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全球气候变暖已开始危及人类健康 ,全球每年超过 10万人因此而死亡 ,到 2 0 3 0年可能达到 3 0万人。世卫组织在一份题为《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 :危害和对策》的研究报告中说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 ,迄今仍没有减弱的迹象。据初步估算 ,全球 2 .4%的腹泻病例和 2 %的疟疾病例是由气候变暖引发的 ,仅今夏欧洲各国出现的热浪就导致约两万人死亡。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 ,全球每年因气候变暖而死亡的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世卫组织官员强调 ,人们不仅要认识到气候变化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 ,同时更应…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幸福:沙漠化》报告中指出,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众多人口将面临生计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旱土地的退化已经不可避免,这是世界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之一。干旱地区包括了从干性半湿润到极干旱之间所有的土地形态。干性半湿润土地的典型代表是地中海东部的农田,而撒哈拉沙漠就属于极干旱土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43%的耕地在干旱地带,世界上一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婴儿死亡率是发展中国家其他地区的2倍。目前养活着21亿人口的干旱地区中有10%到20%的土地已无法耕种。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以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尚无法完全了解气候变化的内在规律,因此目前对气候变暖认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本文旨在归纳总结目前对全球变暖的认识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并提出相关建议。气候系统涵盖很多方面,本文重点关注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相关的七个问题。①对全球变暖的认识:近百年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但为什么又出现了停滞?②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认识: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快速升高是确定的,但未来如何变化有不确定性;③对温室气体排放与气温升高的关系(气候敏感度)的认识:在现代大气CO2浓度加倍会导致全球平均增温约3.0℃,但是在更长时间尺度上气候敏感度是不确定的;④对于气候模式的认识:它能够很好地模拟出近百年的气候变暖趋势,且证明人类活动可能是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模式不能充分描述地球系统的变化,只能表征地球系统的部分特征;⑤对于气候预估的认识:根据排放情景预估本世纪气候继续变暖,但还将变暖多少不确定;⑥对于2℃阈值的认识:它是人类控制升温的一个设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约束性目标,但是升温幅度何时达到2℃不确定;⑦对于地球系统临界点的认识:地球系统已有一些危险的信号,但何时达到临界点不确定。在适应和减缓全球变暖、调整产业结构等应对行动中,应全面、综合考虑气候变化认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应对确定性的变化,规避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产生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之下,2009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气候谈判的重点之一,也是未来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不断增进国际信任的重要环节。《巴黎协定》达成的"每两年通报"的决定,将推动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本文通过梳理最新的气候资金机制以及测量、报告和核证的文献资料和智库报告,分析了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的内涵、目标和最新进展,以及公约框架下面临的挑战。分析指出,目前不同的气候资金统计和核算机构的资金分类标准存在差异,数据可比性有待改善;缺乏从资金上游到下游的反馈机制,影响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的完整性;气候资金计量体系虽然正在发展和完善之中,但仍然难以提供准确的资金"支付"数据。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综合性的国际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的重点任务:建立具有统一数据基础和核算口径的气候资金测量体系,建立操作指南更为详细、形式更为标准统一的气候资金报告体系,以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气候资金核证机制。最后,文章指出国际气候资金测量、报告和核证体系的构建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坚持公约资金机制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和协作。作为国际上少数几个向GEF捐资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参与过程中应力争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气候资金性质的主张以及对测量、报告和核证机制的关键概念和范围界定的主张,影响国际气候资金机制的运营规则和技术规则。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IPCC AR4),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分析了3种排放情景(高排放SRES A2、中等排放SRES A1B和低排放SRES B1)下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挑选模拟性能较好的模式进行的多模式集合对库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21世纪库区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2.1~4.2℃/100 a,年降水增加趋势为6.1%~9.7%/100 a。就季节变化而言,冬季的变暖幅度最大,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库区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将持续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在21世纪前期有减少趋势,在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多。