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瞬间放电过程,并同时伴有声、光的出现,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灾害的自然现象。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电子设备、输电线路、通信设备等受损,而且还能诱发火灾和爆炸事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与其它灾害性天气相比,雷电有发生时间短、频率高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因此,进行有效的雷电监测和雷电活动规律分析对雷电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郭进修  李泽椿 《灾害学》2005,20(4):106-110
本文根据气象灾害特征、致灾因子和天气现象类型,将我国的气象灾害划分为7大类20种.为了适应科学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大气监测、信息加工和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制定科学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杜国林  韦庆海 《灾害学》2000,15(4):66-72
对黑龙江省主要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生态环境恶化致灾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了灾害的发生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未来灾害趋势预测,以便人们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陕西市县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修正了陕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农作物气候适应性域;利用Delphi、VC 、VB与SQL Server等开发工具,开发了一套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市县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农业气象灾害数据管理、农业气象成灾条件分析、农作物全程气象适应性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组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北京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研究选用北京地区近10年的雷电监测资料,以区县行政区域为评估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模型评估各区县的雷电灾害风险.模型充分考虑了灾害冲击频次和城市社会经济组成结构等因素,拟定以"灾害历史发生频次、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等作为评估的主要指标,以此建立风险评估方程,划分风险等级.计算得出的风险估算值变化与该地区近10年中实际的雷电灾害发生频次的区县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评估结果表明,北京雷电灾害除与自然闪电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关联外,还与下垫面易损特征及"承灾体"分布密切相关.评估结果的正确性也说明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安市1951-2006年气温、降水、风以及天气现象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在全球变暖及城市发展背景下,西安市城市干旱、城市内涝、高温热浪、大风、冰雪天气、雷电灾害等主要城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城市干旱仍是西安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下,极端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城市内涝严重;高温热浪、雷电灾害、大风、降雪冰冻天气等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的正常运转的影响也日益突出.针对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志明  晏明 《灾害学》1998,13(1):62-65
详尽的分析了建立吉林省重大气象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想,其中包括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建立系统的前期工作基础及未来前景展望,系统的主要工作及效益分析。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灾害监测评估的主要方向和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已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相关研究成果,初步探讨高速铁路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从气象灾害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机理入手,分析筛选出大风、水灾、雷电、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因子,构建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制定可体现高速铁路沿线气象灾害风险发生时间、空间、强度可能性的风险区划方案,为科学制定沿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气象灾害与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分析陕北气象灾害与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发现,陕北干旱,暴雨,冰雹和大风沙尘暴灾害是在天气气候条件同生态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森林,草原,植被能够有效地抵御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从灾害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江淮冬小麦渍涝、东北作物夏季低温冷害以及华南荔枝和香蕉冬季寒害组合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辨识、风险估算和风险评价组成.风险辨识分别阐明了上述各灾种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灾情特征.在风险评估方面,基于灾害性质、灾损和抗灾性能的含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概念模型,根据多年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提出了应用性强、可操作的各种灾害的灾害强度风险概率模拟模式和灾损风险概率模拟模式、抗灾性能模式,并采用逐年产量和气象资料的样本序列,由上述模拟模式估算了各种灾害强度和不同灾损发生的风险概率及风险指数,阐述了风险水平的地区差异.在风险评价方面,根据对各种灾损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分别提出了风险区划指标,并进行了风险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发布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WebGIS的新一代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网络发布框架(NEW),它由灾害预测系统、WebGIS系统和监测及地质灾害信息获取系统3部分组成.研制了浙江省滑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网络发布系统(LAPS_IMS).实际测试和应用表明:LAPS_IMS通过发布现势的、准确的和直观的灾情信息,实现了多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公众参与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证明了NEW框架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加强对地铁火灾与相应的城市应急救援体制建设的研究已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地铁火灾的原因和特点,从发挥地铁自有设施作用、制定安全预案、提高防范意识、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地铁火灾的对策和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应急救援体制的构想,从而保证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置城市地铁火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4.
针对湖南丘陵山区近年频繁发生严重山洪灾害的实况,从流域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在山区修建即时水库用于防洪的构想,即在山上大面积修建蓄积雨水的梯库和在山间截溪截河分级分段广泛修建用于蓄积洪水的拦水坝,通过延缓洪水下泄的时间和控制洪水的范围,达到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的目的,分析了即时水库体系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和防御水旱灾害等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监测。本文提出利用北斗/GPS双系统为监测装置授时,弥补当前同步相量监测系统中使用GPS作为唯一同步时钟源而存在的风险性和不可依赖性。北斗的短报文功能作为系统的通讯方式,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电网的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电网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传送、处理,便于及时对电网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夏电网各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简单、安全防护薄弱的问题,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病毒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采用集中部署、集中控管、集中更新的方式,设计出宁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省、地一体化防病毒体系。应用结果表明:省、地一体化防病毒体系能够满足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有效提高宁夏电网防病毒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17.
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确定和提高对于矿山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在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评价中,指标体系的选取至关重要。根据矿井火灾、救灾、防灾的具体情况及相关文献,从防火措施、防火管理、指挥救灾和井下工人救火素质4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确定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指标分级界定值,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提出了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煤矿水灾害救治的物流系统及其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水灾害会对煤矿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建立煤矿水灾害救治的物流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调配各种救灾物资,使救灾工作能快速、有序地进行。利用管理学中物流系统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面向煤矿水灾害救治的物流系统模型,并采用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对救治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我国煤矿水灾害的救治工作能起到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并从整体上提高煤矿水灾害救治的效率、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堤坝蚁穴系统的水力-岩土模型及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堤(坝)身蚁穴系统由蚁路及其周边白蚁活动范围内的土体构成,因土栖白蚁的生物化学作用,其表现出与围护土层完全不同的性质.将有关条件适当简化后,整个蚊道可简化为一个具有两弯折头的自由出流短管系统的水力-岩土计算模型.当洪水水位涨至蚁穴系统之上时,可按泄水短管计算;当洪水水位退至蚁穴系统最高点之下时,可按虹吸管系统计算.通过对蚁穴系统的水力变化特征、岩土工程特性及其相互间共同作用的分析与计算,可较准确地预测堤身的破坏点位置.同时,根据其破坏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