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家指出 ,未来 5 0年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首要的问题。据分析 ,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婚育期 ,2 0 0 5~ 2 0 2 0年期间 ,我国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年的高峰 ,年龄结构的影响将使政策内出生人口有所增加。未来 15年 ,我国年平均增长人口仍将在 10 0 0万人左右 ,总人口在 2 0 0 5年达到 13.3亿 ,2 0 10年接近 14亿。 2 1世纪中叶 ,我国总人口将达到零增长 ,届时 ,人口总量为 15~ 16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  相似文献   

2.
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指标》年度报告指出 ,目前 ,国际社会已制定了到 2 0 15年使全球贫困人口比例比 199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根据这份报告 ,到 2 0 15年人类社会应达到的发展目标还包括大幅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 ;所有儿童都能上小学。自 1987年以来 ,全球日均生活费在 1美元以下的人口始终保持在 12亿左右。但由于同期全球人口增加了近 10亿 ,赤贫人口所占比例已从 2 8%下降到 2 4 %。主要由于中国取得的进展 ,东亚地区赤贫人口所占比例自 1987年以来急剧下降 ,但其他地区的贫困人口却有增无减。报告显示 ,1998年 ,北美、…  相似文献   

3.
《2 0 0 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 0 0 3年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公报”表明,2 0 0 3年我国监测的3 40个城市中,有14 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41.5 % ,比上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有10 8个城市为三级,占3 1.8% ,比上年下降了3 .2个百分点;有91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 6.7% ,比上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2 .1%、5 8.0 %和5 3 .5 % ,比上年提高了2 .1、3 .8和1.5个百分点。全国建成烟尘控制区3 .3万km2 …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县域尺度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心四城区老龄人口比重较高,近郊区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低,远郊区老年人口比重又有所回升;同时,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各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中心老城区呈现不断增强的集聚趋势,而远郊区的老年人口扩散效应明显大于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65岁以上老年人享有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对出行旅游具有强烈的欲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的驱使下,刺激老年人出行旅游能够极大的促进消费,带动内需增长.为了科学制定拉动老年人旅游的政策措施,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3年)中选取65岁以上人口比、老年抚养比、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以及地区最终消费支出作为主要的比较指标;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6-2013年)中选取65岁以上旅游人数比与65岁以上人口旅游消费支出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分别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选取的比较指标与参考指标之间呈现了中等以上强度的关联性,关联度均在0.6以上,65岁以上人口、老年抚养比、城镇人口比重相对2个参考指标关联度最强,城镇人口数量与受教育情况业是影响65岁以上旅游人数的重要因素,分析结论可以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本研究的最后,提出了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和旅游业法律法规,提高养老保险水平,保障老年人旅游市场安全及制定差异化价格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山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制定种植结构的调控途径,采用C-PCA耦合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对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的15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逐渐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分别以7.24%和2.95%的速率增长;(2)通过C-PCA耦合模型的贡献率得出种植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比重、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其对应累计贡献率达86.04%;(3)调控山地农业种植结构,不仅需要发展山地高效复合型农业,提高种植系统抗灾能力,还需借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云平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过程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显著相关。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既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事实做出四个推论,对我国人口数量及城乡结构变化的可能情景进行了分析。约束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可简化为生育政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二部分,前者可视为外部约束,后者可视为内部约束(即家庭主动节育)。参照城市化过程、人口增长变化与我国具有共同趋势的1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用类比方法估算出1972-2012年期间我国约束人口增长的城市化效应和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结果表明,前者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4.57‰下降到10.0‰-12.0‰,后者则进一步使增长率下降到4.87‰,并减少出生人口3.44亿-4.14亿人。可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效果,政策效应时期(1972-1980),政策效应为主、城市化效应为辅时期(1980-1995),政策效应与城市化效应并重时期(1995-2012)。40年来政策效应由强变弱,城市化效应由弱变强。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为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需要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为避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非常及时和必要,但需要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逐步减弱政策约束,增强内部约束,充分发挥城市化的效应。在各地区、各民族实行统一的生育政策,把约束人口增长的机制由政策强制变为家庭主动意愿,创造更加公平、合理和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和平台,有序推进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及外来人口影响测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太湖流域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6.1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由以乡镇企业为主过渡到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迁移人口,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集中区。同时使得外来人口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流域外来人口来源的地域和城乡构成,计算了外来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指出外来人口的城乡非均衡分布促成地区城镇化率的小幅上升,太湖流域各地区的上升幅度在2%左右,部分解释了隐性城镇化率的产生。在城市市区,外来人口平均占到总城市人口的18%。对于50万人口以上城市,外来人口比重与城市规模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城市人口规模及地区城镇化水平预测。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日益成为我国人口集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提出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和城镇化格局现状分析,采用湘鄂赣3省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与城镇化格局的空间变化。研究发现:(1)1990~20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分布不均衡,武汉、长沙、南昌3大省会城市一直是人口的主要集中地,人口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但城市群整体的人口集聚水平有所下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呈现出由单核心结构向多核心结构的发展趋势;(2)人口"镇"化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水平经历了由以长江为界北高南低分布向沿长江、京九和浙赣沿线地区分布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核心结构的城镇化格局;(3)对比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人口集聚度对城镇化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但区域城镇化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格局变化更加复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从1949年到1997年,我国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从2740.6万人增加到2.14亿人,增长了7.8倍。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增长10倍;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人口增长5.5倍;50万至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人口增长4.8倍;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增长6.4倍。50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由东南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所驱动。——城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有5.1%。改革前,市…  相似文献   

