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鳍豚栖息活动区及其群体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特有的稀珍豚类白鱀豚正处于频危状况,它们呈点块状分布在长江中、下游1600多公里的干流中,现存活头数不足200头,目前我国政府已将白鳍豚的资源保护工作,提高到了抢救的高度。为了切实保护白鳍豚,不仅要了解它的分布、数量、资源下降的原因,还要摸清它的栖息活动区以及它的群体活动规律。陈佩薰等(1980)、周开亚等(1980),对白鳍豚的生境作过一般性叙述,截至  相似文献   

2.
1游六中的白结豚2威胁:白结豚生境中的扳蕾3at胁:长江中的拉网作业4威胁:白络豚生坑中的联箔(迷魂阵)5械胁:长江中布下的滚钩6白结豚的又一杀手——长江航运白鳍豚面临的人类威胁  相似文献   

3.
白鳍豚是现今仅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的珍稀哺乳动物,是世界现存5种淡水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据专家考证,两千万年前的中新世时代,它的近亲——原白鳍豚就在江河中生存、繁殖;与现代大熊猫相近的化石种生存年代(距今约一百万至三百万年)相比,白鳍豚远比大熊猫古老得多,是真正的“活化石”。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数量急剧下降,正濒临灭绝。这已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该物种已经被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且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全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物种之一。 白鳍豚这一水兽家族由盛转衰,除了千万年来进化缓慢、生理结构变化不大等自身原因外,现代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利用是其种群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遭到空前破坏的主要原因。 缺乏充足的食物来源 围湖造田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和育肥场、江河闸坝阻隔了回游鱼类的通道、渔业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使长江鱼类资源趋于衰竭,白鳍豚的摄食机会减少。 非法渔具对白鳍豚伤害增多 随着长江渔业捕捞强度的加大,越来越多严禁使用的渔具被运用,其中滚钩和簖箔对白鳍豚的危害最大。据统计,非正常死亡的白鳍豚中一半死于这两种渔具。  相似文献   

4.
《沿海环境》2002,(6):43-43
武汉东湖畔,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的研究所 里,中国唯一的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寂寥地过着它的暮年生活。从14年前它的小伙伴珍珍死于肺炎时起,淇淇已经习惯了形影相吊的生活——孤单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只是偶尔发出特有的声纳信号,像是在呼唤远方的同伴。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仅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五种淡水豚类中最濒危的一种。早在2000多年前,《尔雅》中就曾有过对白鳍豚的记述,20世纪到80年代初,中国长江中可以观察到的白鳍豚的最大群体为16头,但现在三头一群的群体都已经很难…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农业部于近日设计出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标志徽。标志徽的主体图案是一头白鳍豚。白鳍豚是仅生活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现存鲸类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少,已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报道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在保护我国古老、特有、珍稀、濒危的白鳍豚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以及一整套保护措施和增殖方法,取得了从自然生态到人工饲养方面举世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2处,总面积近320万公顷,使70%的野生大熊猫个体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到近1600只,野生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而白鳍豚同样作为我国的独有物种,1980年代初有400多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5年不足100头,进入2000年的时候,据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二三十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而目前的濒危等级为功能性灭绝。  相似文献   

8.
我想有个家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只生活在长江的中下游。由于白鳍豚近年来数量锐减,现已被世界上列为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文章描绘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的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9.
从生物多样性论白鳍豚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白鳍豚是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的一种淡水豚,体淡蓝灰色,腹面白色,啄长、齿约130枚,以鱼类为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活化石”之称。其化石种类生存于距今2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于大熊猫的出现年代。如今,由于渔业误杀,船只螺旋浆击毙等人类活动威胁,在从  相似文献   

