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灾害学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地震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所以建筑质量是抗震的重中之重.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和美国,在建筑抗震上都有自己的"法宝". 日本让"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变成空话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同时,日本也是世界超级抗震强国,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建筑规范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技术.  相似文献   

2.
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地震,从而对最大规模和强度的地震震源有了更好的认识. 这是科学家首次得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并观察深源和中源地震,并模拟出了深震的确切压力和温度.这一结果有助于解释地球上一些最大规模和强度地震的震源.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安全》2009,(5):83-83
据报道,日本千叶县一名危机管理顾问国崎信江设计了一栋收到“紧急地震预报”后就能自动开锁打开门窗并切断电源的房屋,屋内许多设计细节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震对家人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汶川地震的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发生以后及时掌握人员伤亡情况对灾后救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是极为重要的。以2008年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数据及房屋破坏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出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该函数模型是以建筑物的易损性为自变量,分别以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为因变量构建的。同时对回归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并参考前人模型可知房屋内人口密度和地震发生时间2个因素对模型有很大影响,进而对回归系数进行调整。最后利用文中模型和其他几种预测模型分别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进行验证,并与地震实际伤亡结果进行比较,证明研究的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建筑物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次生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192 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 ,大火烧毁了 4 4 .7万栋房屋 ,烧死5 .6万余人。笔者计算了建筑物发生地震次生火灾概率的大小 ,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发生地震次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基于GIS的建筑物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模拟 ,为预防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为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后进行应急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种叫"高楼生命通道"的新型高楼逃生装置亮相上海. 该装置安装在安全楼道的侧壁,不用时呈合起状态,一键启动后,1米宽的滑道旋即打开,逃生人员便可匀速滑落撤离. 上海牟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个高楼生命通道全侧壁安装,一键式启动,可多人同时使用.下滑速度在直道和弯道均有良好控制,确保速度不过快...  相似文献   

7.
从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徽派古建筑群中提取模型进行火灾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其典型构筑形式对火灾烟气蔓延、烟气速度、温度和分布形式的影响.在模拟过程中,大涡模拟方法被用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比数值模拟试验在具有"马头墙"结构和无"马头墙"结构两种情况下展开.结果表明,徽派古建筑特有的"马头墙"结构能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到隔壁房屋,但其与"天井"围成的竖井结构虽具备提高人员疏散的成功率的优势,然而从热释放速率、温度截面图和速度截面云图中发现,对流加强致使轰燃发生的时间提前,且强度较无马头墙时高.  相似文献   

8.
<正>灾害性地震本身就很可怕,更不用说紧随其后的次生灾害了。对发生在海洋里的地震来说,其次生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就是海啸。日本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通过视频见识了海啸的真面目。海啸远不如地震那么"轰轰烈烈",只是悠悠地往前推进,一路上,船只、车辆还有一些房屋就都"打了水漂"。有时候,海啸造成的损失甚至会高于地震本身。所以在海啸预警发布后,处于区域内的人就应该及时躲避,可以做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地震次生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本文在对以往历史数据的统计基础上,模拟出城市每10万平方米建筑地震次生火灾发生件数与地震地面加速度峰值的关系,并由此计算了地震后火灾发生的件数.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11.
来到汉旺镇,便看到了更多的废墟和房屋上奇形怪状的裂纹。地震几乎将这个美丽的小镇摧毁。小镇的钟楼在大地剧烈的抖动中顽强地屹立了下来,而它的指针,却永远地停留在了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14时28分。这时候距地震发生已一月有余,大部分救援队伍已经从小镇撤离。然而,对于灾区那些表情依然悲伤的群众来说,救援人员身上那橄榄色的绿、火焰般的红也许永远无法从记忆里抹去。灰白的废墟里,绿和红点缀其间,来回跳动,为这个遭受浩劫的小镇带来了生命的色彩。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以下简称广能集团)救护大队作为众多救援队伍中的一支,为了拯救那些废墟下的生命,同样也竭尽全力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有时,生命之花在得到拯救后再次绽放。而有时,解救出来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的努力以及所付出的一切,都被深深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个月,松原市连续发生多次地震,虽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大量房屋受损,上万人转移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慌。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在各方积极抗震救灾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议论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事实上,地震预测也是国际上争论不休的话题,而各国地震研究也在沉浮中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定量分析地铁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过程,基于网模拟和场模拟对地铁火灾环境的适应性,分析列车着火并滞留在隧道的不同控风方案的可行性,以天津1号线下瓦房站至南楼站之间的隧道为例,用网模拟技术模拟出隧道内风流状态,为场维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以网模拟得出的火源相邻分支风速2 m/s为边界条件进行场模拟,得出的结果表明,列车车头着火并滞留在隧道中,人员在6 min的安全疏散时间内,从着火隧道经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的情况下,着火隧道推拉式排烟,相邻隧道对送风为可行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4.
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安全药瓶,可以使人们不再为药物过用而担心。这种安全药瓶的小秘密就在它与众不同的塑料瓶盖开启系统上。这个系统中含有一个可生物降解的装置,当药物有效期满,这个装置便会自动降解,此  相似文献   

