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ISO14064-l标准和IPCC 2006理论,构建了卷烟制造过程的碳排放模型,并对广州、韶关、梅州和湛江4家卷烟厂进行了碳排放核算分析,结果表明:(1)万支卷烟碳排放随着卷烟产量的提高而降低;(2)C02是卷烟厂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3)外购电力和固定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是卷烟厂最主要的碳排放源;(4)卷接包、锅炉、制丝3个工艺段产生的碳排放最多;(5)耗能设备中空调系统产生了最多的外购电力碳排放,同时因蒸汽使用造成了最多的固定燃烧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选择出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原材料的投入环节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碳排放;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以及最终的报废处理过程采用燃料分类为基础的估算方法测算碳排放。尽量准确测算寿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并应用此法对W型矿用挖掘机产品进行了碳排放核算,验证了其测算的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其实际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固体废物是重要的碳排放源,通过源头减量、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以及处理处置过程优化控制可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或产生负碳.但 如何度量固体废物利用与处置带来的减碳效益,在方法学和管理策略等方面显然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文首先阐明了固体废物源头 产生-过程处理与利用-末端处置等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的“源”和“汇”,从固体废物类别、利用和处置方式、研究尺度等多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固体废物的碳排放强度和水平,并对碳排放与减碳的核算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固体废物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增效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目前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研究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核算实践需求的问题,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及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相关核算方法,结合国内畜禽养殖业文献调研Meta分析数据和Ecoinvent数据库中相关数据,对排放因子等重新确定缺省值或者参考值,构建出从畜禽“饲养-清粪-存储-粪污处理”全生命周期的养殖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粪污处理及能源消耗环节,对于反刍动物来说,饲喂环节肠道发酵产生的排放为最主要来源.通过误差传递方程分析该方法不确定性较低,该方法可实现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碳足迹进行科学的估算,并为减排技术的筛选及减排潜力评估进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张倩  王莉娟  祝胜来  徐峰 《环境科学研究》2024,37(11):2401-2412
基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同视角研究碳排放流动特征,明确碳排放责任,对\"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减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00-2020年为分析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精准核算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能流图和碳流图,定量揭示流域及各省区生产和消费侧的能源-部门-碳之间的关联、能源流动特征、碳排放动态演变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特征,阐明流域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能源生产侧碳排放量比消费侧高10%~31%,且碳排放差额逐渐增大,2020年差额达到7.27×108 t,原因在于黄河流域二次能源净调出量逐年增加.②黄河流域9省区碳排放差额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青海省、四川省、河南省由能源生产侧碳排放量高转变为消费侧高,山东省则呈相反趋势,而流域中部省区生产侧碳排放量一直高于消费侧.③能源生产主导型的内蒙古自治区生产侧碳排放量远高于消费侧,生产侧碳排放中近60%来自火力发电,原因在于能源加工转换中原煤使用量持续增加,且火力发电效率较低.由于电力低碳化程度高,能源消费主导型的四川省工业电力终端消费占比达到24.47%,但相应碳排放仅为9.20%.④黄河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状态向好发展,2020年呈现\"东西良好协调,中部初步协调\"的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以能源生产主导型省区为主,明确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的碳排放责任、制定各省区差异化减碳战略、构建省区间协同减碳机制,有利于支撑流域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碳排放核算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各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分析了各核算方法的特点,将为碳排放核算及其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乃举  黄翔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242-2251
运用容量耦合拓展模型对兰州市2003-2013年环境系统耦合度进行评价,通过核算兰州市2003-2013年各年工业碳排放量,分析了4类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多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兰州市环境系统总体质量水平较低,环境状态指数和环境耦合度指数较低;兰州市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碳排放与工业增加值、GDP、人口数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原煤、原油、焦炭和天然气是兰州市的主要碳源,人均碳强呈显著增长态势,而工业碳强、GDP碳强、地均碳强均呈下降趋势;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在低位值附近波动变化,而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均经济效应均在高位值附近波动,且后两项指标累积效应显著大于前两项指标,总体发挥正向碳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比较不同城市的碳排放水平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分成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居民生活能源、商业能源、工业过程和废物等6个单元,建立了一套针对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并以无锡市为例,对我国城市碳排放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无锡市工业能源单元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最大,为68%~71%;其次为工业过程单元和交通单元,分别为13%~19%和6%~10%.城市碳排放总量在2004~2008年间增长迅速,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均高于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淮河流域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碳需求,参照《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T/CAEPI 49-2022)中的碳排放核算框架,对其2022—2023年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并提出系列碳减排措施。研究发现,物耗和电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主要来源及后续减排工作的重点,而通过实施精细化的运行管理和调控,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助推污水处理厂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我国2020年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进行了核算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显著,直接碳排放强度位居全行业第一,是创造单位价值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完全碳排放量位居全行业第三、制造业第一;间接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化石能源加工业对化石能源采掘业和电力供应业的碳排放拉动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出口贸易对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亚洲国家的拉动作用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应充分发挥化石能源加工业的引导作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有效降低各行业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直接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量高、附加值低的化石能源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产生源之一。