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人的一切,包括肉体和意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全部依赖于自...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自古以来人们思考的一个哲学基本问题。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天人分裂",这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自然观。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要求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再造自然。工匠精神与生态意识相关,工匠精神蕴含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中对环境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意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教育既不同于部门教育又不同于行业教育,而是对人的一种素质教育,它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认识意识是指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的社会活动,既利用了自然也改善了自然,又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而这些活动现象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反映和认识,这种对环境能动地反映和认识,被称为环境意识,如将这些认识意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则称之为参与意识。   环境意识又可分为个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绿语撷录     
《环境教育》2006,(6):75
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也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一部分.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视为独立于整体之外--这是一种意识的错觉.这错觉是种监狱,把我们监禁在个人欲望和少数最亲近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5.
王火炬 《环境教育》2012,(10):76-78
在绿色学校的经营当中,学校确立了"绿中养德"、"绿中育心"的理念,使学校"绿色"文化的营建更加富有内涵,更加有深刻的意义,也更加贴近师生的心灵。近几年,厦门同安进修附小精心打造绿色学校,积极构建绿色的校园文化,基本形成"绿色"的办学特色,是厦门市的绿色学校。学校给绿色的释义是:校同充满绿色生机,师生绿色与环保意识强。但在绿色学校的营造上,他们并不仅仅局限于师生环保意识,而是有意将其升华到师生的道德品质。学校认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首先要具备的一种社会认识,环保行为是现代人首先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参加中日韩环境意识培养教师项目的交流与研讨,深入韩国社会、民间、学校,了解韩国开展环境教育的优秀成果,带着体悟与感想进行交流活动,可以提升我们的环保意识。多年前,前"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曾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名为"与自然为友——一种现代公民意识"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梁先生说:"一颗小小的绿色种子在你们心里能够发芽、开花,那也将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片绿荫。我们所有人,特别是青少年,如果没有环保意识,我们中国也就不会有一个绿色的明天。环境意识是一种现代公民意识"。梁先生生前时时牵挂着环保事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忧心忡忡,对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寄予厚  相似文献   

7.
正天空中飘着星点的小雨,漫步在小路上,这是一种诗意。当天空中落下的雨滴不再温和,成为酸雨时,这还是诗意吗?环保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出现。近日,我校进行了"拒绝十大不文明行为"系列教育活动,其中也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内容。只是就这次活动而谈,今天、明天或者一个月之内,我们可以做得很好,但是之后呢?如果环保不能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再多的活动也只是部分人的"三分钟热度",过后即忘。静观蓝天白云,是生活的向往。但有一天,天  相似文献   

8.
蒋劲松 《绿叶》2014,(2):45-48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对动物的态度是人对自然态度的一个缩影。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强化,我们不仅需要整合各界动物保护力量,更需要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以及我们为什么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9.
环保出游     
正虽然我看到和体验的仅仅是几个国家旅游层面的环保意识,但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在不少国家,环保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环保"是很时尚的一个词。提到"环保",很多人把它定位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其实,环保渗透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环保可谓"无孔不入",甚至"波及"到了旅游领域。笔者在韩国旅游期间看到,当地人特别注重"低碳出游"。在雪岳山看"枫景"时,与满山红彤彤的"枫景"相媲美的是韩国人的环保意识:山口处,原本可以跑汽车的平坦公路上,看不到一辆汽车的  相似文献   

10.
母性太姥山     
正这是一座很容易让人记住名字的大山:太姥山。太姥,原作太母,是伟大母亲、伟大女性的意思。因此,从山的名字上来看,这显然是一座很女性、很母性的大山。唐朝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太姥山不高,最高峰海拔也只有917米,她的声名来自古老的传说:这座山本名才山。古越人之始祖母,居住在才山鸿雪洞,以种蓝为生,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人称其"蓝姑"。那些年,山里暴  相似文献   

11.
<正>在"强制"到来的前夜,如何未雨绸缪,以加强宣传引路,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广大市民的自觉意识,已然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环保是目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改善环境质量,释放"绿色红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迫切。改善环境质量需要行政、经济、法律及政策、管理、投入和政府、部门、企业等综合施策。但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再好的手段和措施,都取决于人的因素。目前补齐环保短板的当务之急是补齐"人人为"环境教育短板,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问题,这也是迫切、有效的长治之策。只有人人养成高度的环保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改善环境质量才有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北宋的思想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指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是一种朴素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主张,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塞外乡村老农的""民胞物与"是否也打动了你?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红领巾环保小卫士"监督组。每周轮流值日,每天监督、检查学生的环保情况,并给予评分、公布,每学期进行评比并表彰"环保之星"和"环保班级"。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关系着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学科课堂中渗透外,课堂外的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思想 ,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 ,也对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环境教育。这种教育揭示的问题不仅仅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它警示人类必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认识到人类自身活动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 ,对当地及全球 ,以至对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对各种促进或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环境等影响力的认识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人们的意识、能力、态…  相似文献   

17.
食以安为先     
《绿叶》2016,(1)
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党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正在成为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的灵魂,越来越唤醒人们"绿色安全"意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现在不知道吃什么好?这不是百姓"爱发怨言",而是民众"绿色发展"、"质量安全"意识的觉醒,也是民众向社会发出的严肃责问,更是迫切要求解决时代前行中面临的新课题的呼声。"食物安全"是关系民生幸福、民众健康、民族兴旺、牵挂亿万人心的一件大事。当然,我们不能仅仅从浅层面发出感慨,而应该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反省中汲取教训,认清和认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才是更理性、更具现实意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读者评刊     
正@余洋:《百草枯"绣"不出绿色龙袍》一文写得好。为了吸引游客,用毒药来对付上苍的馈赠,毁麦造"龙袍",不仅浪费粮食,显然也不是一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其向人们传递的是人对自然的傲慢和对自然的随意驱使。@王春:读了《构建环境宣教立体格局》一文,深有感触。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面向社会开展环境教育,倡导树立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公众自觉  相似文献   

19.
在荷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都能给人以和谐感、亲切感,充满温馨,令人久久不忘。一、爱鸟如命荷兰围海造田,多少代人历尽千辛万苦,可以说每寸土地都是黄金堆起来的,寸土寸金并不是虚话。因而严格控制、高效率、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是荷兰深入人心的传统意识。就城市建设而言,要反复规划,认真讨论,绝不草率行事。桥梁、道路、运河,井井有条。房屋住宅、街道楼房、码头广场,条条有序。土地太紧张,因而房屋建得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尽管如此,还必须留出足够的花园、草坪、树林,不只是为了人的休憩,也是为了鸟儿有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0.
案例式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的环境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激发人对地球、对社会、对后代的责任心的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以便与环境建立良好关系的教育。这是每一个地球公民都应该接受的终生教育内容。由于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发展、变化,加以人类认识上的某种滞后,所以必然会出现环境问题的不断解决又不断涌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在事实和技术的层次上关心、并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尤其需要每个人环境意识的养成。只有这种环境意识的养成,才会积极学习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以对各种环境问题。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能够受到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