15.
防火报警墙纸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 种新型墙纸,它不仅能美化 房屋,还能够预报火灾。在室 内温度超过华氏148度(摄氏 64.4度)时,墙纸上的化学成 份会自动地放出一种无色、 无害的气体,触及离子烟雾 探测器,使之发出警报。这 种墙纸非常适合防火要求高 的仓库使用。 雷达救生帽 日本渔民最近戴上了一 种救生帽。这种帽子由能增 强反射雷达电波的材料制成,戴上后,一旦在海上遇难,救援队能容易地找到。夜里和有大雾的时候同样有效。 可放在口袋里的救生圈 日本推出一种巧妙新颖的救生圈。它由一支柄及一个形似蘑菇头的物体组成,可放在衣袋里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化工装置在突发事故情景下事故各阶段演变趋势规律和差异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化工装置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监控化工装置。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以及Vensim软件仿真模拟功能,以层次变量"安全防护性能→事故隐患危险性"作为主要变量,辅以多个辅助变量(即影响因素指标)的补充和完善,构建突发事故情景下事故各阶段的化工装置事故演变规律因果图和系统图并模拟。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安全防护性能和事故隐患危险性在化工事故情景下的事故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以往单一的对化工事故后果的定量风险分析,其对事故演变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有较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储液设备在地震载荷下会产生随机、非线性的晃荡附加力。如何获取盛装液体的特种设备由晃荡产生的附加力,对于装置抗震安全性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CFD)计算振动载荷下的晃荡附加力,采用VOF(Volume of Fluid Method)方法耦合k-ε湍流模型,通过UDF(User Define Function)加载振动加速度载荷模拟了不同盛装量下的球罐液体晃荡过程,得到球罐内表面压力分布,并积分计算由于液体晃荡产生的附加力。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验证了VOF方法对储液装置晃荡研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中庭式建筑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公共建筑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性能,建立模拟中庭式建筑人员疏散的二维随机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人员距出口的距离、出口吸引力、人员绕行、墙壁和障碍物的排斥力等因素;对局部人员疏散受限区域,引入局部吸引力增强疏导。以由9个房间和一个中庭构成的建筑为例,计算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性能,考虑局部吸引力和不考虑局部吸引力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中庭建筑的人员疏散,得到各时刻人员分布情况和平均疏散时间,能反映出疏散过程中的"瓶颈"效应;排斥力和局部吸引力为受限区域人员提供正确的方向,模拟了疏散人群避开障碍物的智慧行为。  相似文献   

19.
每次地震之后,一种名叫"生命三角救生法"的理论都会以各种形式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近日,随着云南盈江、日本东北部接连发生地震,关于"生命三角"的信息又开始在论坛、微博上传播开来。"生命三角救生法"的流行,表明了人们对于地震自救的关注,但众多证据表明,在地震中寻找"生命三角"并非合理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时,电梯对重脱轨主要由于导轨动力响应过大造成。为了解地震时电梯导轨在有无保持装置时的动力响应差异,对一段带有对重和导轨的局部足尺模型进行了振动试验,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同方向同幅值地震激励时,安装保持装置的导轨动力响应比无保持装置的小,且保持装置使导轨动力响应有均化趋势,这些都会有效地防止实际地震时电梯对重脱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