在A2、A1B和B1排放情景,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暖3.7、3.3和2.2℃,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4.4%、5.5%和3.5%。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 2 0 0 2年 8月 2 6日至 9月 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根据联合国第 5 5届大会的要求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于2 0 0 2年 8月 2 1日发表了。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地方 2 1世纪议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行动和成就 ,阐述了我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和政策措施。报告对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活动进行了评价 ,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立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及大会所达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及近年的研究文献,文章试图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的角度出发,诠释气候变暖可能正在触发的全球多个气候临界点,解读国际社会采取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措施的由来,讨论不同系统或区域开展适应性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主要结论:(1)近百年来,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全球持续快速升温变暖,而中国陆地和海洋的升温速率又高于全球平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风险。(2) 2019年,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CO2浓度已达到410.5 mg/L,为工业化前(1750年)的148%,也是至少2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3)全球的持续升温使得气候变化的风险不成比例地增加,许多系统正在逼近其发生严重突变和不可逆转变化的临界点,并且,某些气候临界点的发生将比预计得更为提前。(4)气候变暖的加剧可能正在触发全球的九个气候临界点,包括暖水珊瑚礁的大规模白化和死亡、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加速融化、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减弱等,并有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风险。(5)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和风险,有必要将本世纪全球升温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之上2℃(最好为1.5℃)以内,相对于2010年,全球净人为CO2排放量到2030年需减少约25%(45%),并在2070年(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6)以暖水珊瑚礁为例,讨论并分析了中国受损珊瑚礁将可能由于较高的中国海洋升温速率而率先触发临界点,亟需修复并加强受损珊瑚礁等系统或区域气候恢复力(resilience)的建设,以提高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此外,最近中国受损珊瑚礁原位有性繁殖修复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为重构受损珊瑚礁的恢复力提供了积极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英国《卫报》消息 ,对气候史的综合研究显示 ,目前地球正经历 2 0 0 0年来最热的气候。该发现证实了环境学家的忧虑 ,沉重打击了所谓全球变暖不过是气候自然变更环节的论调。研究负责人之一琼斯教授指出 :“除了人类的工业活动 ,上个世纪末开始的气候急剧变暖不能归咎于其他任何原因。罪魁祸首就是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论坛 (IPCC)对气温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从 2 0世纪末开始 ,地球气候进入了千年来的最热时期。有反对者认为地球在 10 0 0年前可能更热。当时的高温导致维京人迁徙到格陵兰岛 ,…  相似文献   

9.
中国CO_2地质封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趋势下,推行CO2地质封存项目对减缓气候变暖进程和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CO2在地质储层-盖层系统中的两种捕获机制:一是通过地层构造压力、地下水动力、流体密度差、盖层岩石毛细管压力及矿物(煤层)吸附等共同作用的物理捕获机制,另一种是通过水岩化学反应进行固碳的化学捕获机制。归纳了有利于长期安全封存CO2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结合文献资料指出我国CO2有效地质封存总容量可供中国CO2地质埋存使用1 000年以上。并从科学技术能力、人才储备、经济成本及效益预算、管理和运营体制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我国实施CO2地质封存项目是切实可行的。结合我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可能产生的后果,阐述了CO2地质封存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远意义。建议我国尽快组织开展CO2地质封存相关科学理论、封存技术及基本框架和配套政策、法规研究,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后京都"时代绿色气候基金(GCF)如何在发展中国家间分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碳减排贡献原则的分配方案,在此方案下一国的减排贡献越大其所能获得的资金也将越多。研究采用环境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E)定量分析了GCF分配方案对各国的经济环境影响。结果发现,基于减排贡献的分配原则,所有发展中国家均能获得一定额度的减排基金和适应基金,并且在政策实施初期1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的GCF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分别减排14.7亿tCO2和31.8亿tCO2。GCF分配方案对各国居民福利的影响依赖于绿色基金融资额度,只有当GCF达到一定融资水平时,才会出现所有发展中国家居民福利均改善的情况。总的看来,基于减排贡献原则的GCF分配方案,不仅能为发展中国家募集一定的适应基金,也能取得较为明显的减排效果,是对"后京都"时代全球气候变化适应和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兼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永久冻结带上全球最大的冻泥炭沼开始融化.因此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将使全球变暖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2.