11.
准确的人口结构预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PDE),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生育率低中高三种不同方案进行推演,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人口结构变化走势。结果显示:若实行较低的生育率方案,即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将呈现非常严重老龄化状态;若实行中等生育率方案,即实施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到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结构将逐渐年轻化,呈成年型人口结构;若实行较高的生育率方案,即实施较二胎政策更宽松的计划生育方案,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人口结构符合年轻化人口结构的特征,但将带来大量的新增人口。比较三种不同的预测结果,基于我国国情,认为实施二胎生育政策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人口问题依然严峻 ,特别是上半世纪 ,出生率虽会有所下降 ,但人口数量依然会有较大增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依然是人口增长的主体。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全球的人口与家庭也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其主要趋向是 :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全球人口预计到 2 0 2 5年将达到85亿。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人口分布格局仍是亚洲居第一位 ,亚洲人口将达到 49.1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5 7.65 % ,世界 10大人口国中的 6个在亚洲。非洲人口将超过欧洲 ,拉美人口将超过北美。人口大国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中国人口仍居世界第一。预…  相似文献   

13.
目前,重庆是我国"最老"的城市,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2.42%,高于全国其他省份,且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7.36%,老龄化的趋势明显。老年人口的增多给政府支出带来极大的负担,2011年,重庆养老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6.3%。为了研究重庆的老龄化状况及对政府支出的影响,本文使用Cpps人口预测软件对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并使用Stata 11对重庆老龄化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到2030年,重庆市老年抚养比将接近30%,且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将导致政府财政支出上升大约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电力部门是中国CO_2排放的主要贡献部门之一,电力部门的低碳转型对中国实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包含电力模块的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模型PECE-2017,根据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确定终端部门电力需求,并引入电力负荷曲线确定电力供给,设置了未来电力发展的基准和低碳两个情景,从供需结构、技术需求、成本和投资等多个角度,分析电力部门自身的低碳转型及其对中国实现中长期低碳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研究表明:第一,未来中国电力需求仍将不断增长,且在终端能耗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低碳情景下,2050年电力需求达到114 869亿kW·h,比2013年上升125%,电气化率增加到34%;电力需求结构中,工业和建筑比重下降,交通部门比重上升。第二,电源结构逐步低碳化。煤电逐步淘汰;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大幅上升,2050年装机占比均超过30%;2030年以后,部署和推广CCS技术,到2050年装机容量达到4.9亿kW。第三,低碳情景下,电力部门在2020年碳排放达峰后,进一步加速脱碳。到2050年,电力部门的排放量可控制在4亿t以内,相对基准情景减少排放61.5亿t,占总减排的贡献率达到45%,为中国的低碳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第四,支撑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投资需求GDP占比在合理区间内。2030—2050年,电力部门投资需求占GDP的比重为0.77%;电力部门内部投资结构呈现明显的低碳化趋势,绝大部分投资将用于非化石能源电力。  相似文献   

