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性粉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简称"呼尘"。7μm的尘粒只能到达人体鼻咽部,2μm以下的尘粒可以到达人体肺部造成尘肺。"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危害极大,对"呼吸性粉尘"的防御是世界课题。如果能将"呼吸性粉尘"改性成体量大于7~10μm以上不能进入肺部的"障碍性粉尘",不但可以避免罹患尘肺病,也可以避免空气污染环境下PM2.5颗粒物给人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呼吸性粉尘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符合BMRC曲线透过率的固定微粒,即指能够到达肺泡,并引起尘肺的粉尘,一般指小于5μm的粉尘粒子。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是按粉尘的种类,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低和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超标倍数等三个因素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3.
日积月累     
人们在劳动生产中的呼吸次数及吸入空气量比平时大得多。空气中的粉尘被吸入时,除大粒度的被阻留在上呼吸道外,剩余的会进入肺泡。特别是一些粒径小于5微米的呼吸性粉尘,能逃避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直接进入终未支气管和肺泡内导致病变,破坏换气功能,引发矽肺、石棉肺、煤炭肺等尘肺病。有毒气体和毒蒸气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的有毒物入侵人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呼吸道,通过  相似文献   

4.
一、粉尘的来源 1.粉尘 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较长时间悬浮于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粉尘。从卫生学的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肺泡的粉尘微粒,其粒径在5微米以下。这种粉尘能沉积在肺部,故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粉尘的产生 许多工业生产部门,例如冶金行业的冶炼厂、烧结厂、耐火材料厂,机械行业的铸造厂,建材行业的水泥厂、石棉制品厂、砖瓦厂,轻工行业的玻璃厂、陶瓷厂,化工行业的橡胶厂、农药厂、化肥厂,纺织行业的棉纺厂,麻纺广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产生大量粉尘。产生粉尘的过程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装焊车间焊接烟尘的危害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芳谷  吕琳  汪彤  陈虹桥  刘青 《安全》2002,23(4):9-11
焊接烟尘和烟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其主要成份为铁和锰等金属氧化物,其粒度为0.10μm~1.25μm,被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改善工人作业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防止烟尘排放造成对大气的污染,使治理焊接烟尘成为必然.本文介绍了采用吹吸式均匀流排烟方式及侧吸方式的除尘系统,将有毒有害烟尘控制在工人的呼吸带以下,经布袋除尘器净化后排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煤矿井下粉尘浓度,评价煤矿粉尘危害水平;分析煤尘的组成成份,为探讨粉尘性职业损害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粉尘采样器采集煤尘,计算作业场所瞬时总粉尘浓度(P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PC-TWA).运用焦磷酸质量法测定煤矿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粉尘中主要金属与类金属元素含量.结果: (1)甲、乙两矿PC-STEL分别为13.61±17.65 mg/m3、39.35±148.10 mg/m3,超过国家标准,样本超标率分别为52.9%、55.8%;PC-TWA分别为3.20±8.42 mg/m3、2.15±2.07 mg/m3,超标率分别17.5%和30.2%.(2)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9.60 mg/m3,甲矿显著高于乙矿#(P<0.05),岩巷作业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3)粉尘中Ni、Pb、Mn、As、Cd、Fe、Ca、Mg、Zn、Cu等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6.2±6.5μg/g、50.6±36.1μg/g、103.4±54.7μg/g、37.5±44.4μg/g、235.9±292.4ng/ml、6224.6±4295.5μg/g、12715.8±26930.8μg/g、919.7±915.4μg/g、656.7±774.5μg/g和28.2±12.8μg/g;不同煤矿粉尘中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显著不同,同一煤矿不同采样点(工种)间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污染仍比较严重,应进一步完善防、降尘体系;10种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含量占总粉尘的2.1%.  相似文献   

8.
论地质勘探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开展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并对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对象,基础,内容,任务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转载破碎点的粉尘分布特征,对进风顺槽沿程粉尘分布进行了现场实测,得到主要产尘点为转载机机头1 m处、破碎机处和前溜及后溜处.进一步分析了主要产尘点的分散度和粉尘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转载机机头1 m处以5 μm以下呼吸性粉尘为主,PM5粉尘质量浓度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PM10粉尘质量浓度变化与之相反,治理时尘源处要以呼吸性粉尘为主,还需关注扩散滞留的可吸人粉尘;破碎机处主要为10 μm以下可吸人粉尘,PM5粉尘质量浓度开始波动较小,一段时间后升高,PM10粉尘质量浓度表现为先高后低的趋势,治理时尘源处要以可吸入粉尘为主,还应关注呼吸性粉尘的扩散;前后溜区域粉尘颗粒分布比较均匀,PM5粉尘质量浓度呈间歇性波动,PM10粉尘质量浓度变化比较平稳,治理时除考虑呼吸性粉尘和可吸人粉尘外,还应注重风流的影响,后溜处还需考虑粉尘粒径分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冶金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接尘人员的增加,粉尘危害,尤其是呼吸性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日益突出。治理呼吸性粉尘必须对呼吸性粉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冶金工厂实际情况,经过现场实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冶金工厂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建立了冶金工厂采用划分粉尘单元确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和采用餐尘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的方法。同时对国家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在冶金工厂的实旋提出了扩档建乩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许多人为了防寒防风防雾霾戴上了口罩。口罩要起到作用,其选择与佩戴也有门道。1.选择口罩时,阻尘效率最关键。口罩的阻尘效率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是对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率为标准。因为这一粒径的粉尘能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2.与人脸的密合程度。当口罩形状与人脸不密合,空气中的危险物一样会从不密合处泄漏进去,进入人的呼吸道,所以需要密合度高才能  相似文献   

