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垃圾卫生填埋是处置垃圾的最终手段。垃圾填埋场的正规设计、建设、运行是保证垃圾正确处理的前提。目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填埋场中还占有相当比重,给垃圾的无害处理留下隐患。通过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与正规垃圾填埋场的调查分析,可得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了在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中能够使相关方面正确识别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现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特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京平均每年产生的垃圾约500多万吨。垃圾的大部分被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处理,焚烧后的余灰再运到海边防波堤附近的垃圾处理场填埋。近年来,由于焚烧设备能力的不足,有不少垃圾在未经焚烧后便填埋处理了。为了减少垃圾的填埋量,东京在提高垃圾处理场焚烧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垃圾发电。东京现有垃圾处理场13个。目前,全部实现了垃圾发电,发电能力为9.2兆瓦,1994垃圾发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城市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园林垃圾等,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垃圾治理的目标。垃圾资源化处理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数年以来,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餐厨垃圾、园林垃圾产量仍在不断增加,其处理途径仍需进一步规范。通过分析北京市城市垃圾产量及组分、调研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现状,最终对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与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在制砖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前言我国的城市无论大小 ,在其周围都有一垃圾带 ,这些垃圾带每年都在向附近的农村蔓延。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垃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 1 建筑垃圾。由于从 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工程建设 ,建筑垃圾量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 ,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已达 3亿m3,成为垃圾的主要来源。1 2 生产、生活垃圾。我国城镇人口在 3亿以上 ,每人每天约产生 1kg以上的生产和生活垃圾 ,每年城市生产、生活垃圾总量在 1 1亿t以上。以上两种垃圾每年的总量约在 4亿m3以上。目前我国对垃圾的处理多采用堆弃或掩埋的方式 ,其结果一是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奥地利在城市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垃圾合理分类与执行、垃圾科学化处置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研究了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垃圾总量大、垃圾分类执行效果差、垃圾处理不科学三个方面,基于分析研究得出未来我国城市垃圾治理工作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回收义务外化,降低垃圾产量;严格垃圾分类,强化制度监管;构建焚烧法律,科学处理垃圾。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垃圾产量历史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借助ARIMA模型预测朝阳区拆除面积和建筑竣工面积,从经验系数法和间接预测法入手,对朝阳区的拆除垃圾、新建垃圾和装修垃圾的产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8年朝阳区新建剩余垃圾和装修垃圾的产生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工程槽土和拆除垃圾的产生量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工程槽土对建筑垃圾总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拆除垃圾,新建垃圾的贡献最小。综合考虑不同类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特点,朝阳区政府应加大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在居民小区建立垃圾分类站,从源头上控制垃圾混合,这样才能与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有效对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完整链条,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8.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处理生物垃圾分类。 生物垃圾分类是指把生活垃圾中的植物垃圾、剩饭菜、食品等可以发酵的垃圾单独设立垃圾箱堆放,以便统一运输、倾倒、发酵利用。在首都市区不少独门独户私宅的树荫下,有一种造型美观的绿化发酵容器,自家花园的植物垃圾堆放其中,剩饭菜倒在里面,不仅减少了垃圾量,还自制种花种草的肥料。在公寓住宅居民区,从去年11月增加了生物垃圾箱,凡每周产生 50公斤以上生物垃圾的楼群、商店和饭馆,必须将生物垃圾与其它垃圾分离,并单独存  相似文献   

