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爆秸秆高温固态发酵沼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沼气液态深层发酵及秸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方式存在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蒸汽爆破预处理方式以及固态发酵在玉米秸秆沼气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秸秆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在5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沼气,甲烷产量达到138.2 mL/g TS。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固液比1∶7,初始pH值7.5,接种量35%,NH4HCO3添加量0.04 g/g干汽爆秸秆,纤维素酶用量30 IU/g干汽爆秸秆,发酵温度50℃。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汽爆秸秆的甲烷产量提高至153.0 mL/g TS,是未汽爆秸秆的2.9倍。发酵后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9.86%和67.22%。因此,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秸秆的产气量和降解率。高温固态发酵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延迟期,提高产气效率,而且发酵结束后不会产生大量废液,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2.
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以超临界水为反应介质,彻底破坏有机物质的新型氧化技术。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工艺流程,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方法。全面综述了超临界水的特性 ,超临界水氧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现状。对超临界水氧化现存的问题 ,如反应器的腐蚀和无机盐的沉积进行了描述 ,并就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对超临界水氧化领域中未来的研究和技术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方法。全面综述了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氧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现状。对超临界水氧化现存的问题,如反应器的腐蚀和无机盐的沉积进行了描述,并就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对超临界水氧化领域中未来的研究和技术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蒸汽爆破装置对脱水污泥进行了预处理,研究蒸汽爆破对污泥溶解性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汽爆处理后污泥的絮体结构遭到部分破坏,1 MPa条件下的汽爆污泥液相中可溶性糖、挥发性脂肪酸和DNA的浓度较原污泥分别提高了806.38%、577.36%和300%,BOD5/TCOD上升了35.58%;厌氧消化过程中累积产气量和甲烷平均含量分别为320 m L和42.32%,比未处理污泥提高了611.11%和726.56%;VFAs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07.0 mg/L和1 758.7 mg/L。同时,压强升高可进一步改善污泥溶解性和厌氧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湖水华爆发特点及文献资料检索,从气象、水动力、化学和生物等4个方面筛选出太湖水华爆发的17个要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太湖水华爆发要素整体关联层次结构图,从6个层次上直观反映了水华爆发过程,从系统角度分析了水华爆发原因,为水华预防及治理提供了若干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汽车尾气NO_x污染物的排放,不仅是造成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类水滑石衍生NSR催化剂体系由于其优越的NO_x存储性能、热稳定性和抗硫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为促进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综述了类水滑石类催化剂应用于NSR技术的原理及研究成果,重点总结了化学组成、碱金属负载、贵金属负载、煅烧温度等因素对NO_x存储还原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类水滑石类催化剂应用于NSR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整治办法,提出了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构件厂的公害主要为污水、尘埃及噪声。尘埃、噪声问题已为一些企业所重视,但对污水的处理国内尚未重视,现提出来供同行业同志们参考指正。混凝土构件厂的污水主要包括工程污水及生活污水,对生活污水目前采取了净化处理措施。所谓工程污水,主要指工作之后混凝土残余料水、搅拌机和送料车等机具的清洗水、砂石输送机的清洗水,另外尚有砂石  相似文献   

10.
对利用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处理谷氨酸水溶液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讨论了电流效率、转化率及能耗等因素对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应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研究结果 ,提出了双极膜法处理谷氨酸水溶液的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年来超临界水氧化法 (SCWO)在含酚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含酚废水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进展 ,讨论了催化剂、影响因素、转化率、机理及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水体系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半导体--水体系光催化氧化反应以其特有的简易性及较强的氧化能力形成一个引起环境科学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研究领域。对TiO2-水体系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机理、动力学过程及该领域研究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砜、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甲基吡咯烷酮为原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得聚砜超滤膜,并用二氧化钛、盐酸多巴胺、硅烷偶联剂KH550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进行表面改性。实验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的聚砜对膜水通量的影响及改性前后膜水通量、透过系数及接触角的变化,同时配制500mg·L~(-1)的含油污水进行抗油污染测试。实验发现:聚砜超滤膜的水通量与压力成正比,且随着聚砜浓度的增加,聚砜超滤膜的纯水透过系数逐渐降低。最终选取质量分数为15%的聚砜超滤膜进行改性,改性后的膜纯水通量较改性前下降了40.66%,接触角从66.5°下降至35.3°,亲水性提高了46.91%,且抗污染性明显提高,在含油污水测试中,水通量增大了2.2倍,表现出较普通聚砜超滤膜更高的水通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并比较重庆主城区段长江、嘉陵江源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别于春、夏、冬季采用GDX-12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游、城区中段、城区下游以长江、嘉陵江源水的5个水厂的进厂水进行了有机物的浓缩提取。提取物的致突变活性采用经典的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评估,测试菌株为TA98及TA100,同时做加与不加S9的比较。结果显示,嘉陵江及长江源水的有机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突变活性。嘉陵江源水明显大于长江源水,城区中段源水明显大于上游段及下游段源水。多数断面显示平水期致突变活较为显著并且移码型致突变性大于碱基置换型致密变性。研究结果提示,城市污染源已导致长江、嘉陵江源水具备致突变活性,控制两江沿岸的各种水污染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在非水相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的条件下,其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迁移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并非在含水层中直接进行垂向迁移,而是一方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含水层下部迁移,另一方面在地下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整体表现为随地下水流的侧向运移,并最终迁移至含水层底部。释放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在含水层迁移的过程中会向地下水大量释放,释放出的硝基苯在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污染源及迁移至含水层底部的非水相硝基苯均存在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16.
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谷氨酸水溶液的过程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处理谷氨酸水溶液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讨论了电流效率、转化率及能耗等因素对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应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双极膜法处理谷氨酸水溶液的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水罗兰对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罗兰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12 d,研究了水罗兰对低密度、高密度的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初始光密度(OD680)分别为0.026、0.257时,水罗兰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使其OD680降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培养过程中共培养液营养盐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铜绿微囊藻OD680降低及生长停滞并非因营养不足所引起.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罗兰可作为铜绿微囊藻水华控制的生态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指出水短缺和水污染是制约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工农业及城市用水的节水,实施污水回用和海水利用等方法开发新水源,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高炉炼铁水淬渣的二次利用,研究了以高炉炼铁水淬渣为原料,以硅微粉或水泥为粘结剂,采用压制成型方法制作的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颗粒状的高炉炼铁水淬渣制作的多孔吸声材料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其平均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70以上;材料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3.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