15.
射阳县地处苏北沿海,是一个拥有10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下辖27个乡镇,535个行政村。过去该县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处于全市后进地位。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出生率高达21.17‰,计划生育率仅为65.8%,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基础管理,优化各项服务,以改革精神,创造性地开展计生工作,仅用两年时间,就改变了面貌。1992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1.68%,计划生育率达到了96.8%,一孩率达90.40%,  相似文献   

16.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分析湖北省县际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探讨迁入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内生机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迁入人口向地级市市辖区以及与其邻接的地区集中,县际分布差异扩大,但是空间集聚程度下降,以武汉市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日益明显。在地区名义工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差异化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产品的可获得性是人口迁入的重要原因。而推进区域一体化可以提高本地对差异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吸引人口迁入,进而诱发人口与产业向本地同向集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了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北京市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共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综合利用人口重心研究方法和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方法,借助于Arcgis软件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演变态势。研究结论表明,近30年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呈现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规模总量不断膨胀的基本态势,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领先,全市人口重心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北部位置,位移距离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北京全市域人口密度由内到外呈现较为显著的阶梯状递减特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与近郊区人口密度梯度差异逐渐变小,近郊区与远郊区的人口密度的梯度差异逐渐扩大,以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分布为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集聚趋势依然明显,反映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点;北京市人口标准离差椭圆长短轴均呈缩短趋势,长短轴之比亦呈变小趋势,反映了在北京市人口规模整体扩张的基本态势上,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更强烈的向心极化趋势和同心圆集聚趋势。总之,北京市仍然表现为人口增量型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稳定的人口重心变化和较小的标准离差椭圆变化表明了北京市人口增加趋势呈现出城市化中后期趋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质量型城市化将进一步成为北京市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8.
西南岩溶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岩溶区是举世公认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广西处于西南岩溶地区,岩溶面积为9.8×104km2,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41%.本文以广西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来测算广西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对1990~2003年广西岩溶生态环境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①广西生态足迹呈不断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0.601 7 hm2增加到2003年的1.137 8 hm2;②生态承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820 4 hm2减少到2003年的0.653 7 hm2;③生态盈亏从1990年生态盈余的0.218 8 hm2下降到2003年的生态赤字达-0.484 8 hm2,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④1990~2003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由0.7334增加到1.7406,增长幅度巨大,从临界安全状态到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各省份的CO2排放绩效、减碳潜力和减碳规模,并研究了CO2排放绩效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绩效差异较大,CO2排放绩效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CO2排放绩效较低的省份主要以中西部板块的落后省份为主。减碳潜力和减碳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完成2020年单位产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行动目标,只有上海、北京、广东、海南、福建、黑龙江、湖南等少数省份能够完成该目标,山西、河北、内蒙、辽宁、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板块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CO2排放绩效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加大政府环保力度、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于CO2排放绩效提高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资本/劳动比上升和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加不利于CO2排放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力流动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特殊的流动特征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东南沿海。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7-2009年的人口总抚养负担系数、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总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别对东部12省、中部9省以及西部10省的人口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抚养负担的下降对1997-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长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中部地区人口弹性最大、东部次之、西部地区人口弹性最小。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地区在吸引劳动力和有效利用劳动力方面差异扩大,反之落后。区域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减弱了抚养负担下降对本地的经济促进作用。本文提出,未来将更多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投向西部,是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促使经济均衡增长、产业顺利转移、解决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