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黑曲霉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能达到96%以上,该微生物絮凝荆在pH值很低的情况下亦能保持较高的絮凝活性,添加助凝剂CaCl2能大幅提高絮凝率。该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不易受温度的影响,其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已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现状,对絮凝性微生物的培养及絮凝剂的特性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糖蜜废液培养微生物絮凝剂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蜜废液含有大量的糖类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当糖蜜废液被稀释50倍,初始pH调至5.0,接入絮凝剂产生菌HHE-P7,在150r/min、30℃摇床培养,3d后可得到絮凝性物质。絮凝物质中95%的活性成分存在于糖蜜培养液的上清液中;高岭土悬浊液的pH、絮凝剂投加量以及Ca2+的添加量都对絮凝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是其较好的促凝剂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MBF7的化学组成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菌株HHE-P7能够分泌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胞外多聚物MBF7。应用无水乙醇可从发酵液的上清液中将絮凝多聚物提取出来。采用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方法测定,MBF7由磷酸根、氨根、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组成;通过凝胶色谱法得出此微生物絮凝剂分子量大约在3×105Da。另外根据絮凝实验结果显示,HHE-P7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絮凝效果受到高岭土悬浊液pH、微生物絮凝剂及Ca2+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及其絮凝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实验室分离、筛选的微生物絮凝剂菌株G15,对其进行发酵培养,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反应体系pH值等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对反应体系的ζ电位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所形成絮体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絮凝剂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絮凝活性,当pH=10时最佳投加量为2.5mL;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加入菌株G15的发酵液后,高岭土悬浊液的ζ电位从-36.27mV显著上升至-12.97mV;并且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絮体颗粒大且结构密实,形态上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民生  李朝晖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8):360-363,367
用GCI培养基从曲阳污水厂污泥和俞泾浦底泥中分离出3株产生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所研制出的微生物絮凝剂,对主同岭土悬浊液,土壤悬浊液和碱性染料废水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助凝作用上,CaO的效果明显优于CaCl2,微生物絮凝剂(液体)适宜的投加量为1.0%,助凝剂CaO(1.0%浓度)投加量为2.0%,在研制微生物絮凝剂的过程中,适宜的摇瓶培养时间为72h离心条件为中高速(5000,10000r/mi  相似文献   

8.
于琪  胡勇有  雷志斌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2999-3006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制成了阳离子改性壳聚糖(CAD).经FT-IR、XRD、zeta(ξ)电位、凝胶色谱等分析确定,CAD为淡黄色透明液体,pH值为3.7,相对分子质量为2.88×106,阳离子度为16.7,等电点(0.1%溶液)约为pH值10.5,有效成分2.6%,主要特征官能团有羟基、氨基、季铵基和酰胺基, 呈不规则晶体结构.将CAD与相对分子质量3.67×105的多糖类电负性微生物絮凝剂MBF8复配,对浊度12~460 NTU、离子强度3.0 mmol·L-1的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烧杯实验.结果表明,MBF8与CAD的最佳使用方式为先投加MBF8后投加CAD,复配比5:3时效果最好,适用的pH范围为6.0~10.0.采用PAC(3.0 mg·L-1)+MBF8+CAD(1.0 mg·L-1)复配絮凝,pH=8.0下,对浊度为110 NTU的高岭土悬浊液,浊度去除率>97%,残余铝<0.08 mg·L-1,絮体大、沉降快,絮凝效果优于PAC+分子量800万、1200万的阴离子PAM及分子量1500万的阳离子PAM.  相似文献   

9.
韩志新  赵晓祥  周正慧 《环境科技》2006,19(Z2):149-151
简述了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分类和发展趋势,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絮凝剂产生菌5^#的筛选方法,并从分子结构、分子量、投加剂量、温度、pH值、无机金属离子等方面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和培养条件 ,同时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反应条件 ,反应机理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提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絮凝剂对膨润土悬液的絮凝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20株絮凝剂产生菌,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MBFⅡ-3,以膨润土悬液为絮凝对象,研究了MBFⅡ-3投加量、温度和pH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用MBFⅡ-3培养液对生活污水、汾河水等进行了絮凝实验,结果表明,浊度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MBFTRJ21的絮凝机理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筛选得到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蒽酮反应、考玛斯亮蓝、Elson-Morgan反应表明,絮凝剂MBFTRJ21为粘多糖类高分子絮凝剂;ξ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和碱泥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絮凝剂的热处理和KIO4处理表明,其活性成分为蛋白质和糖胺;絮凝过程中粒度分析表明,絮凝过程存在架桥作用.其絮凝机理为:絮凝剂和碱泥在絮凝剂的活性部位--糖胺中的氨基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然后再经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水具有成分复杂,量大面广,含油量高,水质差别大,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采用凝絮—吸附—过滤复合方法,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回用,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且凝絮—吸附—过滤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达到改善环境,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是具有应用和推广前途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BOD微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分散悬浮的方法,进行了BOD微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该传感器响应大、测量范围广、稳定性好,测定BOD时,线性响应范围为0-500mg/L,线性相关系统数达到0.99以上,且存在很好的重现性,响应时间在12min内。测定结果与BOD5标准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连续稳定地工作寿命在4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矿井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能够产絮凝剂的菌种L01,并考察了其所产絮凝剂对几种矿井水的絮凝处理效果,主要结论如下:筛选到的菌株L01为好氧的革兰氏阴性菌,经过生化鉴定,初步确定其为葡糖杆菌属;起絮凝作用的活性成分为菌株L01的胞外分泌物,其菌液离心上清液对矿井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絮凝剂可以减少矿井水的悬浮物含量和降低浊度,但对其他指标影响不大;Ca^2+有很好的助絮凝效果,添加助凝剂CaCl2后,絮凝剂对三种矿井水中悬浮物的最终去除率可以达到98.5%、98.8%、98.7%。  相似文献   

17.
环境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微生物降解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去毒降解的主要方式,该文从环境微生物筛选、降解基因的识别、降解酶的种类及其特性、微生物降解底物特异性及微生物降解效果的评价等5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多效唑生产废水排放口土壤中富集获得的混合微生物和纯培养菌研究多效唑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多效唑相对浓度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093)。混合微生物降解多效唑较纯培养菌株快,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对高pH值有耐受性。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均能降解多效唑。富集培养物中的主要构成菌为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sp)。降解动力学反应遵循Monod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生物陶粒处理深圳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利用生物陶粒对深圳水库水进行了生物预处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陶粒能有效地降低水中的NO2-N、NH3-N、OC、浊度、色度、Mn和藻类,在工作滤速为4m/h,气水比为1:1的条件下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84%、21.4%62%、47%、89%和68%,是解决水源水微污染问题有效的预单元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