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胞外聚合物(EPS)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和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及脱水等性能.就近年来国内外对EPS空间结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了EPS在生物膜形成、污泥颗粒化、重金属吸附、生物除磷、膜污染等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对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作用属于植物营养和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污染土壤中施入磷是否能够降低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除了与重金属离子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含磷化合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有关.在分析中,就土壤中磷与重金属离子间交互作用机制、土壤中影响磷降低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的环境因子及磷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蓝藻胞外聚合物(EPS)是水中重要的有机污染源,但其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及对其进行调控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介绍了蓝藻EPS的形态、组成和分布,综述了其对供水水质的污染,包括饮用水处理工艺和管网系统,从物理方法、化学氧化方法和微生物方法3个方面总结了蓝藻EPS的调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蓝藻EPS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体中钼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的重金属钼污染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显现,明确钼迁移转化规律是治理钼污染的基础.在总结水体钼污染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体钼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在水体胶体对钼的吸附研究方面较深入,酸碱条件和胶体种类是钼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目前的研究,对尾矿中不同种类原钼矿物迁移转化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解决实际钼污染同题还需更深入的系统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磷对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作用属于植物营养和重金属污染生态研究的前沿。污染土壤中施入磷是否能够降低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除了与重金属离子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含磷化合物的性质及土壤环境条件有关。在分析中,就土壤中磷与重金属离子间交互作用机制、土壤中影响磷降低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的环境因子及磷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钝化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重金属对植物及环境的危害。不同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已有的研究表明难溶性磷矿粉是较好的选择。磷矿粉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改良剂,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总结了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机制和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粒径磷矿粉、改性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汞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由于其高挥发性和剧毒性,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长期暴露在汞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对人体具有极大的伤害。主要综述了当前应用吸附法治理气体、水体和土壤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生物吸附技术是今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Pb、Cd的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重金属修复技术当中,稳定化技术具有花费少、环境损失小等诸多优势。综述了国内外土壤中Pb、Cd稳定化修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稳定剂的作用机制、土壤中Pb、Cd的赋存形态;探讨了土壤中Pb、Cd稳定化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稳定化修复技术在土壤中Pb、Cd污染治理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以处理超市废水实际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污泥性质中的胞外聚合物(EP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s)、溶解性COD(SCOD)和污泥浓度(MLSS)变化的分析,得出EPS积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EPS的过度积累对沉降性能有一定的恶化作用;此外,EPS与SMPs有很好的相关性.作者采用SPSS软件对污泥性质与膜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电渗透耦合Fe~(2+)-过硫酸钠污泥深度脱水的机制,采用自制装置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了脱水研究。系统研究了在不同电压梯度、机械压力、过硫酸钠投加量、Fe~(2+)与过硫酸钠比例、阴阳极间距等操作条件下,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及分布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透耦合Fe~(2+)-过硫酸钠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效果,过硫酸钠经过Fe~(2+)和热活化作用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对污泥中EPS的破坏作用明显,从而造成EPS特性改变。其中,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中的蛋白质及各层EPS中的蛋白质/多糖与污泥脱水效果存在显著相关性;黏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LB-EPS中的多糖与污泥脱水效果存在显著相关性。TB-EPS、LB-EPS及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是影响污泥电渗透耦合Fe~(2+)-过硫酸钠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