9.
对武汉市装修垃圾管理及处置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钰  雷国元  王巧稚 《环境保护》2020,48(13):53-56
装修垃圾因其源头分散、成分复杂、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长久以来是城市建筑垃圾监管中的难点。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明确了武汉市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的问题,主要包括装修垃圾来源及流向待有效追踪,资源化企业接收装修垃圾的积极性待提高。利用政策对比分析法,剖析了典型城市的装修垃圾监管政策,梳理了装修垃圾全过程监管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修垃圾资源化政策框架,并对武汉市装修垃圾的处置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在源头实施装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及深度分类模式、在中端推行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在末端加快处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很难处理的城市垃圾就是生活垃圾,因为生活垃圾的种类繁多。尽管生活垃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世界各个国家中都存在这个问题,然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关于生活垃圾排放和处理的理念,有些比较先进的理念非常有助于我们改变自己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所采取的方式和办法。本篇文章就是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和处理方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筱军 《环境》1995,(12)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解决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拉圾能源化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垃圾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尖锐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是令世界各国最感头疼的难题之一。据一些环保部门估计,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每年新增垃圾约100亿吨。在世界各国中,产垃圾最多的是美国,每年产生活垃圾2亿吨,工业垃圾20亿吨,垃圾堆放占地1.2万平方公里;人均产垃圾最多的是德国,每年产垃圾3亿多吨,人均产垃圾最约800公斤;亚洲产垃圾最多的是日本,每年也产垃圾3亿多吨。这些垃圾通常为露天堆放或填埋及焚烧,严重地污染了大气、水体、土壤,破坏生态平衡。近几年,有些国家将垃  相似文献   

12.
据估计:英国全国每年的垃圾总量近2800万吨,其中生活垃圾为2024万吨。垃圾量如继续按每年3%的速度递增,未来25年内,英国年垃圾量将达5000万吨。目前,英国只有8%的垃圾回收后再利用,在垃圾回收国家排行榜上名列最末。有报告说,英国每年的商业垃圾近760万吨,工业垃圾近290万吨,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艺  高迪  张博 《环境保护》2013,41(11):42-43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给社会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在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高城市建筑垃圾利用率,降低其污染程度,实现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建筑垃圾的构成比较复杂,虽然建筑垃圾的产生方式不同,但是究其根本,我国建筑垃圾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中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的实地调研,对杭州市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垃圾分类运营模式,垃圾分类管理的成效与不足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垃圾分类管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玥  梅凤乔 《环境工程》2017,35(8):112-115
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在充分考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能力以及垃圾处理可行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以干湿分类为基础,并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于此分类体系,对既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化调整原则。最后,以郑州市为例,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并证明了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垃圾资源化率和减少填埋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川夫 《环境》1997,(10)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垃圾100亿吨,仅有毒垃圾就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递增,其中9成以上源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增长率约10%,全国每年新增垃圾8500多万吨。垃圾已成为影响市容市貌、威胁人们健康、困扰公众生活的一大顽疾。垃圾围城为哪般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上海市日产垃圾4万吨,10天的垃圾堆起来就像座国际饭店那样大,而一年的垃圾能堆起360幢12层的高层建筑。北京市1996年垃圾产生量为571万吨。2000年将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问卷方式,调查了宁波市居民对现行垃圾分类方法的态度、可能的分类方法、实行垃圾分类后的行为方式等。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标准及居民在实际垃圾分类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提出了适合宁波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其特点是,居民只需区分食物垃圾与非食物垃圾,而非食物垃圾集中运往分拣中心按行业标准进行分类或按回收企业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分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一直都被大量的探讨。生活垃圾污染作为一项典型的环境问题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开展,居民作为污染治理的第一环节直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环境行动中。因此本论文将以生活垃圾分类为研究背景,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研究北京市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垃圾分类标准了解程度与垃圾分类投放和废品回收相关性较高,明显影响了这两种行为的实施程度,环保体验明显影响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行为。总体来说,对垃圾分类标准的了解程度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体验越高,居民的垃圾分类环境行为表现越好。  相似文献   

20.
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能指望人们进行很麻烦的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参照设置交通协管员的做法,设置垃圾分类监督员来监督市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具体做法是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小区每处分类垃圾桶旁都配备一名垃圾分类监督员(监督员可从下岗职工或外来人员中招聘)。监督员对每个前来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进行监督检查,看其垃圾分类是否符合相关的分类规定。对符合分类规定的分类垃圾,由监督员监督居民把已分类的垃圾放入指定的分类垃圾桶内。对不符合分类规定的分类垃圾,居民必须按分类规定重新分类,否则监督员有权拒收垃圾。这样可使生活垃圾百分之百地按规定进行分类,并投放到指定的分类垃圾桶内。如果有些市民不听劝阻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