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保护立法根源性漏洞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环境问题的外部经济性以及现行环境保护立法的根源性漏洞进行探析,并从法理角度对相关立法建议进行详细分析。现行环境立法中,环境的资源及经济属性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环境资源产权的不存在性,使环境保护经济性立法缺失,导致了环境保护的外部经济性。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引入经济机制,使现行的行政强制管治环境的环境保护模式向通过市场调节促使企业自觉减少排污与政府监管并存的机制转变,是实现立法最大目标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对其进行符合环境时代需要的修改必将推动整个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生态化进程,其意义必将是跨时代的.修改环境保护法首先要调整立法目的,本文着重对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的生态化重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陕西省立法形式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对该条例在立法理念、立法模式、环境管理体制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地方环境立法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1992,(4):18-21
为改变环境保护无法可依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法制工作的重点一直放在立法上,这是环境保护客观形势的要求,也仍将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但是,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日趋完善,加强环境执法,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工作,则成为环境法制工作的又一个重点,为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要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政府法制部门进行经常性的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及时处理和纠正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规定和实施办法.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今后,我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5.
品容  杰俊 《环境》2012,(1):22-23
立法为本"小智治事,大智立法."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以1979年《环境保护法》为开端,中国的环境法律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到2009年为止,我国共制定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境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建议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发生变化、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需要、与现行环境单项法律、法规冲突,立法过于原则和粗略等方面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保护法》亟待修改完善,并提出赋予《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律地位、增加环境权和生态保护内容、完善和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及强化法律责任等立法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劲 《环境保护》2013,41(7):35-37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制裁的规定不符合惩戒与威慑环境违法行为的立法目标,使得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得到全面实施。只有创新环境保护法律有关环境违法制裁条款,才能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近年来,国家立法机关一直在组织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但这两部法律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陈刚 《环境》1999,(10):34-34
环境立法按时代划分可分为古代环境立法和现代环境立法,现代环境法的产生,我国要比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晚一个世纪。而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山东环境》杂志 2 0 0 1年第 1期发表了《论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的有关法律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一步与读者进行讨论。主要谈一谈环境民事纠纷处理有关法律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工作中的体会。关于法学界对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的两种不同观点 ,笔者一直是坚持第二种观点。(一 )从立法指导思想和对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规定的原意来看 ,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法律责任中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参与行政立法听证、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等。通过对公众参与方式及其法律保障机制和典型案例的分析,笔者以为,环境保护领域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程度最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煤矿的开采也给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对煤矿矿山环境给予更多的法律保护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立足于我国煤矿矿山环境保护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煤矿矿山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煤矿矿山环境保护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保护矿业环境的矿业立法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尤其是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比较典型的,为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制订了独立于矿产资源法的《矿业法》,从立法资源上保证保护矿业环境的法律构建.国外《矿业法》以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无过错和合力等立法原则,贯通于行政特许权授予为主并综合运用矿业主体激励、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等其他管理方式之中,构建成立体性保护矿业环境的法律制度.国外矿业法择优显得我国取代《矿业法》的《矿产资源法》关于矿业环境保护的规定过分“吝啬“.  相似文献   

13.
郑忠国 《环境工程》2023,(1):268-269
<正>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生活幸福安定。以人为本,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民众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趋于完善,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也逐渐向建立健全完善发展。但是如何推动环境立法进一步发挥法律规制作用,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随着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法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从环境保护视域下进行环保立法成为当前环境立法主流。由邹定春编写、  相似文献   

14.
群众诉讼制度是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就群众对违法进行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为人的行为提请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行使其环境管理权,以及群众对不履行其法定义务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程序、范围等方面的内容所作的规定.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立法保障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从而促使环境管理相对人停止其污染环境的行为并监督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切实履行其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历经33年的时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环境类管理办法,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配套制定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规章,一些地方也制定了地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或者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颁布,使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了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在我国三十多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这些立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我国和美国环境法律体系,在环境修复立法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足以解决我国在环境修复过程中的环境责任、环境修复资金分担及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等实际问题.提出借鉴国内外环境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论述构建我国环境修复法律法规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引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在认识市场经济发挥对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运用环境保护多种手段的优化组合,以求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均衡发展.一、市场调节在环境保护中的局限性1.外部效果的存在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环境污染就其经济实质而言是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它是伴随着企业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而产生的.环境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追求利润  相似文献   

18.
蔡守秋 《环境保护》2013,(16):24-26
当前《环境保护法》修改正在热议中,围绕环境权这个环境资源生态法律的基本问题,对基本环境权利是否入法、如何入法,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立法机关、法学界和有关部门的深入研究。《环境保护法》修改涉及的环境权主张在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大讨论中,关于综合性环境法律如何确立其基本环境权利和基本环境义务,主要有三种主张:一是法律仅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享用清洁、健康的环境的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保护奖励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保护奖励,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对环境保护有显著成绩和贡献者给予的赞许和鼓励.它和环境法中的惩罚一样,都是环境法律后果的形式之一.不过,惩罚是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奖励是一种肯定的法律后果.二者的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环境保护.然而,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和执法中,人们往往特别重视对违反环境法者规定者的惩罚,而忽视对遵守环境法规定者的奖励.一、获得环境保护奖励应具备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8条规定:“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这是我国进行环境保护奖励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从这一规定看,要获得环境保护奖励,最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单位和个人应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成绩.要获  相似文献   

20.
法律体系、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为使流域生态补偿有法可依,在实施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应当是法律与法规相结合,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配套,程序立法和实体立法相协调的体系.具体来说该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其一,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生态补偿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包括规定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种类等内容,以此来指导生态补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