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学起源于上古时代,在19世纪中期以前,尽管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零星包含着生态思想萌芽,但还没能成为一种文艺思潮。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近百年的时间里,生态文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生态文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欧美生态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了梭罗、利奥波德、卡森等等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汪树东 《绿叶》2012,(5):51-57
若想让人类文明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文学必须接受生态意识的浸润,实现看护大地、叩问灵性的功能。中国当代生态文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颇为坎坷而曲折,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作家还没有创作生态文学的自觉意识,较早地呈现出生态意识的是80年代一些志在反思历史的知青小说,到了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生态文学作品体裁齐备,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不过,当前中国生态文学还存在模式化写作的局限,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冲突的复杂情况,对人性的矛盾状态缺乏洞察。  相似文献   

3.
从"光盘行动",再到"天天光盘行动"、"光盘style",徐侠客不停歇的个人行动,打动的是全社会。由一个人发起的"光盘行动"正如蝴蝶效应般风靡社会。江南style、航母style方兴未艾,微博上又兴起了一种新的style——"光盘style"。"光盘"旋风如蝴蝶效应说到"光盘行动",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关键人物——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社长徐志军。他说,一个国家对粮食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的机遇使曲格平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全程经历了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启蒙和发端意义的两次重要会议——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73年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承载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太多"第一",见证了中国环保机构由"小组"到"局"到"总局"再到"部"的发展历程。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赞誉。在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中国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绿叶》2020,(8)
正从本期起,杂志新增"绿叶专栏",推出由高级编辑李景平先生主笔的"生态文学访谈录"。这是在本刊总编辑杨明森先生倡导下,与几位编委多次讨论后特别开辟的栏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访谈?我们观察到,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文学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国家级文学大刊《人民文学》杂志在2020年第5期首次开设了"自然文学辑"栏目。  相似文献   

6.
说梁从诫是中国环保民间第一人,名副其实,毫不为过。在当今中国近2000个民间环保组织中,梁从诫创建的"自然之友",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家。可以说,"自然之友"就是梁从诫的代名词。梁从诫影响着中国民间环保的一个时代,一个民间环保肇始的创业时代。上世纪80年代,梁从诫在《百科知识》杂志社工作时,一份来  相似文献   

7.
张文木 《绿叶》2008,(9):69-82
中国人重经验(重实践),中国的方法论讲究"格物致知"、"实事求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要高于西方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西方文明模式带来的人类发展已不可持续:技术问题上升到人的问题,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历史从物的世界转入人的世界、从物理世界转入精神世界。人们将发现,中国经验型的综合思维更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叶》2020,(6)
正生态文明时代也当是生态环境文学充分发展的时代,生态文明时代应该拥有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文学。那么,生态环境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可以说,中国生态环境文学的概念,大约经历了"环境文学"到"生态文学"的拓展、延伸、深化。  相似文献   

9.
张曙光 《环境教育》2014,(10):54-55
正20世纪80年代末笔者曾到河北磁县采访一起盗墓案。因为是所谓"负面报道",白天县委宣传部的人跟得很紧,举报人不敢公开与我联系,那时也没有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举报人只能等晚饭后,宣传部的人走了以后再到县委招待所找我。所以白天无所事事,只好在宣传部人的陪同下四处转,正巧来到县文物所,便进去看看。磁县是古城,历史悠久,文物甚多。在所内堆积如山的文物中,有一样东西给我  相似文献   

10.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构和谐社会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由过去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构和  相似文献   

11.
<正>2003年9月,在香港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会主席、全国"手拉手地球村"活动的资助人郭兆明博士的推荐下,无锡市坊前实验小学成立了无锡地区首家"手拉手地球村"。历经14载风雨的洗礼,坊小的环境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第二课堂之环保教育的开辟历程,坊小人以"行动+思考→再行动+再思考"的方式探寻着垃圾处理的"坊小模式",致力于寻找培育小学生生态素养的"坊小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当社会三大差别不断拉大、并且这个趋势呈不可逆时, 我们的企业家不能再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一味强调企业利益,而是要更多地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张鹏 《绿色视野》2014,(1):52-60
正动力伞,全称动力滑翔伞,是飞行伞的一种。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洲,80年代末传入我国。如今已是风靡世界的极限运动之一。在合肥也有着一群动力伞玩家,他们形容动力伞是"蓝色鸦片",让人痴迷;自诩为"鸟人",可以遨游天空。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6,(9)
废品回收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让我们的城市清洁,最大的功能是将一切可回收的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直接减少现代社会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迈入市场经济,废品回收也慢慢成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买卖行为,它连接着上游的社区回收人和下游的再生资源利用者。废品回收是一个很长的链条,甚至是挑起我们经济命脉和日常生活所需的前沿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在社会层面实质上是一场信任的危机,我们由此看到信仰才是更值得珍视的"资本"、"实力"和"财富"。中国基督教提出"爱的神学",对当代世界信仰的重建与和谐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爱的神学"与服务社会的"仆人精神",对中国教会与中国社会的沟通、融合及其自身的生存、发展,作用积极。  相似文献   

16.
温铁军 《绿叶》2008,(11):54-60
若依照西方的私有化+市场化教条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结果必然是耕者无其田的社会动乱和城市贫民窟化,如印度、菲律宾等国。而若能借鉴同为东亚小农经济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经验,并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和谐社会模式,推行体现普惠制服务的弱势小农的合作化,新农村建设——综合性的合作经济和乡村自治——定将成为中国三农发展道路之本。  相似文献   

17.
农之长盛兴旺,"质"是其大命,"绿"是其底色。"质"愈优,农则愈"兴";"绿"愈浓,农则愈"盛"。当今,中国的"三农"正在发生着本质性革命。这种变革把"三农",尤其是把农业和粮食产业推入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即由"以量为主"、转向"量质并重"、以质为主的发展阶段。适应这种阶段性大转变,必须遵循农业粮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探索和创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大格局",实现"兴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大境界。大格局是对农业粮食,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坐标的历史定位。有大境界才能有大格局,也才会有大作为。  相似文献   

18.
韩毓海 《绿叶》2008,(6):105-113
90年代是20世纪的终结,"大写的人"遭遇了市场化,"人的文学"面临危机。《白鹿原》代表的理学世界观,在非阶级化的人性偏好下,将"民族的历史"演绎成"民族的秘史";边疆作品《尘埃落定》,深耕多元文化,拒绝"市场经济化"与"体制化",保持了生机活力;《马桥词典》从事民俗学和文化民主的写作,致力于复兴那些由于被视为"方言"而遭到排除、压抑的人类精神活动。随着社会分化、区域间隔以及全球化,出现了具体的人、阶级的人、鲜活的人,这是人文主义意识形态的危中之机,是一个值得展望的文学自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实践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一种系统的实践活动。其他欧美国家虽然没有明确的循环经济概念和政策体系,但有大量类似的做法,或在循环经济的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本刊特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从本期开始连续介绍一些成功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以期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04,(2)
全长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它沿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自西向东流淌,注入罗布泊地区的台特玛湖。20世纪50年代以来,塔里木河流域人口不断增加,垦殖活动日益频繁,而补给到塔里木河的水量不断减少,流域生态遭到极大破坏。1972年,塔里木河从大西海子水库以东至台特玛湖的300多公里下游河段开始断流、干涸,下游两岸被誉为"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