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态监测也走上数字化、信息化和空间化之路,GIS空间分析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3S的生态监测技术也日趋完善,空间分析也将会在环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生态监测工作实践,对空间数据采掘流程、步骤和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维持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的状态、演化趋势等进行生态监测。该文以水生态系统为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监测指标,提出从生态完整性角度对来描述和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开展生态监测和生态评价工作。以水源地水库生态监测为例,阐述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生态完整性的生态监测工作是可行有效的。国内外的相关应用与研究均表明,我国推广开展基于生态完整性的生态监测评价工作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监测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小城镇开展生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小城镇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介绍了城市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农村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自然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陈谊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5):38-40
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近期的生态监测工作重点、生态类型划分、监测指标确定及监测报告的编制,提出水源区近期生态监测应以监测区域生态质量状况和地面监测各生态系统信息指标为主,水源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4种生态类型应按照综合性、独立性、可测性、数据可获得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分别确定其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生态监测报告的形式、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城市生态监测的目的、主要技术、体系构造、指标体系等方面,叙述了小型城市生态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面掌握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监管对生态质量评价的需求角度梳理了我国生态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必要性,并从网络建设目的、原则、空间布局、监测内容和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建思路,最后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点任务,即开展生态质量综合观测站建设并进行生态功能相关监测和评估研究,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系统建设并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监测,从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提高自然生态用地利用效率出发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尝试,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应与生态经济学原则相结合,注意监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环境因素的稀缺性、综合性和反馈性等原理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建立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五个原则,并提出初步的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荒漠环境指标;(2)荒漠生物指标;(3)社会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环境监测中的数据、统计、有效数字、修约,以及计量单位、结果表达、原始数据的记录等既平常又十分重要易被忽略的重要问题作了概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利用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历年监测统计资料,用主成份分析、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大气测点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代表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的优化测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法(SPME)的原理,装置,影响因素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比较了一些有机物的SPME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学科综合发展,物理光进学与化学分析相结合所产生的现代物理化学分析新技术──发光光谱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景观生态学与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景观生态的阐述,在讨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生态学成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景观生态学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介绍液相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十年来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收录1983年~1991年国内的应用论文50余篇,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规划网格高密度布点,通过一年的硫酸盐化速率的监测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从而对绵阳市的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得到采样点位的最佳位置分布。通过检验,证明其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维测度空间概念,拓广了灰色决策原理,使之适用于大气监测点的优选,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