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溶解氧指的是水体与大气之间经过氧气交换之后或者经过各种化学生物反应之后,溶解在水中的氧。天然水和废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是不相同的,其浓度取决于水体的各种性质,比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对水中溶解氧进行测定,是水污染控制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对水中溶解氧进行测定,也是水体污染程度的衡量指标。测量水中溶解氧十分重要。本文浅述水中溶解氧测定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 溶解氧系水体与大气交换或经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后溶解于水中的氧。水中溶解氧浓度是进行水质评价和控制污水处理方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因其受温度、大气压力,水体中有机物及还原性污染物绿色有机体的同化作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故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水中溶解氧分析方法。最早的溶解氧分析方法是温克勒(winkler)建立的碘量法。尔后出现了为消除亚硝酸盐干扰的叠氮化钠修正法和为消除亚铁离子干扰的高锰酸钾修正法。对于废水  相似文献   

3.
绪言河流的溶解氧是河流净化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通过水面从大气中,还有由水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供给的。这些氧的供给是抵不上河流污染所消耗的,致使水中溶解氧缺乏,引起河水厌气腐败,放出恶臭,招致环境的显著恶化和破坏饮用水源。在欧美有的国家开展了由人工曝气  相似文献   

4.
陈汉辉 《环境保护》1995,(10):23-24
BOD测定中光照的影响深圳市东深供水局陈汉辉BOD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它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主要是好氧及兼性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好氧分解过程中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溶解氧的测定受光照、氧浓度、温度、PH值和微生物及...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溶解氧(DO) 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或液相)中的分子状态的氧,用D0来表示。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水面自空气中吸收氧气,水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水中溶解氧的量,受水温、气压和溶质(如盐分等)的影响,随着水温升高而减少,与大气中的氧分压成正比例地增加。有时,在水温急剧上升,藻类旺盛繁殖的情况下,溶解氧就可能变为过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充氧过程简介在污水生物净化、河道净化、人工养鱼过程中部需要往水中充氧,即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将空气送入水中。空气中的氧与水接触时溶于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得到提高,这个过程称为充氧过程。连续的充氧才能满足水中微生物和鱼类生命活动的需要,并保证水体不发  相似文献   

7.
TOC及TOD都是水中需氧污染质的综合指标。由于目前应用的五天生化需氧量(nOD0指标,测试时间长,不能快速反应环境水被需氧污染质污染的程度,国外很多试验室都在进行TOC及TOD的试验,寻求它们与BOD5的关系,以便实现自动快速测定。水体受无机还原物及有机需氧污染质污染时,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耗氧速度大于复氧速度时,溶解氧逐渐减少直至于零,此时  相似文献   

8.
紊动水体大气复氧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影响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大气复氧速率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自1924年以来国内外对紊动水体复氧系数的理论和实验和发展过程及其研究成果,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目前众多的复氧理论和公式大多不能直接用于天然河流,要通过复氧实验确定复氧系数,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热分层和富营养化对湖库溶解氧变化特征的影响,于2014年1月~12月对周村水库水温、溶解氧、叶绿素以及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及垂向分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分层期均为4~11月份;分层期叶绿素在20~50μg/L之间,初级生产力为2.16~2.23gO2/(m3·d),光补偿点在1~3m之间;恒温层在5月中旬进入厌氧状态;由于光补偿点位置较高,5~8月份氧跃层位置为1~6m,高于温跃层上界面;而氧跃层位置偏高造成溶解氧在垂向上的极值一般在表层,且变温层溶解氧浓度梯度较大;9~11月份温跃层的下移使得氧跃层和厌氧区界面同时下移,厌氧区界面与温跃层上界面的位置变化始终同步,而氧跃层受水体耗氧作用的影响在热分层结构相对稳定时会再次上移.热分层和水体富营养化均对溶解氧的浓度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溶解氧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项目所谓溶解氧,是指以分子状态存在于自然界江河或湖泊水中的氧。它在水、气两相中有一个动态平衡,故与大气压力和水温有关。当水体受到有机和无机的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污染越严重,溶解氧降低越多。当夏季高温而水污染又严重时,常常出现溶解氧趋近于零的现象。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常常把溶解氧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酚、氰化物等同样称作“污染物”或“污染项目”,并已相沿成俗。事实上恰恰相反,水中溶解氧的升高,不是标志着水质的恶化,而是水质的提高。因此,长期来,习惯上把溶解氧与上面提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中现场溶解氧的含量是物理、生物和化学作用的综合结果。生物、化学作用过程直接决定着水体中溶解氧的收支平衡。水体对氧的吸收率决定于体系中溶解氧的饱和差(△O_2=Csat-C)的大小及光合作用的强弱;而氧的消耗率则取决于生物的吸收作用和非生化作用速率。不同海域和季节水体的物理、生物和化学作用是不同的。因  相似文献   