10.
白暨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为对白鱼豚进行保护性研究,最近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已正式批文同意在长江湖北省江段和安微省江段,捕捉自暨豚8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活捕5头,其中3头经固定微型发报机后即在原地放回长江,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 近来,有关白鱀豚的消息在人们中广泛传播。特别是元月十二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功地运回一头捕自长江中的活白鱀豚,开展了人工喂养的消息传出后,不少报章为饷读者,相继做了一些介绍,从而使我国特有的水生珍兽——白鱀豚,也象举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变化及尺度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南京市近期颗粒物粒子数浓度的观测资料,对颗粒物中可吸人颗粒物(PM1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南京地区可吸人颗粒物的数浓度显著增加,平均增加近4倍;PM10数浓度主要受生产活动和大气层结变化影响,日变化呈现两高两低变化趋势。观测期间,可吸人颗粒物中主要成分是细粒子,PM25数量平均占PM10总数量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白鳍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长江女神"。1996年12月,中国第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基金会的使命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多种形式从社会上募集资金,支持长江豚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发展历程1996年初,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同志在视察武汉白鳍豚馆时提议,为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宗炜 《环境保护》1998,(10):13-13
洪水灾害的出现,有其自然规律。太阳黑子活动与洪水,尤其是特大洪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地理学家[1]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和长江-黄河流域1840-1994年历史和实测的洪水资料,推断出1997年前后长江会出现特大洪水的预警。据四川省近500年洪灾的统计,较大洪灾共发生130多次。平均4年一次,约30年出现一次大洪水,平均受灾面积76万多公顷,占耕地的11.5%。高强度、长时间的暴雨是形成洪灾的根本原因,气象学家认为今年长江全流域出现暴雨洪灾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有关。但其它如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结构、植被状况、水利工程设施等也影响着洪…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2,(13):43
6月21日,"携手同行合力拯救——呼吁保护长江江豚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由国家农业部渔业局指导,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和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来自长江流域豚类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代表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专业专家、院士与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人士近200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先生在会议中讲到:"长江江豚的保护已经不单纯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正> 白暨豚是我国长江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由于过去对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重视不够,破坏了白暨豚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得白暨豚棲居地越来越窄,种群规模日趋减少,面临灭绝的危险。我所于1978年12月—1983年元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南通江段)进行了九次白暨豚生态考察;1984年又在洪湖——大兴洲江段进行了常年定点观察。现就上述考察的资料对自暨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提出我们的意见. 一.白暨豚资源现状的评价(一)分布范围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它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白暨豚赖以生  相似文献   

18.
长江水体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来源、分布与向海输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17年4~5月期间对长江干流与主要支流共20个站位的观测,结合多元数理统计对水体中溶解态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入海通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世界其它河流的对比探讨了流域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等对长江水环境中常量与微量元素分布与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Pb、Cd和As是长江流域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元素,在下游区域显著高于上游与中游(P 0. 05),且各元素在长江重庆段和汉江均有较流域其他河段高的浓度值,这些河段相对较高的重金属含量主要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有趣的是,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各元素均出现了较低的浓度值,这很大程度上受三峡水利工程蓄水所产生的"滞留效应"所致.统计分析还显示Na、Mg、K、Ca、Fe、Mn、Co、Ni、Mo、Cr和V主要与各种岩石矿物的风化与侵蚀相关,Cu、Zn和Pb主要受工业、金属冶炼、矿物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Cd和As则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长江重庆段和汉江区别于长江流域其它河段,表明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严重,但长江流域重金属浓度水平整体低于世界其它重工业和农业发达区域的河流.由于长江径流量巨大,Cu、Zn、Pb、Cd与As的入海通量是长江口及其近海重金属收支与循环的重要一环,并可能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1997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了水质同步监测,辽宁环境遥感研究中心在这次活动中承担了长江三峡库区卫星影像图的编制任务。长江三峡库区卫星影像图是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997年的卫片资料,用通过三波段合成并经图像处理后的资料做底图进行编制的,其范围为重庆至宜昌段。影像图上清晰地显示出库区段、嘉陵江、乌江及其它支流入江口等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及生长情况,并依据重庆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1997年5月长江三峡库区段水质同步监测数据标示出17个水质监测点位及水质类别,为宏观地体现三峡库区大江截流前的环境生态、自然…  相似文献   

20.
探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报赤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亚湾澳头水域19972001年赤潮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可以以潮汐、风向、天气状况和水温作为影响赤潮发生的重要因子,用参数表征各因的权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绘制出赤潮生物的变化趋势图。可根据现场的生物观测资料分析,预报在生物高峰期是否将发生赤潮。该预报方法,可对陆源污染不明显,水质状况较稳定、浮游植物种群丰富的半封闭溺谷湾海水增养殖区的赤潮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