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5年为基准年,根据统计数据和发展目标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新疆能源消费领域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新疆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远高于全国水平,能源消费领域节能潜力为4 557.33×10^4t标准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节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新疆节能潜力较大的领域,且节能潜力依次减小,总节能潜力达3 348.48×10^4t标准煤;上述这些行业和领域内能耗均较高,建筑节能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是节能的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2.
最近,世界石油价格从每桷37美元跌到18美元,导致世界范围内节能措施的发展停滞.然而,在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下跌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价格仍高于以前.这种状况对国内石油消费价格较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对节能措施的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的国情,确定对节能措施的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应根据本国的工业基础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冯之浚 《绿叶》2010,(12):7-7,9-1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原来的发展路径所遇到的瓶颈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促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实情况是,我们发展重化工业的时期,正是全世界提倡低碳经济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节能减排上。“十二五”.政府的职能要有比较大的改革,不能再当市场的主角.而要变为管理经济发展的秩序。  相似文献   

4.
观点     
《绿叶》2012,(8):120-121
绿色消费,现在已经有一定的需求了,比如有机食品,已经到了大家宁愿多花点钱也想买到真正绿色食品的时候了,因为这关系到消费者自身的健康问题。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无法拿出有说服力的认证体系,这就说明,我国的绿色消费不是简单地卡在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上,而是卡在认证体系缺乏公信力上。  相似文献   

5.
盛洪 《绿叶》2008,(8):53-58
我们不能期望靠降低经济增长来实现减排。我们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要提高能源的效率,而这需要立足于市场化。我们的市场化还没有完成,大有通过市场化来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潜力。在市场化进程中减排的重点是抓节能、抓节煤,尤其要对节能节电、纠正网络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灵、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于能源价格以及提高社会贴现率等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美国的森林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而美国人均资源的使用量在过去的50年之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 人均10英亩的占有量并不能满足我们发展的现实,即使煤现在已经被石油所代替。但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现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会给地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只知道通过科技的方式来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只会考虑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进一步缓和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7.
要闻     
《环境教育》2012,(11):5-5
中央3380多亿元支撑节能减排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年来,全国财政经建系统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创造环境"的节能减排工作思路,把节能减排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陆续出台30多项财税制度和办法,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80多亿元资金,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共同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元,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中国网)  相似文献   

8.
林伯强 《绿叶》2014,(5):26-30
如果能把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压缩到40%~45%左右,空气污染治理将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由于现在我国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大规模进行低成本的煤炭替代还不具备条件,这个目标不可能很快达到。因此,我们短期内只能进行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而在这个过程中,污染转移没法从根本上避免。如果我们重点在工业制造、供暖等领域进一步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能源消费的变革,短中期内也可能从整体上缓解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环境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深感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环境保护的战略决策,如果没有具体的有时限的目标,就无法体现,环境计划管理,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计划,则无法组织执行和考核,环境保护不能纳入计划管理的轨道,就谈不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和协调发展。有鉴于此,我们把创建清洁工厂和实施环保指标考核作为环境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冶金全行业中推行,开创  相似文献   

10.
节能环保产业是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最美的景观     
正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确,一进入我们学校的大门,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平时的"垃圾",其实都是宝贝呢!步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绿色的墙",墙上许许多多的"小袋子"里种着一棵棵多肉植物。这些多肉植物形态各异:有的叶子扁而大,好像一朵莲花;有的叶子饱满而剔透,仿佛一碰水就会溢出来似的;有的叶子小而圆,一条一条地挂着,宛  相似文献   

12.
王建 《绿叶》2010,(5):74-78
中国人口多、石油资源少,无法依赖世界资源完成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转变。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要供各国消费,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比其他国家大得多。这种全球分工结构导致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有更强烈的迫切性。大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把能源问题纳入国家未来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做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安排,从现在开始为长远铺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3月15日,北京地球村、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搜狐网站共同发起了“可持续能源消费—公民承诺”活动。此次“可持续能源消费—公民承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以网络为主的媒体上发放“可持续能源消费—公民承诺卡”。承诺的内容是“节能三字经”的十二种行为:“冬  相似文献   

14.
现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口号,无论在欧洲或是在中国,都面临着同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希望一直居住在地球上,就需要保证地球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但是现在,地球正处在危机之中。在过去200年间,我们看到它的变化比过去两千年的变化都要大,相应的,过去20年的变化比过去200 年的还要大。首先,我们的人口数目正以令人晕眩的速度快速增长。在Thomas Malthus时代,人口仅有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十二五"节能规划及石油消费情况,针对装车环节产生的油气浓度高、流量大的特点,从安全、环保、节能、经济效益几个方面阐述了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油气排放标准,重点对四种常用的油气回收技术—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吸收法从工艺特点、尾气排放浓度、投资、能耗、占地面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这四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油气回收技术的适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阐述了作为新世纪石油企业的一名石油工人,每个人都应该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主题,结合企业实际,动员广大一线岗位员工多形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4,(4):102-102
正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隶属被誉为"功臣油矿"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厂秉承了延长石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企业精神,做到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在油区生态建设、环保责任落实、"三废"治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大做文章,曾多次被延长石油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环保先进集体",2012年被榆林市林业局评为"绿化先进单位"。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是靖边采油厂践行环保的基本制度。该厂推行环境保护目标承诺制,逐级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环保目标  相似文献   

18.
牛军 《绿叶》2008,(3):59-63
台海危机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危机。一个中国,是中美共识的基础。和平统一,是中国的目标;不独不统,是美国的目标。为避免在双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因第三者挑动而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中美正在并将继续就台湾问题以及其他国际危机管理交换政策,加强沟通。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两岸交流,两岸统一虽然任重道远,但两岸稳定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很难改变,并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意识:环保的同情,诗歌的赞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枣 《绿叶》2008,(5):45-50
环保绝对不能脱离人文主义教育,纯技术、纯官方的环保不能成功。诗歌存在的理由就是绿色存在的理由,诗歌的意义是恢复词语的本意——诗歌和人类生存的内在联系——从而颠覆消费文化的所谓"有用"的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甜美"的语言,其伟大就在于它的赞美性。恢复原本的思想是艺术家的责任,追溯现代汉语丢失的"天人合一"意识,可以安慰我们内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正>能源效率相关国际经验和政策是能源效率研究的重要参考。从目标引导和立法保障、促进节能技术的研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能源消费控制、节能市场培育、能源需求侧管理和公众节能意识引导七个方面对能源效率相关国际经验和政策进行了梳理,为中国提高能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