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文木 《绿叶》2008,(9):69-82
中国人重经验(重实践),中国的方法论讲究"格物致知"、"实事求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要高于西方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西方文明模式带来的人类发展已不可持续:技术问题上升到人的问题,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历史从物的世界转入人的世界、从物理世界转入精神世界。人们将发现,中国经验型的综合思维更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友渔 《绿叶》2008,(1):68-74
中国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诚信,这表明我们社会在基本道德上出了问题。重物质轻精神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具体到当代中国道德和精神文化上的缺少,相比起轻中华重西方、轻传统重现代这些所谓的成因,政治价值以及制度的缺位更为重要。相比回归传统道统,更为重要更为基本的是要树立起多元的政治价值,并加强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应秉承批判精神,做普世价值和永恒价值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3.
陈阿江 《绿叶》2012,(8):22-26
水污染问题可以从技术、人的行动、体制和深层结构等不同角度去理解。比较中国传统社会及西方社会的特点,"次生焦虑"可以成为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一个工具概念。重溯历史,审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断后焦虑和怕落后、赶英超美的次生焦虑正复杂交错地影响着中国的环境极其解决。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7,(1)
正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曾被西方学者称为“竹子文明”~1。在长久历史进程中,中国民众对竹子投注了诸多情感,利用竹子的物质功能与文化象征衍生、创造出一系列人与竹子共荣的故事,塑造出中国文化中特定的竹子符号,充溢着赞美之词。从古至今,竹子的气质与内涵虽被广泛运用,但民众的精神世界与竹子气质之间的历史关联并没有被完全厘清。王利华教  相似文献   

5.
张广天 《绿叶》2008,(1):62-67
以经济为中心,追求物质生活,这不是一个坏现象,从中产生的物权意识和对自己生活的保护和追求,开辟了中国人个体生活的通道,创造了中国社会新价值的土壤。中国缺少共识,根子在于重集体轻个体下的责任缺位,这是远比重西方轻中华、重物质轻精神更为根本的问题。继集体理想主义的逝离,中国需要个体理想主义,需要平等达成的契约,需要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国民。一个由下而上的社会比由上而下的社会更有共识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6.
张虎彪 《绿叶》2014,(12):49-53
共生论视角强调共生与博弈的辩证统一。共生论思想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后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本文从共生论的视角对现代西方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的方式以及深层次的主客二分的文化传统进行梳理,认为西方环境保护思想和实践遵从从博弈到共生的演变路径。而中国应该在继承东方的天人合一文化传统和吸收西方的教训或经验的基础上,用共生与博弈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来指导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  相似文献   

7.
汪晖 《绿叶》2008,(2):6-12
发展主义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共识,以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为中心的发展主义,制造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并使得地方、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衰败消亡,而后者恰恰是摆脱现代性、惟发展主义的宝贵资源,更是维系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基石。环保是未来的大政治,作为大国的中国应突破单纯的环境保护,通过对发展和生态问题、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思考和规划,走出不同于西方发展逻辑的自主性发展新路来。  相似文献   

8.
张小军 《绿叶》2008,(7):25-33
文化认知指导着人的行动,渗透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进而带来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文化全球化导致了经济全球化,西方化引导着中国的现代化。在不断对自己的过度"文化革命"和对西方的过度"文化屈服"之中,中国文化丧失了灵魂,带着误解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中国、中国人向着消费主义、商业化和物化一边倒,生态危机严峻,社会问题迭生。面对精神家园的沦陷,人们漠然,甚至心安理得,这是真正的文化生态危机。树立文化自觉,加强文化环保意识,应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关节。  相似文献   

