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条 为了认真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有效地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城,按照《交通部长江航政管理局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暂行规定》和《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防治油类部分)》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备接受“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交通部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学习研究班于82年10月5日至11月3日在上海海运学院举办。参加这期研究班的共有25人,分别来自港务监督,船检部门、港务局环办、上海、广州海运局、武汉河  相似文献   

3.
船舶生活污水是造成水域污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本文简要叙述船舶生活污水对水域的污染及其给水环境及人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国际上有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规定,以及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技术。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长江航运管理局的船舶,每天约有百余艘进出黄浦江,给黄浦江水域带来了污染,主要来自各船舶的舱底水,机舱污水(含油),洗舱污水,洗涤污水,未经消毒处理的旅客和船员的大小便,以及生活垃圾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及垃圾排入黄浦江,对水质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为此上海港务监督于80年七月一日颁发了“防止上海港水域污染暂行办法”,规定严禁在上海港水域任意排放油类或油类混合物,以及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及废弃物。为了贯彻上述条例,长航上海分局立即采取了措施,在大型推轮及客货轮上设置了以下设备: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港口水域环境的保护,防止黄浦江、长江口水质污染,经交通部和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港将利用环保基金赠款和世界银行软货款,投资5300万元兴建一座船舶污水及固态废弃物处理厂。厂址选在外高桥电厂和竹园污水处理厂之间。  相似文献   

6.
保护水域,防止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船舶机舱舱水是污染水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六十年代,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就相继召开会议讨论防止船舶排放废油造成海洋污染的对策。1973年海协又开会讨论修订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进一步严格规定了船舶排出水中含油量的标准。我国政府发布的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也严格规定船舶排放污水含油量不得超过10ppm。  相似文献   

7.
客轮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皮建国 《交通环保》1997,18(3):23-25
1客轮生活污水的现状及处理难点1.I客轮生活污水现状我国内河船舶防止生活污水的污染,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简易粪便柜在内河船舶问世。船舶简易粪便柜短时间可以临时解决粪便的“存留”问题,但由于内河港口还未能设置足够的接收和处理设施,加之粪便对柜的腐蚀、臭味难闻、船舶维修和无人监督等因素,此粪便柜使用于内河船舶的可行性甚微。船舶生活污水粪便的冲洗,由于船舶取水方便,冲洗费用低,采取频繁冲洗成长流水冲洗便槽以保持厕所清洁,从而粪便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水体。以江汉#l型客轮为例:全船共有厕所12间共58个蹲位,…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交通部船舶防污管理经验交流会于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大连港召开,全国开放港口的29个港务监督4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交通部郑光迪付部长在开幕会上作了重要讲活。大连港务监督报告了他们十年来在防止船舶污染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的成绩和经验,会议就防止船舶污染的现场监督、对油港油轮的防污管理,港口污染源的调查和监督,对拆船工作的防污管理,对船舶污染事故的处理程序和档案管理,以及防污监督管理中使用科学设备手段等经验进行交流。并参观了海面浮油回收船“港监清2”的布设围油栏和回收作业等的表演。  相似文献   

9.
交通环境保护工作,自一九七三年至今已有二十年历史。在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指导下,交通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交通部先后制定了交通环保工作的规划、政策和法规,加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水域的监督管理;开展了港口、船舶油污染、煤尘污染的防治工作,改善了港口环境面貌;贯彻了环境保护设施与大中型交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建造了一批处理和防治污染的设施;重视了环境科研、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教育等工作,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省交通厅港监局、交通部水运所共同 完成的江苏省交通厅科研项目《江苏省内河船舶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专家评审会于2000年 12月12日在南京召开,审查通过了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省内船舶运输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船舶污染现状进 行了研究分析,首次对省内各类船舶污染源,包括油、生活污水、垃圾、有害废气和噪声等 进行了分析和估算。基本摸清了省内船舶污染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防污措施和建议。在 船舶污染中,挂浆机船的污染是最突出的,在污染源方面,油污染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噪声 和烟尘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散化分委会(BCH)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大气和燃油质量”第二次工作组会议的情况俞成国[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国际海事组织散化分委会(BCH)于1994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伦敦总部召开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大气和燃油质量”第二次工作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船舶防污设备和执行环保有关条例越来越严格,国际海协(IMCO)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我国制定的“防止港口和沿海水域污染暂行办法”,规定400总吨以上非油轮和150吨以上油轮必须装备油水分离器。努力防止船舶油污染水域环境,是环保部门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介绍长航船舶造成油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水(洗舱水,压舱水,舱底水)及其治理情况,并侧重对舱底水的处理方法,使用油水分离器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使用性能,提出个人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计划地把上海港建成现代化的清洁港口,现提出关于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黄浦江的设想建议。” (一)1981年~1982年实现的设想建议 根据国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和交通部(规划纲要)在1981年前解决油污水、垃圾的接运处理设施和粉尘污染及在1985年前“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等要求,  相似文献   

14.
1、引 言 1.1 本指南系根据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Ⅲ(生活污水)第十条的分析拟定而成。基于分析,定出了一组通用参数,以估价港口和码头的生活污水接收设备是否适当满足使用此类设备的船舶的需求。指南中的建议以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Ⅳ第八条,关于船舶不能向海洋排放生活污水的数量为根据。按照1973年防污公约的定义,“船舶”系指在海洋环境中作业的任何类型的船舶。 1.2 按照1973年防污公约,“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交通运输中,船舶运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广阔的水域既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鱼虾等食物之源,又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水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则是货物和船舶的集散场所。种类繁多的货物中的部分有害物质,船舶洗仓、机仓污水,生活污水及垃圾,港口本身及沿岸工矿企业排放时“三废”如果缺乏良好的管理,都会给水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自然界生态的平衡或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因此,搞好水运系统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交通部港口系  相似文献   

16.
武汉长江港航监督局地处长江中游,管辖段上起天星阁,下至武穴,全长496公里,管理有船单位35个,大小机动船舶460余艘,合计38万多马力,另有七家拆船厂。这些船舶和拆船厂家排放的含油污水,严重的污染长江水体。抓好防止船舶污染长江水体的工作,对保护长江水资源、保障人体健康有着重大意义。几年来,武汉长江港航监督局在致力于防止船舶污染长江水体方面,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船舶单位的配合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在己基本上解决了  相似文献   

17.
消息动态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港口水域和船舶的防污染技术”讲学班,在交通部科技局、交通部环办的主持下,于九月九日至二十八日分别在秦皇岛交通部防污设备厂和大连港举行,我国沿海,长江主要港口、科研、设计、院校等单位的环保人员共六十余人参加了讲学班。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长江船舶及旅客流量与日俱增,因而船舶生活污水对长江水域的污染日趋严重。长江是两岸人民唯一的饮水源,长江干流又有一部分流经我国南方部分血吸虫病防治区。长江沿岸相继出现许多开放城市,国内外旅游者日渐增多。因此如何防止船舶污水对长江的污染,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并消除船舶排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海损事故造成的污染,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会议,在《1954年国际海上油污公约》及其多项修正案的基础上制定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内河水域的船舶流量增加、油品运输规模扩大,内河船舶污染事故风险显著提升,船舶溢油事故时有发生,对内河水域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但内河船舶溢油应急存在着应急能力建设系统性不足、应急决策科学性不高、船岸衔接不畅、应急能力建设定量化研究缺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推广系统应急理念、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构建设备快速下水模式和加强量化研究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提升我国内河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的对策措施,以期减少船舶污染事故的影响,强化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