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噪声污染防治受到高度重视,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噪声监测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在噪声污染状况判断、污染来源识别、声环境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监测体系更加完善、监测能力明显提升、监测质量持续加强、监测信息发布及时和监测产业发展迅速五个方面,提出现代化噪声监测体系的建设思路及目标,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工业噪声监管与执法可操作性,加强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工业噪声的来源与特征,指出现阶段工业噪声监管与执法中存在防护距离不足、噪声投诉较多、配套制度不全、执法力度不强等问题,从定期开展噪声执法、加强噪声监测、强化监测执法联动、完善配套制度与规范、提升科研攻关水平等方面提出优化工业噪声环境监管与执法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勤 《安全》2013,(9):59
GB 3096-2008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制定的声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噪声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量化指标,也是制订高噪声产品标准和高噪声活动或场所噪声排放标准的法理基础和科学依据。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目前主要用于城乡功能区管理,声环  相似文献   

4.
VOCs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形成的重要前体物,通过梳理我国VOCs治理相关的法律、政策、标准,并结合重点区域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我国VOCs治理监管存在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不足、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智能监管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我国当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为保护物种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全新保护网络与重要监管支撑。本文简要回顾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现状及发展历程,以优先保护单元中生态保护红线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保护重要生态空间、保障栖息地完整性和连通性以及管控人为开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监测评估制度缺失、区域人为干扰活动增多、主动监测能力依旧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分区管控遥感监测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人为活动管控力度、加强新技术方法应用和推动各部门协同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生存的根本,日趋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了地下水,对食品安全也带来了严峻的影响。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监测工作、污染源头、修复技术、质量评估四个角度分析了农田土壤重金属防治中的挑战,然后就如何应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了对策,包括健全土壤污染监测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创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完善土壤修复质量评估等。  相似文献   

7.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深化环评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根据“三线一单”的分区管控体系,以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为基础,结合行业发展特征、管控单元突出环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制定了重点行业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研究路径,开展了四川省白酒行业污染物排放管控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制定案例分析,并从前期会商、强化保障、动态完善、深入研究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实施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罗侃 《安全》2005,26(6):34-36
近年来室内装修污染健康危害事件不断发生,成为居民投诉的热点,室内环境安全也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心的焦点.本文以九江地区室内环境质量状况为例,指出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分析了各种室内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如何防治室内污染,达到居住环境安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油田企业各单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但部分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责任落实不全面、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安全管理水平难以有效提高。本文从油田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出发,结合油田QHSE体系现状,从开展QHSE规章制度审查、健全完善QHSE制度标准、梳理建设制度流程说明、分解细化安全生产职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等方面,从公司层级-部门层级-岗位层级将安全责任具体化,构建一贯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责任归位,持续提升QHSE体系运行质量,形成符合新安全法要求、适用于油田公司快速发展模式的安全生产责任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相关政府部门已有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级行政单元组成的区域和流域,是当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应用领域亟待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压力,将珠三角21个地级市划分为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包括特大型中心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热点城市、沿海经济带城市和生态屏障功能城市,结合各级政府中长期规划体系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的分区管控相关思路和要求,提出了针对区域总体和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对应的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环境质量底线、生态风险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相应的产业退出和准入建议。研究重点强化了优化发展区的发展规模管控要求,探讨了土地更新过程的产业退出负面清单要求。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从此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写下了重要的一笔。至此,我国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宣告完成。毫无疑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作为其中关键性的一环,将为促进我国声环境质量的改善,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监管,无锡市探索创新跨部门联合监管,建立了危险废物安全环保联合管控工作机制,在法定职责未能细分的情况下,明确多部门共同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形成覆盖全市的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五元联系度评价福州市主要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福州市主要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用集对分析法的五元联系度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滨海岛屿区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级别为Ⅰ级,城郊区和近郊区蔬菜地为Ⅱ级,台地丘陵区、中低山区、平原区的蔬菜地为Ⅰ级,但有向Ⅱ级转化的趋势.结合其当前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建议今后福州市的蔬菜基地的建设布局应限制在城郊区、近郊区的发展,尽量向山区、台地丘陵等区域转移,并严格控制山区、台地丘陵区等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影响,以防止其由Ⅰ级向Ⅱ级转化.  相似文献   

14.
噪声污染的防治,强化源头防控是关键。在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噪声法》)和《“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增加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及其实施方案等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对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提出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噪声法》和《行动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内河船舶污染防治法规体系、防治船舶污染管理手段以及防治船舶污染意识3个方面,详细分析目前内河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管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为内河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督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承接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点地区,近年来吸引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同时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矛盾依然突出。本文以2014年-2018年来浦东新区区域噪音与交通噪数据为依据,分析本地区声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一类功能区及交通噪音需进一步加强治理。通过源头屏蔽,大力发展张江、周浦、滴水湖等科技园区建设,阻断企业对居民区的噪声影响等措施,进而提升和改善浦东新区声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15年4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要求企业责任落实到位,监管监察部门严格监管执法、密切协调沟通,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杨栋梁要求,要将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同发展。加强职业卫生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制度,强化执法力量,提高监管实效。要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各部门守土负责不推诿,"防、治、保"无缝衔接,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相似文献   

18.
经统计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系统、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等相关数据,发现四川省职业危害涉及面广,接触危害因素人数众多,职业健康投入不足,职业病发病人数多并主要为尘肺病。省安全监管局在职业健康监管方面开展了多项切实有效的工作,然而在职业病防治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强化职业健康防治意识,增强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完善制度、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突出重点,深入开展职业危害治理等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机场噪声问题一直是机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顺利开展机场声环境影响评价和相关管理工作,理顺机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系统地从法律、法规、标准、科学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对日本机场噪声管理进行了研究,梳理了我国机场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管理体系、评价标准不完善、投资不到位等,并结合日本经验和我国实际状况,提出了出台机场噪声管理条例、修订评价标准、建立机场噪声防治专项资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大尺度海域船舶溢油风险评估技术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津冀海域的船舶溢油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估,得出津冀海域船舶溢油风险呈现污染指数从近岸到开阔海域递减,高风险海域主要分布在秦皇岛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唐山港京唐港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之间海域,以及天津海域风险值最大等特点。针对津冀海域的溢油风险分布特征,提出应完善应急顶层设计、形成区域联动体系、明确部门职责要求等船舶溢油污染风险管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