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秀妍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6):56-57,47
通过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19-2011和HJ/T19-1997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主要内容的差异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T19-1997和HJ19-2011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八个方面对应内容的差异逐一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2.2-2008和HJ/T2.2-93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五个方面对应内容的差异逐一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从内容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对2个导则中各主要章节的差异逐一进行了解析,同时对2011版导则的修订思想及其所依据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此项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使用新的生态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于2016年1月7日起实施,是当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新旧地下水导则变化之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修订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于2008年12月正式颁布,与原大气导则((HJ/T 2.2-93))相比,修订后的大气导则各章节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其中改动较大的是评价等级分级、推荐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内容.导则修订过程中,结合国家最新环境保护政策及管理要求,修改完善了导则各条款规...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又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需要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项法律制度。因此,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指导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国家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在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内涵及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对大气、地表水和生态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实施对环境评价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够,众多环境评价工作者在评价工作中难以准确理解规范的要求,在确定主要评价对象、选择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科学的监测手段等方面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要求以及实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从水文地质专业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质和水量评价方面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就《技术导则》现状监测和影响预测中较难实现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修订建议,以供广大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3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简称新大气导则),代替原来的HJ/T2.2—93(简称老大气导则),新大气导则在评价工作分级、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和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导则中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离计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针对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中的有风条件预测模式,提出了在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中,《导则》所给出的“有风条件下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Cmax和Xmax)计算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完善《导则》并且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环评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通过对我院及相关环评单位所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态评价在区域生态扣线型生态评价的实例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推荐的景观生态学方法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王栋成  林国栋 《环境工程》2010,28(4):105-110
基于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有关规定,结合大气环评实践案例,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提出等级划分原则性技术要点,进一步探讨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在环评中的理解和执行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噪声的预测模式进行噪声预测,预测方式及过程符合导则要求,得出的结果不论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垂直方向上均可与人耳感知较好地吻合,可作为市政道路工程噪声预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按钢铁行业大气环评报告书的结构和顺序,结合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评价因子、源强、评价等级、大气监测、大气预测、防护距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评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大气监测、大气预测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各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下水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指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工作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调查、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汇总了评价导则执行后,对各类项目进行地下水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下人防项目是指战时用于人员、物资掩蔽,平时为商业用途的地下工程。地下人防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场区所在地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分布及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及具体施工情况,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及项目建设对地下水水质污染,重点关注水位变化分析和地面沉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