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考验了中国的经济,旅游业首当其冲,损失惨重。造成如此巨大损失,地震的影响固然不少,但旅游系统缺少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文章分析了汶川地震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以青城山-都江堰为例,提出了世界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危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表面上看,非典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非典不仅给中国的旅游业,也给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旅游业对突发危机的“免疫力”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话题。6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旅游危机管理部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与会者呼吁各国加强危机管理,提高旅游业对抗危机影响的“免疫力”。如此看来,非典固然是坏事,但若以抗击非典为契机,使人们与一切不文明的陋习告别,同时提高旅游产业规避风险和危机的意识,反倒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3.
对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特点,信息公开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及总结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经验,为我国在危机突发时开展信息公开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地震危机事件特征以及管理人才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危机管理人才的素质及能力要求,并试探着提出培养和提高管理人才危机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专业传播者我们经常讲,当危机发生时,应遵循三大原则,即速度第一,客户第一,信息透明。在三大原则中,速度第一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在灾难(重大危机)面前的应对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开展了震例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非均匀度中短期异常,2001年2月23日雅江6.3级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前的首发地震,具有前震指示意义;根据近期GL值时空演化图像,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一觉醒来,仍然可以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阵阵凉意.盘点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这些重大事件依然历历在目.但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被充分放大,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和发震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及其他地震灾害的经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一些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加强和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为灾后重建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湖州地震台现有的形变、测震、流体三大学科的观测资料基础上,对汶川8.0级地震中的映震效应综合研究,得出了水管倾斜仪、伸缩仪,这两套仪器的NS、EW两个分项,在同一个观测环境中,仪器记录的同一个地震,精度高的分量,振幅不一定大;钻孔应变仪和伸缩仪、水位、水温仪安装不同的地点,两个观测点直线距离大约五公里,从记录资料上看,两者反映地下介质变化是一致的;地形观测资料的映震效应初始时间基本和p波到时同步,流体观测资料的映震效应初始时间基本和S波到时同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MS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我国对这个巨震未能作出预测,于是国内外各界对地震预测问题议论纷纷.笔者经过地震现场的调查与深入思考,认为汶川地震前是有异常的,之所以未能作出预测,根本上是因为地震预测的科学难关尚未突破,但还有与我国目前地震监测与预测工作上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与问题有关;同时还认为,汶川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因为我国有规模宏大的地震监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取得了一定成功预测的经验,因此对未来的某些地震仍可作出成功预测并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荣昌地区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该区s波分裂参数,使用获得的s波分裂参数研究汶川地震对荣昌地区介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后快波偏振方向无显著改变,均与区域范围内断裂及断层走向相关性较好;随着汶川地震的临震,延迟时间增大,而震后大约1年多的时间内,S波分裂的快、慢波延迟时间维持在较小的水平,之后延迟时间出现恢复性增...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危机的影响路径和旅游危机影响机理可知,旅游危机后恢复管理模型应建立在旅游者风险感知基础之上。旅游危机后恢复过程主要有停滞期、起步期、发展期、归位期和分异期等5个阶段,按照递进关系,旅游危机后恢复管理系统模型主要由贯穿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沟通管理系统、外在政策环境支持系统、旅游恢复管理措施系统等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亲身经历,对该次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指挥机构、应急预案、联动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凸显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严重缺陷.本文旨在比较研究美日等几个先进国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以期为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总的来说,我国灾害处理者对灾害管理的科学认识还不够,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也不完善,救灾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救灾人员和非专业救灾设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应尽快完善救灾应急管理系统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救灾组织机构和以及设立培训机构以培养优秀的专业救灾队伍.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孕震机理的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引起社会及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问题更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纵横两个侧面来研究汶川地震发生的机理,即:先利用GPS资料研究地表的变形场,然后运用数值方法对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一个剖面进行模拟.文中的计算结果显示:①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地表的主应变率的方位与该区域的地应力方位基本一致,但形变量值很小,表明断层处于闭锁之中;②对地震发生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显示等效应力及变形能量密度在空间分布由分散状态逐步向龙门山地区集聚,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复发周期约为3 163年.因此,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及本文的研究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成因可能为:随着印度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不断挤压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后形成的物质东流在向东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东流物质在川西地区囤积,造成龙门山隆升;高角度、铲状的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正应力随着川西高原的向东运动而不断增大,再加上断层附近介质刚性大,这就导致该断层的闭锁程度增高;但另一方面随着高原东流物质的不断向东运动,龙门山下部地壳囤积的东流物质不断地向斜上方推挤龙门山断层上盘,这样会导致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剪应力越来越大;当剪应力超过摩擦强度时,断层解锁发生地震.最后,针对这种发震机理的新型地震,提出了今后关于地震预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工作将会产生很多珍贵的照片,对这些照片的归集、整理和存档一直缺少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地震应急,特别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照片档案管理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以陕西省地震局汶川地震现场工作为例,按照(GB/T11821—200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对照片资料的要求,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地震应急照片档案管理的思路和实现的途径,以便这些地震应急珍贵图片资料能得到较好的管理与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