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车脱轨     
游星 《安全与健康》2002,(6S):48-48
  相似文献   

2.
脱轨事故是发生率最高的铁路行车事故,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极大危害,事故发生后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是防范脱轨再次发生的重要举措。笔者对脱轨事故进行分类,归纳脱轨主要原因;针对金华东站驼峰惯性脱轨事故进行调查、整治,并取得有效可行的脱轨防范措施和成功的经验;再综合考虑铁路车务、机务、电务、工务部门的管理对脱轨的影响;提出了脱轨事故事后从技术、管理角度应对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方法,从而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3.
列车脱轨这一困扰铁路运输100多年的世界难题近日被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曾庆元攻克.  相似文献   

4.
胡秉霜 《安全》2009,30(10):50-52
2008年10月5日,庄河市某机械厂一台10t LD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在吊运作业时发生一起罕见的脱轨坠落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导致该起重机电动葫芦和一侧运行驱动装置报废,主梁局部受损,经济损失约1.8万元。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我国铁路向高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基于人体产生疲劳机理,分析座椅结构形式,及适合我国人体尺寸乘坐舒适的座椅结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6.
强风中高速列车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某国产动车1∶1模型,对高速列车在不同的侧风速度和风向角作用下运行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列车所受气动力变化情况,研究气动力随风向角的变化机理。模拟结果表明,该车型在不同强度和不同风向角侧风作用下,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均随着侧风作用的增强而显著增大,在强侧风作用下,头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大,较易发生倾覆事故;而尾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小,相对安全。随风速和风向角的增大,受电弓和转向架对倾覆力矩的贡献均增大,在模拟时不可忽略;在风向角大于5°小于90°的范围内,列车各个部位的气动力与风向角呈3次方关系递增。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用5个特征参数衡量各区域内列车风速度的变化,探讨列车编组长度和隧道长度对列车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时域变化特征受列车运行位置和隧道内压力波传播的显著影响;列车风正峰值会随着列车编组长度、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峰值到达时刻分别延后和提前,8车编组对应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车编组时增加68.75%,400 km/h时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00 km/h时增加22.65%;同种隧道长度下的列车风速度最大正峰值出现在隧道中点位置处,且此处的波动更为剧烈复杂,主要是压缩波和膨胀波叠加得更加频繁。长隧道内压力波系叠加对列车风速度峰值的影响减弱,当隧道长度达到3 km时,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1 km长度时下降30.70%。  相似文献   

8.
4月28日4时41分,由北京开往青岛的下行T195次旅客列车(编组17辆),运行至胶济铁路(济南至青岛)周村站至王村站间K289 940米处时(山东淄博市境内),发生列车脱线事故,机车后第9至17位车辆脱轨,其中尾部车辆侵入上行线,被上行线由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车(编组19辆)碰撞,造成5034次列车机车及机车后第1至5位车辆脱轨.  相似文献   

9.
对货物列车空车直线地段脱轨机理进行探讨 ,笔者认为脱轨是由于车辆蛇形运动波长与线路横向不平顺波长比例不合适或车辆蛇形运动频率与车辆轮对或转向架横向固有频率相等而产生横向共振导致。因此 ,提出提高线路横向不平顺标准 ,尤其是要消除连续性、周期性的反向波 ,对转 8A转向架结构上的缺陷进行改进 ,减小两钢轨间距以及从车辆部门获得轮对与转向架的横向固有频率等预防措施 ,设法避开根据上述机理所算得的列车共振临界速度 ,以尽量减少或消除货物列车脱轨事故。  相似文献   

