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预防为先 康复为重——德国工伤保险制度一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于1884年颁布工伤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德国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分为3大类:一是公共系统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二是农业同业公会,三是工商业同业公会。其中工商业同业公会是德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包括了26家同业公会,参保的工商企业达300万家,参保人数达421.7万人,占德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德国从工伤保险制度建立至今,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德国的工伤保险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德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成功之处,2004年10月,我们又踏上了德国的土地。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在德考察期间,德国工伤保险鲜明的预防优先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在德国的《社会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机掏的任命与任务。《社会法典》第7章第1条规定:同业公会应该“使用一切适当的方法”防止工伤事故、职业病以及由于工作原因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查明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保障在事故发生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减轻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导致的后果。其次,同业公会按照《社会法典》的规定将“预防措施、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和经济补偿”作为工作目标。特别提出按照“先预防,后康复;先康复,后  相似文献   

3.
应法国维特拉国际有限公司和德国律师协会的邀请,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法司陈光同志为团长,由杨庆生、沈萍、卢宝良、张德卿、周维奇等6名同志组成的考察团,于2002年12月11日至24日,对法、德两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技术投入状况和工伤保险机制,对德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工作。考察访问了法国阿斯勒(ASL)安全风险援助工程公司、德国煤炭技术研究机构(DMI公司)、德国煤炭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险关系到工伤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和生存。本文就工伤保险争议的法律性质、处理工伤保险争议的依据、原则和法律适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工伤保险争议法律关系的性质及法律适用工伤保险是指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 ,在职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 ,职工及其亲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因申报工伤和处理工伤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发生的纠纷称为工伤保险争议。工伤保险争议反映的是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因工伤事故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年初《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的正式施行,以及《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工伤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已成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有关于工伤认定、工伤待遇、工伤争议、工伤救济等诸多问题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16日~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察团一行8人,赴英国、德国就重大危险源的监察和监控情况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在英、德期间,访问了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危险设备指导委员会、德国工业安全委员会北德分会等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机构,考察了行业管理部门、安全中介公司以及我国大型企业的海外派驻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7.
德国工伤保险的特点及成功之处(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待遇德国工伤保险现金赔付包括几个方面:雇主发给的工资、医疗期间待遇、参加培训和接受职业指导期间的待遇、年金待遇、遗属待遇、以及各项补贴。受保人不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种族以及就业时间长短,可以公平地享受待遇。即使企业尚未在同业公会登记或尚未缴纳工伤保险费,该企业工人的工伤保险待遇也有保障。如前述,雇主、医生、医疗保险部门都有义务向同业公会报告工伤事故。因此,工伤保险待遇一般不需要受伤害者自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对德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德国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德国的安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同业保险公会的行业管理作用立法、检查和工伤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支柱。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使雇主加强自我约束,控制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目的。德国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是事故预防,其次是医疗康复,再次是赔偿。同业公会每年从工伤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7,(8):27-29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等规定的实施,给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大量具体的工伤争议案件处理中,又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组织召开了研讨会深入研究、探讨,统一了工伤争议案件处理的执法尺度。现就江苏省关于工伤争议案件处理的有关问题的探讨意见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静 《劳动保护》2011,(10):56-58
工伤康复成为中国社会工伤保险的三大职能之一,是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而来。自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工伤康复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先康复后鉴定再赔偿"的原则也在各省市开始实行,各地相继在工伤保险基金中划出相应的比例用于工伤病人的康复,专款专用。如何使工伤康复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工伤康复场所的选择与设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佳木  相红 《劳动保护》2005,(11):66-68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常州市五星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星公司)与工伤女工周全凤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法院终审判决,企业未能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所享受的工伤待遇应由企业支付,职工退休后,企业应当补足工伤职工伤残抚恤金与养老保险金之间的差额,并在每年7月1日进行调整。法院的两审判决,保护了工伤女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2.
对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相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伤事故不可避免。工伤保险由工伤而起,因工伤而设,以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待遇支付和职业康复,分散企业工伤风险,提高社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为目标。经过自1884年德国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以来的一百余年发展,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人、企业和政府三方协调机制中展示出了超强的调节能力,成为当今各国不可缺少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已正式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新时代,但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不久,工伤保险起步时间不长,在发挥工伤保险的预防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扩大了原条例的适用范围,调整了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标准,加大了对未参保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  相似文献   

14.
工伤康复是我国"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工作与工伤康复在概念上、价值观上和作用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工作介入工伤康复对于工伤康复制度的完善和提升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从工伤康复机构建设、环境生态系统、行为科学角度、职业能力建设、社会宏观层面等多通道、多层次介入,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工伤康复的途径及方法,以利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及工伤康复体系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就是工伤保险制度中促进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笔者从管理、经济、法律、技术、心理5个方面具体分析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具体特点,其中,对管理方面的上层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监督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配置、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机构及其人员配备进行了研讨;以经济途径为重点从工伤保险费的征收与支出两方面进行了评介;在安全技术方面着重对管理内容即监督事故的隐患、咨询、进行职业病预防、监测与调查、产品安全标准鉴定等进行了介绍;简述了心理方面所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及相关法律手段。综合分析了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形成和运作方式,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安全》2008,(7):93-93
编辑同志:某职工2007年8月16日在工作时受到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在8月20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从8月1日起算缴纳工伤保险费。该受伤职工在缴费名单之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当时不知道该职工已经发生了“工伤”事故。  相似文献   

17.
林静 《劳动保护》2011,(4):70-71
2011年1月1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于老条例共作了24处修改,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即: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调整了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提高了部分工伤待遇标准;加大了对不参保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了对未参保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工伤认定政策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中有较多难点和争议,对此,《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二章对“工伤范围及其认定”作出基本规定。一、工伤认定政策的意义和沿革工伤保险制度是在界定保险的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受保对象是与用人单位形成劳...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原劳动部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 ,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 ,简称266号) ,规范了工伤保险制度。与50年代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相比 ,266号在工伤认定范围、待遇补偿标准、基金管理制度、劳动鉴定和工伤争议仲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新办法的实施 ,有力地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 ,缓解了工伤职工与企业的矛盾 ,维护了工作和生产秩序。然而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制度设计上的一些不足开始显现出来。与其他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相比较 ,国外工伤津贴、基金制度、特殊情况下的补助和上…  相似文献   

20.
当前工伤认定和赔偿程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拥有工伤认定的专属行政权。而从第2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动机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因而应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待遇的情形。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法律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机构,其支付行为的依据正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