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沱生 《绿叶》2008,(4):90-96
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化加速,正在日益融入全球化、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了重大的变化:大规模的外敌入侵这一传统的最大威胁基本上不存在了,非传统性安全如恐怖主义、金融安全、SARS、食品安全、环境灾难日益突出,再加上炸馆、撞机等传统军事安全仍然存在,我国面临的安全危机管理形势严峻。为此,我们应加强危机理论研究、预案准备和机制协调。  相似文献   

2.
梁欣 《绿叶》2012,(6):63-68
2012年是世界"大选年",全世界有将近60个国家要举行大选。其中,既包括世界大国,也包括中国周边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市场将世界各国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国的内政问题经过全球化连锁反应的传导,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国际政治问题。世界上众多国家在同一时期举行大选,政权的更迭必然会引起本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相应地,也必然会对中国外交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应对相关国家政府更替可能对中国造成的挑战和机遇做好评估,在外交上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3.
面对目前的危机形势,既不能单纯用宏观政策调节经济,也不能单纯为保增长而保增长,而应抓住危中之机,以改革应对危机,以调整促进增长,实现体制转型、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为争取这样的前景,有必要梳理"国家经济安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两大理论,从中提升认识:好的目标需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循环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和法律全球化时代.要打造21世纪合格的法律人,法学院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组教育资源,重构新的教学方程式,重排学科体系矩阵图,创建全新的教师-教的模式、学生-学的模式,以应对西方教育的入侵.  相似文献   

5.
王延吉 《绿叶》2013,(5):85-91
近年来,为应对人类危机而提出的"新轴心时代"遇到了发展瓶颈。本文在深入分析轴心时代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了轴心时代的精神内涵,并在反思"西方解系"内在缺陷的基础上,预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解系"将成为"新轴心时代"的主脉。  相似文献   

6.
孟祥青 《绿叶》2008,(4):103-110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加深,北京面临着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危机。有效应对多样性安全危机的基石,是安全危机机制的常态化,但北京尚不具备。奥运是个契机,北京应抓住: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制和危机管理、评估、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国民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等途径,为首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夏光 《绿叶》2008,(3):70-74
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影响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逼近环境安全的底线。同时,我们在应对环境危机的人才、手段、能力方面却很薄弱,应对环境危机的力量小于环境恶化的速度。环保总局改为环境部,提高了环保在国家决策和管理中的地位,但并非环境危机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不改变单纯的业务部门思维方式,环境的危机就有可能变成环境部的危机了。  相似文献   

8.
江涌 《绿叶》2009,(10)
在经济金融化、信息全球化时代,通过一组概念设计,大量财富就能被他人卷走,其关键在于核心信息被他人掌握或窃取。三大评级机构控制中国资本市场定价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国内高端审计咨询业务、国际投行为国家战略企业周密服务——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最透明的国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可以强国,也可以弱国,还可以亡国。构建一个完善的经济信息安全战略防范体系,对于中国的发展既重要又紧迫。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3,(8):4-4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日前开幕,主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  相似文献   

10.
日本和中国民族主义关系密切,可以说日本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五四"如此,今天亦然。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还是需要的,因为全球化的本质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民族主义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动。但由于民族主义往往与国内问题相联,因此只有对内争取民权,才有可能对外维护国权,这是近代东亚以及"五四"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11.
邱美荣 《绿叶》2008,(3):54-58
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之中,融入国际社会越多,国家利益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越有可能增加,危机问题由此产生。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内向型的国家,危机管理包含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当中,其最主要的分析变量就是国家利益。当中国逐渐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国际危机管理都是中国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也是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贠杰 《绿叶》2008,(4):97-102
在抗击"非典"等突发性重大危机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独特的制度优势:集中统一的决策系统,灵活、统一、高效的行政执行系统,"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条块分割的公共管理体制在应对危机时严重地不适应。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他国经验,从危机意识培育、危机能力训练、危机预案制定、危机管理法制化、危机设施储备上改善危机管理,是中国公共管理需要强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荀丽丽 《绿叶》2015,(Z1):38-45
全球化时代,深深嵌入全球生产与加工链条的牛奶,早已失去"自然"本色,成为多种技术干预的"工业品"。中国奶业市场的兴起与乱象皆是政策与资本合力制造的产物。利益格局的无序与失衡才是造成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本原因。中国"牛奶"的"环保"问题不仅是一个质量监控问题,更是一个建构基于行业规范的"利益共同体"的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面对危机,我们要对全球经济体系实施改造,以创新的建设性的能源利用方式将传统的灾难性的能源消耗方式置换出来。奥巴马的能源改革以污染方购买排放许可为锁钥,以能量本位制为战略高度,它将再造国际分工,也将改造中国的发展资源和创新力量。对此,中国应采取超美战略,将能源产业提升为国家主力产业;尽快采取果断、务实的方案,改变在全球分工中的"苦力"角色。  相似文献   

16.
陈迎 《绿叶》2008,(4):34-39
国际气候谈判迎来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减排"双轨"平行推进的"后京都时代"。在纷繁复杂的后京都谈判博弈中中国应如何应对,关系到中国在未来一二十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如何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并维护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都将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彭剑 《绿叶》2011,(6):85-89
信息公开符合全球化浪潮中世界民主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基本途径。信息公开的行政实践,有助于中国建构一种全新的以"透明化、公平化、参与化"为运行特征的行政文化,建构一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基本知情权的执政模式。应对信息安全问题,是"十二五"期间对政府执政智慧的考验。有法可依,多管齐下,才能超越阻力,走向真正的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8.
钱乘旦 《绿叶》2008,(9):92-96
全球化与本土性是什么关系?融合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今天追溯传统、提倡本土,只能在融合全球化的前提下进行。不必担心全球化会消灭本土特征,因为传统不可能被消灭,只可能变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更。在现时代,本土张扬与全球化并举,最终出现的是具有本土特征的全球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7月20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  相似文献   

20.
初晓波 《绿叶》2008,(3):9-16
"国无内忧外患者,国恒亡"。处于转型和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遭遇危机难免,若能有效地应对,持续发展可以预期,若应对不当,复兴大业难免受阻乃至重挫。善对危机,是执政兴国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体制、法律,很重要;培养、提升全体国民的危机意识,同样重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危机意识不是一夜强化而来的,于国民需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入手,于政府需要着眼大处和核心、着手小处和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