10.
《上海安全生产》2013,(8):62-65
7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小镇LacMegantic的教堂里正在举行一场灾后弥撒,钟声共敲响了50次.每一次都是为了纪念一名被认为已经在事故中遇难的当地居民。在灾难发生一整周后的这天,加拿大全国各地都在举行悼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马尔柯夫过程预测模型,对接发列车作业事故进行预先估计和推测;然后建立相应的软件包,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事故预测。以此达到了解和全面评价接发列车作业事故的未来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7月6日1时15分,一辆原油运输列车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梅干提克湖镇暂时停靠期间,因刹车失效导致列车在斜坡路段意外滑行并不断加速。之后在镇中心附近的岔道处脱离轨道,63节罐车脱轨,600万L原油泄漏,引发大火和多次爆炸。事故共导致47人死亡,40栋建筑被毁,成为加拿大历史上最严重的铁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安全信息视角探究地铁列车洪淹事故原因,基于FDA(Forecast-Decision-Action)事故致因模型和真实事故案例,构建由个体(地铁行车人员)、自组织(地铁运营企业)和他组织(应急主管部门)3个事故致因子模型组成的地铁列车洪淹事故FDA致因模型,并针对安全管理重要环节提出事故预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阻断事故致因主链或子链、保证必要安全信息充分且完备、防范安全欺骗行为,可有效预防地铁列车洪淹事故,通过实证案例分析验证FDA模型可显著提升地铁防洪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接发列车事故致因分类的模型,从车站值班员的生理、心理以及设备、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影响接发列车作业安全的因素作出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评述当前高速列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我国与欧洲在高速列车应用与相关技术研发方面的差距;对ATP控车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采用时段演算针对实时、连续系统的形式化描述工具;根据时段演算的基本符号、公理、定理和推导规则,建立基于时段演算的ATP控车模式形式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推演,对ATP控车模式进行初步安全性分析,发现ATP控车模式下对安全运行发挥主要作用的几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ATP控车与人工控制在转换时应满足的若干时间约束。研究的成果,为设计安全、可靠的ATP系统提供新的理论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
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地发展,使得利用无线技术 传送车、地信息成为可能。该技术在车辆/列车控制系统中应用时的关键问题是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特别是在高速情况下,无线传输的误码率能否满足车辆/列车控制系统的要求。笔者分析了高速环境下无线信道的特性;分析无线传输用于高速车辆/列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建立信道模型;分析了车辆/列车速度对无线信息传输误码率的影响;结合环境特点提出改进无线 链路性能的具体措施。最后,还提出了高速环境下判断无线传输能否满足车辆/列车控制要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CRH1高速列车20 kg旅客行李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具量热仪和全尺寸试验研究了不同引火源功率、不同通风量等条件下行李点燃特性、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率、热释放总量、烟气释放速率等火灾参数,总结了其燃烧行为及特性。结果表明:高速列车20 kg旅客行李燃烧特性易受通风量、引火源功率等火场环境影响;引燃时间为1~2 min,持续燃烧时间在27~35 min;热释放速率可达347.3 k W以上,因行李压实较为紧密,燃烧不够充分,产生大量高温未完全燃烧气体,极大程度增加列车车厢回燃性;质量损失率较小,行李燃烧不充分;温升速率快,最高温度可达230℃;产烟量较大,透光率最低为35%;行李热释放总量THR随着引火源功率增加而增大,最高可达到213 MJ,控制引火源功率是减小行李热释放总量TH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高速列车上尚未配备一套完整灭火系统,且车厢内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着火隐患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以其高效、经济、绿色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场合。前期在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应用于CRH380D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两种方案的典型参数进行FDS数值模拟分析其烟水耦合全过程。对比两种方案确定其技术参数为喷头高度h=2.1 m,流量系数k=5.0 L/(min·m2),压力系数p=15 MPa,能够在115 s内将明火扑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许,安徽省合肥市文忠路火车东站货场附近铁轨上,一列5节罐车在作业中,均发生脱轨意外,其中3节罐车颠覆倾翻,罐内装有有毒易燃品“己二腈”,并出现泄漏迹象。  相似文献   

20.
如何科学设定火源功率是研究高速列车火灾防治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大多数研究均基于假定火灾设计,缺乏系列全尺寸火灾基础试验数据,对此国内外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以CRH1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尺寸火灾试验,分别对车厢座椅、行李、窗帘等车厢内主要可燃物引燃特性、质量损失速率、烟气释放速率、温度场分布等火灾参数及燃烧行为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热释放速率分段线性叠加、质量损失速率计算及t2稳定火源模型等方法计算分析,最终创造性提出高速列车车厢火源功率应为37MW,进而为高速列车火灾危险性分析及火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