当1945年联合国宣告成立时,“消除贫困”就被写进了庄严的《联合国宪章》。然而,预言家们不曾料到,50年后的今天,贫困现象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处于绝对贫困线(年收入低于370美元,日收入低于1美元)以下的人数达13亿,并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长,世界范围内贫困人口增加的比率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大致相当,年增长率为2%。另据世界银行统计,在过去50年内,全球财富增长了6倍,但贫富差距却由30:1扩大至61:1,如今仅占全球人口20%的富人拥有世界财富的75%,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全球环境基金会日前联合发起一项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安全计划 ,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有关生物科技安全的立法与评估水平。根据工作框架内容 ,计划将收集与评估有关改良生物体安全的情况 ,特别是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活生物体的加工程序 ,及其进出口过程中是否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信息。利用评估的内容 ,计划将帮助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鉴别哪些改良生物体对国家和人民有益或有害 ,并提供有关生物安全评估与立法方面的工作机制 ,包括贸易规则、法律体系、行政管理及风险评估等。该计划的负责人说 ,这项由全球环境基金会资助、耗资40 0 0万美元的计划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生物安全计划 ,目的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运用新技术和法规 ,解决经生物技术改良的生物体在进出口贸易及其所引起的健康与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为使 2 0 0 0年 1月通过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生效做准备。据悉 ,将有 14 0个国家可能得到这项生物安全计划的资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生物科技安全立法联合国发起全球生物安全计划  相似文献   

14.
近日 ,来自联合国 189个成员国、联合国系统、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以及其它伙伴相聚纽约参加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的筹备会。此次筹备会是 2 0 0 2年 8月至 9月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发展大会的准备工作之一。 10年前 ,联合国环发大会为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日程%D%D符合经济、环境和社会需要的平衡发展。过去的 10年 ,扶贫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限的 ,全球的环境还在不断恶化。同时出现了一些例如全球化、金融系统的变化、新技术的影响以及艾滋病的传播等问题 ,改变了人类所面临的环境。 10年前环发大会将《2 1世纪议程》确立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是里约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 10周年 ,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成立 10周年 ,同年 ,联合国还将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为弘扬联合国的里约精神 ,进一步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定于 2 0 0 2年 9月左右在北京举办一次大型学术年会 ,主题为“2 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回顾里约 10年 ,展望未来 ,深入研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发展决策报告 ,供党和国家领导参考。为鼓励年青人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 ,本次学术年会将选择优秀论文的青年学者作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已不断影响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近今日举行的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各位专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气温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预测下一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每10年将增加约0.3摄氏度;我国已经有6年  相似文献   

17.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历程及主要经济体的态度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设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了十五次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巴厘岛路线图"等重要成果,确定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国际社会已准备就《京都议定书》以后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进行谈判,各国官方机构、学术机构与学者围绕减排义务的类型、区别对待与责任分担,提出了多种方案。发达经济体是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合作的主要参与者。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奥巴马总统将气候变化政策作为重点政策领域之一;欧盟与日本则一直积极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发展中经济体也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如印度已制订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需承担气体排放减少量化任务,但仍积极参与这一历史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变暖的负效应将导致北极上空臭氧层的损耗比科学家原先估计的快3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像毯子一样,把热量束缚在地球大气层较低的位置。为使之达到平衡,位于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同温层就变冷了。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随着北极上空同温层持续变冷,此处臭氧层的消耗也将大大加速。在过去10年里,科学家对冬季北极上方的气候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极地上方同温层的云量严重影响着臭氧层的损耗。冬季,同温层在距离地面2 0km处形成云层,…  相似文献   

19.
古洪水事件是地表水文系统对极端性气候突变的响应。通过收集和整理汉江上游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成果,发现汉江上游T1阶地前沿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剖面中记录了晚冰期以来10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2 600~12 400、11 500~11 400、 9 000~8 500、8 500~8 400、7 500~7 000、5 500~5 000、4 200~4 000、3 200~2 800、1 900~1 700和1 000~900 a BP。与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汉江上游发生的这10期古洪水发生时期,正好对应末次冰期晚冰期以来全球气候突变或转折期,说明汉江上游古洪水事件是对气候突变的响应。此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我国半湿润地区河流水文系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于 2 0 0 0年11月 13~ 14日在海牙举行 ,会议涉及的内容使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形成框架并付诸实施。《京都议定书》中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全部减少的数量进行了分配。来自 175个国家的谈判代表继续在海牙洽谈如何限制温室气体时 ,废气交易成了争议最大的问题。海牙会议提出新的环境交易 :污染信用交易 ,阻止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像白糖或股票一样在市场上可以交易。如果实现 ,它还将带来一种全新的职业 :污染交易商。尽管到目前为止 ,污染交易一直还都是小规模、试验性的。但是 ,如果得到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