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方法学原则,构建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方法,并以某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为例,计算其典型工艺下运行的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并提出减排建议。结果表明:深度脱水和填埋是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消化温度维持和干化工艺,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污泥土地利用具有低碳排放效应特征,是污泥处理处置低碳发展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上海某典型深度处理给水厂2020—2023年间每月监测和运行管理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对水厂碳排放进行系统的碳核算,揭示了给水厂的碳排放组成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2020到2023年,水厂取供水量逐年上升,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年均碳排放总量为14972.84 t CO2-eq,碳排放强度为0.2240 kg CO2-eq/m3。从组成上看,取水泵房、常规处理和药剂使用3个环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比29.02%、36.69%和17.40%。从变化上看,电力碳排放强度在全年相对稳定,药剂碳排放强度在全年呈显著的季节性波动,碳排放强度高峰主要出现在第1季度和第3季度。结合气候、水质指标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对重要性分析,回归模型对电力和混凝剂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差异解释性较好,其中原水量是影响电力碳排放强度的显著因素,混凝剂碳排放强度受原水量和水温的显著影响。给水厂可以结合碳排放关键节点的组成和月度变化特征,制定相应的节能减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废PET瓶回收再生制造涤纶长丝不仅可以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也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废PET瓶再生制造涤纶长丝的通用性碳足迹及碳减排核算方法,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及本地化数据库定量评估了再生涤纶长丝碳足迹和与原生长丝相比的碳减排量,基于技术调研提出了高品质再生长丝深度降碳措施并估算其降碳潜力。结果显示:高品质再生长丝碳足迹为1139~1779 kg CO2eq/t,较原生长丝降低了64%~77%。电力消耗是产品碳足迹的主要贡献环节和深度降碳的切入点,深度降碳可通过自主光伏发电替代、热回收节电等方式实现,进一步降低再生长丝约20%的碳足迹可通过16%的光伏绿电替代并同时节电16%实现。研究结果可为再生长丝碳足迹核算提供方法学及本地化数据,为再生长丝生产深度降碳提供具体支撑,进而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作为城镇供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基于排放因子法,对中国东南沿海某省会城市4座不同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碳排放核算,分析了不同工艺之间的碳排放特征和强度的差异。研究对象包括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OD)、厌氧-缺氧-好氧(A2/O)、厌氧-缺氧-好氧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A2/O+MBR)以及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4座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A2/O+MBR工艺因其高能耗和药剂使用导致碳排放强度最高,平均为0.403 kg CO2-eq/m3;CASS工艺由于其周期性运行模式,N2O排放占比显著,但其电力和药剂消耗有明显优势。OD和A2/O工艺运行稳定,碳排放强度波动较小。研究发现,处理水量和进水TN浓度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其中,A2/O+MBR工艺表现出显著的规模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的碳削减对策,包括低碳规划、工艺选择、运行优化和因子本地化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推动污水处理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22年11座城镇中小规模污水厂全年数据,从污水处理全过程角度系统分析了3种典型工艺(AAO、MSBR和氧化沟)的碳排放,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研究了不同进水特征(TP、TN、BOD5、COD、进水量和碳氮比)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间接碳排放占中小规模污水厂总碳排放的主导地位(69.5%),电耗碳排放是最大的来源(43.1%);MSBR工艺的评价碳排放强度[(0.363±0.007)kg·-3]低于AAO工艺[(0.439±0.099)kg·m-3]和氧化沟工艺[(0.396±0.025)kg·-3],具有更优的低碳运行水平.中小规模污水厂各部分碳排放强度占比依次为:生物处理(58.7%)>污泥脱水+除臭(17.9%)>深度处理(17.3%)>预处理(6.1%).其中生物处理部分分别占3种工艺的51.5%、53.9%和73.1%.另外,进水COD质量浓度和碳氮比分别对直接碳排放(N2O和CH4)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584和0.5)和显著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16);进水TN、BOD5和TP质量浓度分别对间接碳排放(电耗)和间接碳排放(物耗)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078、0.537和0.5).中小规模污水厂碳削减可从碳排放强度减量、低碳运行水平优化和政府调控加强管理这3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桂河清  杜鑫 《环境科学》2025,46(6):3461-3472
采用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30个省域化石能源消费和净电力消费的碳排放,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筛选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运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各省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是否能确保其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结果表明,非化石能源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第一和第三产业比例以及私人汽车拥有量5个变量是省域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装袋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这4种机器学习模型中,BP神经网络预测中国各省域碳排放的效果最佳;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能源消费延续2017~2021年的发展趋势,各省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目标可确保北京等21个省域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内蒙古等9个省域则需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控制重点领域能源消费才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碳足迹核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PAS2050规范》的指导,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方法和LandGEM模型,对苏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的生命周期过程进行了碳足迹核查. 详细列出了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计算各排放源的电耗或能耗,并通过与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相乘最终转化为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 结果表明:苏州市填埋处理1 t生活垃圾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1 942.47 kg,焚烧处理为-180.87 kg. 按照目前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权重进行分配,可得苏州市处理1 t生活垃圾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CO2当量计)为880.80 kg. 在整个核查过程中,考虑了在填埋和焚烧处理时发电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作为企业,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需重点关注。低碳经济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使企业的会计核算面临更大的挑战。与传统的会计相比,环境资源会计在加强环境资源管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构建完善的环境资源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相关工作。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环境资源会计核算分析了环境资源会计的内涵、核算对象、目标、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形成了核算框架,为环境资源会计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