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贠杰 《绿叶》2008,(4):97-102
在抗击"非典"等突发性重大危机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独特的制度优势:集中统一的决策系统,灵活、统一、高效的行政执行系统,"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条块分割的公共管理体制在应对危机时严重地不适应。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他国经验,从危机意识培育、危机能力训练、危机预案制定、危机管理法制化、危机设施储备上改善危机管理,是中国公共管理需要强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孟祥青 《绿叶》2008,(4):103-110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加深,北京面临着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危机。有效应对多样性安全危机的基石,是安全危机机制的常态化,但北京尚不具备。奥运是个契机,北京应抓住: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制和危机管理、评估、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国民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等途径,为首都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本世纪的危机资源.中国的水资源相对贫乏,而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6%.加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对解决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政和经济两种手段的作用,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邱美荣 《绿叶》2008,(3):54-58
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之中,融入国际社会越多,国家利益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越有可能增加,危机问题由此产生。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内向型的国家,危机管理包含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当中,其最主要的分析变量就是国家利益。当中国逐渐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国际危机管理都是中国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也是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具有较大环境风险的复合性危机事件,评估总结应对疫情的环境应急管理政策实践进展,识别我国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短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应急措施的进展分析,总结了重大疫情下环境应急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建议要健全针对重大疫情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沱生 《绿叶》2008,(4):90-96
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化加速,正在日益融入全球化、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了重大的变化:大规模的外敌入侵这一传统的最大威胁基本上不存在了,非传统性安全如恐怖主义、金融安全、SARS、食品安全、环境灾难日益突出,再加上炸馆、撞机等传统军事安全仍然存在,我国面临的安全危机管理形势严峻。为此,我们应加强危机理论研究、预案准备和机制协调。  相似文献   

7.
傅思明 《绿叶》2008,(3):29-35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核心和领导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随机性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任意行事。能否在非常状态下做到依法应急,不滥用行政权力,并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是对我们政府行政能力和法治水平的重大考验,也是对领导者基本素质的重要衡量。  相似文献   

8.
黄纪苏 《绿叶》2008,(1):13-22
1840年前中国的历史是自己的历史,1840年后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近代以来包括价值观危机等诸多重大问题都与这一根本性变化相关。直到今天,中国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仍然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问题。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但在价值观缺乏安全感,民族认同出了危机。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有一次空前的机会,真正到了重建自己的文化形态的时候。而将儒家提倡的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个人的价值与国家利益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是新时代伦理价值观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赵成根 《绿叶》2008,(3):45-49
城市高度的聚集性和网络化,在文明发展的同时深植着爆发潜在危机的可能。建立专门的城市危机管理部门,是一种进步,但还不够。围绕危机预案建设这个核心,所有城市政府部门都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职能,使危机管理专业化和日常化,打造全政府、全社会的综合性城市危机管理体系,是正确的方向,这点已经在西方国家城市危机管理中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我国世界遗产地管理危机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主要面临资源危机、形象危机、负面事件危机、资金危机等七大主要危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牛军 《绿叶》2008,(3):59-63
台海危机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危机。一个中国,是中美共识的基础。和平统一,是中国的目标;不独不统,是美国的目标。为避免在双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因第三者挑动而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中美正在并将继续就台湾问题以及其他国际危机管理交换政策,加强沟通。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两岸交流,两岸统一虽然任重道远,但两岸稳定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很难改变,并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岳型景区作为旅游景区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持续发展关系到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对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从危机管理理论入手,依据危机作用对象将山岳型景区的旅游危机划分为3个类型,并结合泰山景区进行了分析,从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反馈3方面提出了危机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8,(12):9-16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是危机还是机遇,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思路。实行独立自主的集中统筹,中国将在危机中迎来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产业升级的重点是高科技产业,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完整的经济体系。为此,不应过度强调短期成本,要有长远的眼光。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北京律师贾方义表示,已向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检察院、国家海洋局递交公开信,举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等嫌疑,要求公安机关依据中国相关法律对其予以刑事调查。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邓新华  罗彬 《四川环境》2010,29(3):110-112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环境危机高发期,公共环境危机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客体。公共环境危机除了具有公共危机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专业性、伴生性、城市性、量变到质变等4个特点。对于公共环境危机管理应从日常公共环境危机管理和公共环境危机事件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初晓波 《绿叶》2008,(3):9-16
"国无内忧外患者,国恒亡"。处于转型和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遭遇危机难免,若能有效地应对,持续发展可以预期,若应对不当,复兴大业难免受阻乃至重挫。善对危机,是执政兴国迫切需要弥补的短板。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体制、法律,很重要;培养、提升全体国民的危机意识,同样重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危机意识不是一夜强化而来的,于国民需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入手,于政府需要着眼大处和核心、着手小处和细节。  相似文献   

18.
夏光 《绿叶》2008,(3):70-74
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影响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逼近环境安全的底线。同时,我们在应对环境危机的人才、手段、能力方面却很薄弱,应对环境危机的力量小于环境恶化的速度。环保总局改为环境部,提高了环保在国家决策和管理中的地位,但并非环境危机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不改变单纯的业务部门思维方式,环境的危机就有可能变成环境部的危机了。  相似文献   

19.
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事件近20年来仍是频繁发生。41自: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主笔.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近20年来的重大公害事件  相似文献   

20.
杜钢建 《绿叶》2008,(3):23-28
中国在快速发展,同时潜在的危机日益深刻化:少部分农民和农民工陷于绝对贫困;民族信仰真空导致整个社会信用危机;教育制造着异化的人,难行其传统的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缺少制约、缺少法制削弱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自然环境灾害频发彰显出危机治理能力的不足。如何化解?要有忧患意识,要破除极左意识形态残余的影响,在大胆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过程中真情诚意地建设法制国家、民主国家,提升危机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