12.
以煤作为燃料的镀锌加热炉,烟气中含大量粉尘,这些粉尘的密度只有2~2.5g/cm~3,其粒径20%在15μm 以下,可以进入人的呼吸道;有10%在5μm 以下,可以直接进入肺胞。此外,由于煤中的挥发物3,4—苯并芘易于附着于灰尘上,使这些微尘产生致癌作用。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的健康,应尽快采取措施,对烟尘污染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3.
赵瑞华 《劳动保护》1989,(12):31-32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下力量尽量缩小粉尘控制空间,即把粉尘控制范围局限在作业场所人所活动的狭小区域内,控制措施集中于减少真正危害人体健康的呼吸性粉尘。实践证明,要求作业场所空间内各处全粉尘浓度完全符合卫生标准,不仅是无意义的,而且在现行技术上是不可能的。由此提出,对粉尘监测,强调监测所有作业者活动范围。内的呼吸性粉尘浓度;对防尘手段,强调规避措施,即从采矿巷道布置方面着手,使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活动空间成为无粉尘区域或低粉尘区域,避开高粉尘区域。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是正确的,因此,我国矿山企业现行的由专业人员固定某一地点…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开展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并对地勘作业呼吸性粉尘监控技术研究对象、基础、内容、任务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煤矿呼吸性粉尘及其综合控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中,呼吸性粉尘是尘肺病的引发源,在煤矿防尘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煤矿尘肺病发病情况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底,我国煤炭行业累计患尘肺病人数达25万以上,该年度因尘肺病死亡人数是因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呼吸性粉尘粒径小、悬浮时间长、肉眼不可见,极易被吸入人体的肺部并沉积于肺泡区内,随着沉积量的增加,可引发尘肺病。尘肺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完全可以预防。其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对粉尘施行综合控制,从抑制尘源、降低浮尘、排除余尘到个体防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低作业人员的接尘量,同时进行医学预防,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和发展。建立工程性防御与医学性预防相结合,防止煤尘爆炸与预防尘肺病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8~9日,劳动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矿山吸呼性粉尘监测方法》、《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技术条件》、《呼吸性粉尘采样所用滤膜的技术条件》、《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个体浓度管理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个体浓度管理标准》五项标准审定  相似文献   

17.
对 7个钢铁公司 2 5个工厂 1390个测点呼吸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测定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分析 ,将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布分为三类 ,得出各类浓度分布柱状图和累积分布曲线 ,一、二、三类的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 2 .49mg/ m3、7.14m g/ m3 和 2 2 .1m g/ m3。 Si O2 [F]含量的分布规律是 <10 %占 73% ,10 %~ 5 0 %占 2 5 .5 % ,>5 0 %占 1.5 %。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质勘探行业粉尘作业的多样性 ,以及呼吸性粉尘检测结果作为指标 ,提出了对现有不同防尘措施的呼吸性粉尘控制效果评价的几种方法 ,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防尘口罩     
防尘口罩的主要防阻对象是颗粒物。“尘”的概念比较狭窄,尘属于颗粒物这个大的概念,包括粉尘(机械破碎产生)、雾(液态的)、烟(燃烧等产生)和微生物,也称气溶胶。能够进入人体肺脏深部的颗粒非常微小,粒径通常在7μm以下,称作呼吸性粉尘,对健康危害大,是导致各类尘肺病的元凶。所以,防尘口罩通过覆盖人的口、鼻及下巴部分,形成一个和脸密封的空间,靠人吸气迫使污染空气经过过滤。口罩本体通常用防颗粒物的过滤材料制成,靠头带或耳带固定,人脸鼻处的密封通常借助金属鼻夹帮助塑造,但也有依靠其他方法实现的,有些还在口罩内鼻夹部位增加密封垫…  相似文献   

20.
李少平 《安全》1995,16(5):29-30,38
1 问题的提出 为加强测尘工作的科学管理,国家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际监测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