12.
厌氧水质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厌氧水体中CBOD、四氮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用于判断水体厌、好氧状态的溶解氧指标,建立了厌氧水质模型。实测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方法的提出我们是油田的环境保护监测单位,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测定原油和天然气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程度就特别重要。油田能污染环境的主要物质之一就是石油。石油污染了水体,使水不能饮用。石油在水面能形成油膜,不但能引起人们感观上的不快,而且使水和空气隔绝,阻碍天然水体耗氧与复氧之间的平衡关系,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由于水中含有微量油,当作养殖用水或灌溉用水时,会使某些作物和鱼类产生异味并且有一定的毒性,而丧失食用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比选、药剂投加浓度和投加方式优化试验,考察了投加化学药剂对城市黑臭河流水质的改善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投加过氧化钙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降低水体总磷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投加400 mg/L的过氧化钙后水中的溶解氧迅速升高,但1天后即恢复到投加前水平。由于投加过氧化钙增氧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水体流动性会影响过氧化钙的增氧效果,投加过氧化钙方法仅适用于对封闭的污染水体进行快速增氧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原位技术控制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曝气供氧、沸石覆盖和硝酸钙等原位控制东洞庭湖沉积物磷释放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好氧时,曝气供氧对上覆水磷浓度的控制效果较差,当溶解氧320%,水中磷浓度不随溶解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控制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3未处理;厌氧时,控制效果依次为:硝酸钙原位处理>曝气>沸石覆盖>未处理;扰动条件下,控制水体中磷浓度效果依次为:投加硝酸钙原位处理>沸石覆盖>曝气>未处理,但硝酸钙处理在不同水力作用下保持上覆水磷浓度稳定性不如沸石覆盖;沸石覆盖和硝酸钙原位处理都增大了水体耗氧量,其中以硝酸钙处理最为显著,可使水体复氧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32-40
为提高稻田退水中溶解氧含量,并拦截稻田退水中土壤颗粒,文章设计研发了集扰流增氧与土壤颗粒拦截于一体的稻田排水口复氧集土池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筛选出溶解氧增加效率、浊度降低效率最优的复氧集土池形式和尺寸;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复氧集土池装置对稻田退水中溶解氧增加、浊度降低及氮磷污染物拦截的效果。室内模拟溶解氧增加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溶解氧增加效率均高于平板形式复氧集土池(p0.05),且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溶解氧增加效率最高,为13.79%。室内模拟浊度降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浊度降低效率最高,为71.4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在田间试验中溶解氧平均增加效率为7.45%,浊度平均降低效率为56.64%,总氮、总磷降低效率分别为31.02%、74.05%。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确定复氧集土池的最佳尺寸(长×宽×高)为0.30 m×0.20 m×0.30 m;在田间试验中其复氧效果可以增加7.45%,浊度降低56.64%,单位体积退水中总氮、总磷负荷削减量为261.09、160.77 mg/m~3,单位体积退水中总氮和总磷污染物拦截率为31.02%和74.05%。复氧集土池可促进稻田退水的水质净化,简单易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选取辽河盘锦段至河口近岸海域区域进行研究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中氮素含量高于海水,且氨氮表现尤为突出,可能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微生物环境、海水的稀释和迁移有很大关系;河水中氮素与溶解氧的呈显著负相关,而海水中氮素与溶解氧的关系不明显。这可能与海水的质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琼  李乃稳  王月  李龙国 《环境工程》2016,34(11):49-54
跌坎作为连接水流上下游的主要措施,水流在跌落过程中其溶解氧迅速增加。以水体氧亏率为指标,研究多级跌坎水流流态为自由跌落水流时的水体复氧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可将水流自跌坎跌落至下一级跌坎上的整个区域分成水舌空中跌落区(I)、回水区(II)、冲击与水跃区(III)和水流平顺区(Ⅳ),水舌空中跌落区和冲击与水跃区为复氧的主要区域,水体在空中与大气充分接触以及水流流动过程中的自掺气是水体复氧的主要途径;水流流经跌坎时的氧亏率随着单级跌坎高度、多级跌坎级数、跌坎总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水流紊动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跌坎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库湾小江和香溪河为例,通过2020年蓄水期不同阶段的野外监测,对比分析了两条支流库湾的水动力过程、热分层、溶解氧时空差异及其对蓄水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1)蓄水初期,小江库湾表层受大气复氧和浮游植物影响溶解氧较高(7.00~13.00 mg·L-1,其氧跃层出现在水深3~5 m处,5 m以下水域出现大面积缺氧(DO<2.00 mg·L-1),甚至无氧现象.香溪河库湾溶解氧在垂向上大致可以分为3层:表层富氧水体(8.00~12.00 mg·L-1)、中层水体(6.00~8.00 mg·L-1)和底层低氧水体(4.00~6.00 mg·L-1).(2)稳定的热分层为底层厌氧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物理环境,而小江上游来流以及消落带植被分解增加了水体有机质的含量,可能是造成小江水体耗氧量增大、形成厌氧的内因;而香溪河因为长期存在的顺坡异重流补给,底层水体缺氧的风险较低.(3)持续的跟踪监测发现水库蓄水对支流库湾溶解氧起到了显著的补给作用,促使小江库湾厌氧现象在短期...  相似文献   

20.
姜令萍  宋英 《山东环境》1998,(4):17-17,19
前言:溶解氧(简称DO)是存在于水中的游离氧。水中溶解氧与气象要素及环境要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在溶解氧测定中,影响测定因素很多,如:样品采集、方法选择、酸化及滴定、操作不当,都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本文针对溶解氧测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