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伊犁河谷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犁河谷生态功能区划以伊犁河谷生态现状和《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采用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和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利用计算机图形空间叠置法,按生态功能分区的等级体系,把伊犁河谷划分为2个生态亚区,5个生态功能区。该区划明确了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发展方向,为伊犁河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为依据,参考中国综合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以及四川自然区划、气候区划和林业区划等方案,根据四川省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四川省分为5个生态区,13个生态亚区,36个生态功能区。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四川省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全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选取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旱涝等敏感性要素,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重要性要素。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明确各项评价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等级划分依据与命名原则,提出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湖北省分为5个一级区(生态区),11个二级区(生态亚区),25个三级区(生态功能区),为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确立生态环境功能与区域发展功能相互关联、协同推进的研究思路,构建表征生态环境功能贡献水平与区域发展需求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叠加与聚类分析,分别得出3类指标、5个等级的空间地域差异评价结果,通过三维魔法矩阵分类法进行综合分区,将泰州市划分3种生态环境功能类型区,根据各类功能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海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得到8个生态功能区。为了更为清晰、直观地了解各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同时也为了便于进行各功能区之间的比较,开展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黄浦江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是生态敏感性最强的区域,而长兴岛功能区的生态敏感性最弱;黄浦江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是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最高的区域,而长兴岛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最弱。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植被与森林资源、土壤与水土流失、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叠加与分析,将焦作市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绍兴夏履为例,分析了镇域内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差异、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对夏履镇进行镇域生态功能区划即第四级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并为每个生态功能小区提出了主导功能和相应的生态建设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县域内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河南省巩义市的实例,提出巩义市4个生态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并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针对县域小尺度范围内各生态功能区分别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个类型,确定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典型研究案例,根据互助县自然条件、地貌类型、资源状况、生态区位、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按照地域连片、主导功能相对一致的原则,对全县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县主体功能区划,在研究区域范围4个生态功能区及4个主体功能区合理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生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构建互助县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成都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成都市的20个行政区县为基本评价单元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结果表明:成都市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呈从山区—丘陵—平原依次递增、从流域源头—末端依次递增的规律. 根据不同单元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和阈值差异,将成都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4个类型区,即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征,制订产业准入门槛、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方向等产业发展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健  官冬杰  周李磊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1):4539-4553
生态足迹思想被引入我国后,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可以量化生态补偿标准.本文以重庆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省公顷"的模型改进方法修正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到其空间分异特征,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三峡库区后续发展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计算各个区县的生态补偿标准,与其他大型库区的生态补偿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6年,重庆三峡库区的平均生态足迹为34586160.120 hm~2,平均生态承载力为6664208.176 hm~2,通过对重庆段的所有区县进行生态安全判断,发现全部都是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进行生态补偿.整体上,生态补偿需补偿约54.92亿元.而人均补偿额度小于100元的有大渡口区、奉节县、石柱县、巫山县、巫溪县、云阳县和忠县7个区县,在100~200元有长寿区、丰都县、开州区和武隆区4个区县,在200~300元的有巴南区和北碚区2个区县,在300~400元的有万州区、江北区、江津区、涪陵区和南岸区5个区县,大于400元的有沙坪坝区、渝中区、渝北区和九龙坡区4个区县.随着经济发展,必定会带来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改变,生态补偿额度也会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有一定数量的大城市以城区为单元创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区.城区的生态规划面临着尺度的局限,但同时也具有贴近社会基层单元的优势.以《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总体规划》为例,阐述了特大城市城区生态规划的原则,从生态示范区、生态区考核指标体系设定,生态功能区划,自然生态体系规划,宜居环境建设以及生态社会建设等5个方面说明了城区生态规划的具体方法和主要规划内容.提出城区生态规划应与区域整体规划目标相协调并将规划措施落实于社会基层单元.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就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了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成功范例,最后提出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亚市风景资源生态敏感性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三亚市海陆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和旅游资源单体的生态敏感性,根据区域所具有的承载力和风景资源的生态功能,对典型滨海型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89-1800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于阿尔山市2011年-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该市五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阿尔山市2011年-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2.9223~4.0030 hm2·cap-1)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以耕地占比最大;(2)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以林地贡献最大;(3)五年来总体表现为生态盈余,但牧草地及耕地出现生态赤字;(4)当地万元GDP生态足迹先减后增,资源利用率较低.阿尔山市目前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供给大于需求,基本维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生态承载力是当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提出按照各类土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态服务功能计算各类土地的生态承载力,将消纳污染和水资源的供给功能纳入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并简称该方法为"实际供给法"。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实际供给法"计算和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自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①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长期持续增长,由1952年的7.0804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8.5984hm2/人,增加了1.5180hm2/人,年均增长0.4%;②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占总生态承载力的绝大部分,1952年和2004年分别占98.6%和92.3%,而不可再生资源生态承载力仅分别占1.4%和7.7%;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跳跃式下降,从1952年的6.8165hm2/人下降到2004年的0.4473hm2/人;耕地、海域和淡水水域的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52年的0.1277、0.0057和0.0001hm2/人上升到2004年的2.6066、3.1192和1.1468hm2/人,其它土地类型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④在生态承载力组成中,水资源比例由大到小变化显著,从96.3%下降到5.2%,耕地、海域的比例由小到大变化显著,分别从1.8%、0.1%上升到30.3%、36.3%,其它土地都由小到大,但所占比例较小;海域、耕地和水资源是海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贡献因素,三者之和占到总量的71.8%~98.2%。并分析了海南省自然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合理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布局等规划面临调整与优化,导致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对象发生改变。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对苏州市各县级市、区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调整分析,保护总面积由2953.05平方公里调整到3476.9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由64.70平方公里调整到53.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4.79%增加至40.96%。分析了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