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丁金光 《绿叶》2008,(4):26-33
围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的环境外交在近30年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扩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但整体来看,中国环境外交的人才、水准、能力,与"环境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作为发展大国,中国国内环境形势严峻,国际面临绿色壁垒阻碍。中国的环境外交,中国的国际环保合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易进 《环境教育》2001,(4):6-7,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英、美、日、澳等发达国家,或者是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论城市或乡村,不同民族不同学校的环境教育实践已在蓬勃发展。这些实践为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小学环境教育提供了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切实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的重要步骤。其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将面临哪些挑战?该方案列举了包括"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等在内的七大挑战,却没有提到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其实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外交构成的巨大挑战,不容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全球化,九十年代环境外交事务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占有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各国各地区既为谋求解决全球或区域环境问题而努力合作,又会为争取和维护各自的切身利益而激烈斗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开展环境外交工作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和政策,使其既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又有利于促进国  相似文献   

5.
王小东 《绿叶》2008,(4):14-19
环境外交也好,整个国家外交也好,不是为了让外国人舒服,而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我们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是两个阵营,中国国际形象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环保。当务之急,不是我们怎样寄希望于利用环保改善国际形象,而是怎样避免外部势力利用环保来达到别的目的,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怎样用我们的硬力量争取更多的环境资源,为此我们要和发展中国家捆到一块,既有正义,也有力量。  相似文献   

6.
马桂新 《绿叶》2012,(6):8-12
在近40年的环境教育实践中,中国环境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环境教育的内容尽管处在不断扩展和不断深化之中,但还是存在内容单一片面、思想肤浅滞后的问题。中国至今没有全国范围的环境教育立法,环境教育的学术地位也还基本没有树立起来,各级学校以及公众的环境教育实效性则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我国在历史上同属传统的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共通性。日本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适应,政府也数次推动乡村振兴。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农村环境管理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两国在农村环境管理上有相似性,但也有较大不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日本也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是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二是以精准的财政补贴支撑农村环境管理;三是以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服务农村环境管理;四是以规范的行业和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五是以亲民务实的环境宣传教育助力农村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8.
张世秋 《绿叶》2008,(4):40-4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环境一体化的相互影响下,出现了国家间生态和环境相互依存的问题。在环境外交上,中国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中国应该与发展中国家展开更有建设性的合作,并在协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新成立的环境保护部应在环境外交中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开展更多的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而不仅仅是应急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各国纷纷开展环境外交以谋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文拟就我国环境外交政策的成因、渊源、内容和作用等方面略做一番探讨。一、环境外交及环境外交政策的产生环境外交和环境外交政策都是为适应国际上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环境是人类赖以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社会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协约,《京都议定书》却被美国政府拒之门外,通过对美国近年来针对该协约的态度及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外交举措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环境外交行为的意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规避不利条款的束缚;设计和实施替代性方案;积极争取国际环境领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中日韩3国在历史和传统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代的青少年环境教育来说也是如此。2006年6月,3国官员在韩国召开会议,同意创建旨在通过3国环境教育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3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网络。于是一个由3国教师共同组成的环境教育团队持续坚持了长达14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参与其中的中方活跃教师有:知名环境教育专家、西城区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思想忡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略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ZI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环境教育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教育内容,一开始就与人类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它荷载拯救人类命运的使命,已显示出真正面向未来之势。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的环境主人,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水平,如果现在当他们接受小学基础教育的同时,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并深深地扎根于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于宏源 《绿叶》2012,(8):55-64
全球环境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人口、技术、观念和经济发展均有关,但在当今主要是国际政治问题。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根源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不平等性。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国家在落后时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赶超必然导致发展的扭曲和不均衡,扭曲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201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里约+20峰会,在总结绿色发展经验和创新可持续制度的基础上,凝聚全球政治共识,促进治理创新。中国正在通过积极的环境外交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14,(6):2
正向污染宣战——这个已响彻当今中国的口号,既表达了中国坚定的选择,也表达了中国迫不得已的选择。中国已拥有多个"大国"头衔,但在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下,都比不上"环境大国"令世界各国瞩目。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远远不止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世界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原因很多。第一,  相似文献   

15.
梁欣 《绿叶》2012,(6):63-68
2012年是世界"大选年",全世界有将近60个国家要举行大选。其中,既包括世界大国,也包括中国周边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市场将世界各国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国的内政问题经过全球化连锁反应的传导,都有可能演变成为国际政治问题。世界上众多国家在同一时期举行大选,政权的更迭必然会引起本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相应地,也必然会对中国外交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国应对相关国家政府更替可能对中国造成的挑战和机遇做好评估,在外交上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16.
王周 《环境教育》2008,(2):50-51
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陶德田1月9日向媒体通报了对130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跨国公司进行环保后督察的情况。又有三家外企公司因环保问题被“点名”批评。这些跨国公司多数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既有世界知名品牌,也有“世界500强”,拥有较好的环保口碑,近年来在中国却发生了一系列环境违法行为,这是严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相似文献   

17.
麦文彦 《绿叶》2010,(8):96-105
环境公正从孤立事件发展成学术争论到规模运动,现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并由美国一国扩至世界多国。不过.环境公正虽有十分必要.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社会框架内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在污染和环境破坏导致的冲突变得日趋严重和频繁的中国,环境公正尚未得到政府、主要环境NGO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一点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两国中小学环境教育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长处。最近,我们随中国环境教育考察代表团到美国进行了考察交流活动。通过对考察情况的分析对比,总结出中美两国在中小学环境教育方面的共同点及双方各具的优势。美于申小学环境出育地位的比较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环境教育法),美国政府每年拨款8O0万美元作为环境教育专项基金,学校和公众环保团体组织可以向政府申请经费,用于环境教育项目。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把每个项目款定在25万美元。Zo多年前美国设立了“总统环境青少…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环境保护中的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是两种不同属性的权利,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环境行政权在环境保护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公众环境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权利,但公众环境权的行使往往有其独立性一面,构成对环境行政权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08,(7):41-43
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今年迎来的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人口好像一面镜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真实的环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众多的人口与当今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口素质的高低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本刊邀请安徽大学社会学系人口所王邦虎教授,对以上问题给予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