9.
肖显静 《绿叶》2008,(6):54-60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不完整的西方现代性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是工具理性的现代化而非价值理性的现代化,是表层的物质现代化而非深层的精神现代化。这种不完整的现代化制造了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目前以及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追赶,而是超越。超越不可能以原来的观念、传统的道路——资本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为基础。把维护全球性的生态平衡和实现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给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支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才能够以更加清醒的态度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出一条富含生态意蕴和饱含深厚底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文化,狭义上来讲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经济制度,如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等。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震惊世界,全球性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瞩目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留下,话语权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文化热和孔子学院的兴起,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渴望了解的真实心态,其背后是民间日常生活需求的推动,不过,通常也纠结着经济、政治等话语权因素。我们主张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以"文化对接"的形式来拒绝话语霸权;在文化交流和输出日益扩展的今天,中国要重构自己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融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于一体。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利类高校加强生态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水利类高校水文化建设内涵是在传统的以精神水文化、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化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实现生态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王建国 《绿叶》2011,(7):91-97
老子思想特别适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崇尚个性、市场经济的观念不谋而合。从思想深度与研究范围来看,老子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代表。中国在现代化途径中遭遇各种困境,要善于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找到适于本国的最佳合作解。  相似文献   

14.
环境资源立法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与特定时期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深刻认识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国情和文化传统,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理论反思:以中国为参考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来临。处在现代转型与向世界开放的中国,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过程风险与结构风险共震。如何应对风险?西方三大风险研究范式——文化、治理性、风险社会—已被引介到中国,其中又以吉登斯、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影响最大。与后现代的西方去民族国家偏重个人化应对风险不同,当代中国应围绕民族国家建构风险治理机制,并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相应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个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理念的价值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精神出发,救治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精神混乱、理想真空和哲学贫困问题。其终极的任务,是从历史的新起点和时代的高度出发,并站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引领当代中国人重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我看好中国     
王小东 《绿叶》2010,(Z1):17-26
左派右派都是意识形态先行,不看事实,夸大西方的力量,夸大中国的问题,根本无助于认清中国和世界的走势。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这是中国的底气所在。中国外交在进步,这得益于漫长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中国政治的改善,不大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剧烈的变动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惟一可行的道路。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反对逆向种族主义,回归先秦:质朴、尚武、追求效率、做工细致;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古典和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不是颓废的缺乏创造力的现代派、后现代派。  相似文献   

18.
我看好中国     
王小东 《绿叶》2010,(1):17-26
左派右派都是意识形态先行.不看事实.夸大西方的力量.夸大中国的问题.根本无助于认清中国和世界的走势。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这是中国的底气所在。中国外交在进步,这得益于漫长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中国政治的改善.不大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剧烈的变动来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惟一可行的道路。中国的文化建设,要反对逆向种族主义.回归先秦:质朴、尚武、追求效率、做工细致;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古典和近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不是颓废的缺乏创造力的现代派、后现代派。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 《绿叶》2010,(Z1):191-197
西文多单词单义,重形式逻辑,确保了精密,却忽略了活态实践中太多的半精密、准精密、非精密以及无法精密。中文少单词,多复词,少单义型单词,多兼义型复词,尽可能全面地、相对地、变化地描述事物,压缩了一元独断,缺点是含混、虚玄、圆滑、散乱。近代以来中国从西方引入了海量的思潮和学术,出现了车载斗量的外来词,极大扩展和丰富了视野。但中西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不同,无法完全活得和想得一样。有些洋词是对西方事物的描述,拿来描述中国事物并不一定合适;有些洋词在描述西方事物时已有误差,搬到中国来更属以讹传讹。全球化时代,如何在深度吸纳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前提下,循实求名,从洋八股中大胆解放出来,攸关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 《绿叶》2010,(1):191-197
西文多单词单义,重形式逻辑.确保了精密.却忽略了活态实践中太多的半精密、准精密、非精密以及无法精密。中文少单词.多复词.少单义型单词.多兼义型复词.尽可能全面地、相对地、变化地描述事物,压缩了一元独断.缺点是含混、虚玄、圆滑、散乱。近代以来中国从西方引入了海量的思潮和学术.出现了车载斗量的外来词.极大扩展和丰富了视野。但中西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不同.无法完全活得和想得一样。有些洋词是对西方事物的描述,拿来描述中国事物并不一定合适;有些洋词在描述西方事物时已有误差.搬到中国来更属以讹传讹。全球化时代.如何在深度吸纳世界各民族文明的前提下.循实求名.从洋八股中大胆解放出来,攸关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