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光污染问题作了介绍.光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它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光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包括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破坏、增加交通事故、妨碍天文观测、给人们生活带来麻烦、浪费能源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预防,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建设规划和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光污染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城市环境污染光污染.由于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指出了光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光污染的定义及分类,从对人、交通安全、生态环境、天文观测和能源利用5个方面分析了光污染的危害,最后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日落之后,夜幕低垂,繁华街道上的各种广告牌、霓虹灯、瀑布灯等相继亮了起来,光彩夺日,使人置身于白昼之中。而各种“色光源”,“耀日光源”,“旋转光源”等,令人眼花缭乱。这些都是光污染。 光污染随处可见.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太阳光线,夜幕降临后广告灯、霓虹灯、路灯等造成的人工白昼。舞厅、夜总会的彩色光源……都成为光污染的来源。光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是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  相似文献   

4.
光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第5大污染,是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 城市中,光污染随处可见: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太阳光线,夜幕下的广告灯、霓虹灯、路灯,舞厅、夜总会的彩色光源……光污染直接威胁着环境及人类的健康,使人们视力下降、大脑中枢神经受干扰、生物钟紊乱。同时,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5.
防!室内光污染危害健康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视觉环境,而不是用眼习惯,光污染是近视主要原因,为了家人健康应合理选用灯具和光源。  相似文献   

6.
塔式太阳能热电站正常运行时会引发光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塔式太阳能热电站产生光污染的原因以及光污染对人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塔式太阳能电站选址、组件设计、安全防护以及配套设施方面,分别提出了有效的光污染防治措施,对于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光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装修档次越来越高,同时,先天性火灾隐患也越来越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一旦形成,将会对社会的消防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先天性火灾隐患的整治重点应在"防"而非"治",在本文中,就对先天性火灾隐患形成过程与预防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冀扬 《劳动保护》1991,(7):41-41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光的世界,光给人类文明创造重要条件。因此,人们常常把光明与幸福看成是同义词。 然而,您可曾知道,光在献给人类温暖和光明的另一面,还存在着许多人们所陌生的光污染,潜藏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妨碍着工作效率的提高,光污染作为一种特殊的污染源,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光污染是随时随地存在的。如在玻璃烧制、金属冶炼、机件锻造,汽焊电焊、照相制版、电影及电视摄制、舞台照明、紫外线灯修理等行业,都常常留下它的踪影,这些“耀目光源”,不仅不符合人们所需的光照,而且会对人的视觉系统…  相似文献   

9.
槽式太阳能热电站正常运行情况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光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热电站产生光污染的原因以及光污染对人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槽式太阳能电站选址阶与运行阶段,分别提出了有效的光污染防治措施,为今后槽式太阳能热电站光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平建清 《劳动保护》2022,(12):80-82
近年来,随着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任务的拓展,洞穴事故救援日益增多,灾情也越来越复杂。在洞穴救援中如何快速搜寻、安全高效实施救援是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洞穴的分类、影响因素、救援特征出发,分析其处置对策,以及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救援技能。洞穴是自然形成的人可进入的地下空洞,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通常由水的侵蚀作用,或是风与微生物等其他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
"疏散通道"是指建筑物的走道、楼梯、连廊等;"安全出口"是指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的门.它们是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时紧急疏散、安全逃离灾难现场的通道和出口,是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其状况的畅通、完好、够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张雷林  石必明 《安全》2021,42(5):61-65
为培养高质量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综合应用等做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主、三抓、五步"的培养模式.其中,"一主"指以培养高质量的安全类专业人才为主;"三抓"指抓专业理论知识,抓工程实践,抓综合应用能力;"五步"指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校企实践基地、实施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创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为地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叶林 《安全》2004,25(5):12-13
提起图书馆安全,人们往往认为是传统的图书文献的"防水""防火""防盗"等"三防"为主的安全工作.但是随着信息知识的增多,图书馆职能的转变,图书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人们进出图书馆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图书馆已从藏书楼的形式转变为一个人员来往密集的公共场所.因此,图书馆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更好的做好图书馆的安全工作,已不只是单纯的图书馆"三防"问题,它关系到图书馆如何起到它应有的作用,确保图书馆文献资源安全、馆舍及设备的安全、读者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安全、方便利用信息资源场所,是图书馆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光的出现给人类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五光十色的世界,会给人们一种美的视觉感受。因此,人们常常把光明与幸福视为同义词。但是,光在献给人类温暖和光明的另一面,还存在着许多人们闻所未闻的光污染,潜藏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光污染作为一种特殊的污染源,正引起世界各国有关部门的关注。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光污染是随时随地存在的。如在金属冶炼,汽焊电焊、照相制版、电影及电视摄制、舞台照明等行业,都会留下它的踪影。这些“耀目光源”,不仅不符合人们所需的光照,而且会对人们的视觉系统造成损害。那些忽明忽亮的强光会透过…  相似文献   

15.
"热岛"现象扩大 日本环境厅调查结果表明,近20年里,在东京和名古屋等大城市,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增加了一倍.其原因是由"热岛现象"造成的,"热岛现象"是指冷气设备所排放的热量停滞在地面和树木较少的城区,并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据说,其影响也已扩大到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 3类 ,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 阳光照射强烈时 ,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 ,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专家研究发现 ,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 ,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 ,视力急剧下降 ,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 4 5%。还使人头昏心烦 ,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夏天 ,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 ,增加了室内温度 ,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 ,反射光汇聚还…  相似文献   

17.
员工安全意识"疲劳"的主要表现 1、抑制:指对安全学习、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呈停滞、空白,甚至排斥、抵制状态,对活动不感兴趣,听不进、记不住,安全活动和学习只是走过场,有躲避和逃遁的主观愿望.这点在各矿新招收的年轻工人中表现明显,查看安全教育签字就可发现,字迹潦草的都是年轻人.上完安全培训课找年轻人提问,基本"一问三不知".也有部分基层管理者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忽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从心理上也抵制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各个国家对边境线、高铁沿线、机场、军事基地、监狱、博物馆等区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十三五"以来,中国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都在800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了"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使更多的中国人进入了"高铁时代"。这五年来,中国高铁成为"抢手货",作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也由此驶向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快速增长对周界安防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有的安防设备难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9.
邓晔 《中国安防》2015,(6):48-52
一、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深化从2009年开始,国家先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中国"等国民经济的发展纲要和建设思路,之后提出的中国梦乃至"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其主要创新内容都与"智慧城市"密不可分。将"智慧城市"分开理解——"智慧"是指各种智能技术不断的应用,"城市"则指大量人群聚集、生活水平先进的地区。而"智慧"既是对城市最终状态的描述,也是达到该目的采用的主要手段。智慧城市系统是充分借助物联网和传感网,发挥信息通信产业发达、传感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  相似文献   

20.
正"麦克莱兰定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莱兰提出的一个定律,内容是指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智商、技能或经验,而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被称为资质的东西。1973年,麦克莱兰教授发表了题为《测量资质而非智力》的文章。而随着资质理念在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以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同时,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也以该定律为指导,不断尝试通过"职业成就感"的建立来激发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