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20世纪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契约、技术与制度的崇尚,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中立与道德祛魅精神。然而,随着环境危机事件的频发,特别是在环境以及生态问题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的情况下,依靠契约、制度、技术的环境治理方案陷入低效甚至失灵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拓了环境治理的新思路,让我们看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建立的希望。环境合作治理是一种可以将所有力量整合到合作行动体系中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应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并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只有当环境治理采用了合作模式,才能在环境的维度上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环境的等等。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人类无法有效消除这些危机和困境,因此,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本文将在分析生态文明内涵、目标和价值的基础上,初步勾勒出实现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即生态治理和协商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环境危机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松 《绿叶》2011,(6):19-26
始于工业革命的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理想社会的方向和基于人类生活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方式,并形成了以实现资本增值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模式,由此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只是技术或科学层面的问题,也不只是经济或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体的文明结构——工业文明——存在问题。因而,环境问题无法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得到有效解决。我们需要反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工业文明体系,构建有助于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生态文明,发展与本地生活环境相吻合的社会体系和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将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文明建设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将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环境教育的世纪,这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流行的一种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教育作为一项全民性的教育工作,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虽然  相似文献   

6.
孟和乌力吉 《绿叶》2012,(10):20-26
蒙古族牧民在千百年的放牧经验中积累传承下来的本土放牧知识,让蒙古族民众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适应环境,塑造环境,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维持住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只有保证各民族生态文化知识的多样性,将其合理发扬光大,才有可能解决地域环境问题和全局生态灾难,并能构建各地文化多样化的和谐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开篇的新型生态文明塑造运动,以全球性环境危机为契机,当代生态哲学所确立的一些核心文明理念也必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深远影响,有能力塑造人类文明的基本走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薛富兴认为,如果说这一崭新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杨建忠 《环境教育》2013,(Z1):87-88
历史学科具有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不可缺失的环节。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方面内容,这  相似文献   

9.
舒肖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17-1119
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可持续的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理念,综合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探讨了山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系统管理,提出从整体上综合分析旅游流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生态要素和生态过程,采取适应性管理,确保旅游客流、当地民众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一、指导思想忡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略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ZI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环境教育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教育内容,一开始就与人类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它荷载拯救人类命运的使命,已显示出真正面向未来之势。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的环境主人,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如果现在当他们接受小学基础教育的同时,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并深深地扎根于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11.
关锋 《绿叶》2013,(4):20-26
生态无政府主义是当今西方生态政治中影响很大的一种思潮,其实质是把无政府主义和生态学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它一般有两层相互关联的用意:其一,自然和生态系统是无政府主义运行的参照依据和样板;其二.无政府主义是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实现人类和自然共同解放的根本路径。生态无政府主义不但有些内容和现代文明背道而驰.而且其力图避开工人阶级、阶级斗争来消解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人类支配的理想,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力,是通过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食物、化石燃料等)获取能量的,它很少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根据普里高律的耗散结构理论,如果进入地表的负熵流总数一定,那么人类社会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的负熵越多,它本身的熵值就越低,即向有序化发展。反之,环境熵值就越高并向无序化发展,其结果就是目前所看到的地表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景象。因此,环境的变化是地球高度发展到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呢?作者提出把人类社会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人类生活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工业生产系统。将这三个子系统在地表分置不同地点,让它们彼此间边界明显地分离开来,从而建立起一种  相似文献   

13.
任诗桐 《绿叶》2022,(12):62-66
<正>在她的视野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灵性,都值得被尊重。自然是一个整体,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与其他动植物同处在一个系统中。而人类不仅仅要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界万物,甚至更需要向大自然取经和学习。“生态”一词,原本指的是在自然环境范畴内,生物生存的状态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今,这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扩展到了各个层面,如政治生态、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4.
纵观各类生态环境的前世今生.大多归于泾渭分明的两条命运:或得到周全的保护与治理,或遭到过度的使用与破坏。结局如何,完全被动地取决于人类的态度与认知。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成为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以自身无法估量的潜在价值赢得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已不再是无偿的任人索取的自然资源,而是逐渐进入市场,成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息息相关的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这或将为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找寻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谈简朴生活     
张炜 《绿叶》2008,(5):33-37
物质主义者通常是用更大的消耗,来换取所谓的简朴。奢华之后追求的雅致生活,不是简朴,是复杂化。自然环境回到原来的、好的生态时期,对自然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人文环境回到诚实和有信,对人文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简朴会让人类社会生气勃勃,会保持和推进人类的文明成果,会让人类长存。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教育是关乎全球人类共同命运的教育,目前,环境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困难与机遇并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协作出力。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高度关注的话题。保护环境,教育为先,通过环境教育,让小学生对目前环境状况树立警觉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及使命。环境教育融入德法教学的内涵及价值环境教育融入小学德法课堂的内涵环境教育主要讨论的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蒋志刚 《绿叶》2012,(10):14-19
生物多样性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地球生物圈的存在形式。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以牺牲环境,蚕食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为代价,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后果。生态文明是以人类价值为核心的一种伦理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生物的进化潜力,就是保存人类世代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编辑手记     
《绿叶》2020,(5)
正《绿叶》是一本什么样的刊物,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绿叶》杂志2020年改版后,受到越来越多写作者的关注。在一些讨论生态文化和写作的群里,我们常常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本刊编委、编辑们常常交流的话题。说实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难回答。为此,要追根溯源。《绿叶》由一群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命运的作家发起创办,是中国最早且唯一的环境文学刊物。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冯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演进,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精神动因,会发现新教伦理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渊源相契合,使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生态中心主义否定了人类统治自然的合法性,将价值主体沿着新教伦理的逻辑方向扩大到自然,但却忽视了人类在环境演变进程中的能动作用。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则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择优,既张扬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又承认了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地位,这是韦伯命题的又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翻开人类文明史册,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离不开环境与生态保护这一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生态并不仅仅是被动地为人类提供优惠的服务和物质基础,而且一旦这一基础遭到人为的破坏,人类本身便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灭顶之灾。这一现象如果不采取理性科学的思维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后果将不堪设想。一、环境生态变迁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