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欧盟滨海产业共生项目”启动仪式暨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成立大会在开发区万丽泰达酒店举行。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树山在大会致辞中介绍了欧盟滨海产业共生项目的实施目标和计划.以及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天闭幕.解决产能过剩,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是其中重要途径.对于"低碳之路"如何前行,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米其林集团总裁盛纳德又有哪些精妙见解?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刚刚在提到探索低碳发展之路的时候重点说了以下几点,第一,中国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如果说过去30年大部分时间,我们国家还处在供应紧张的阶段,增加能源产品的产  相似文献   

3.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I0003-I0003
<正>2014年6月28日,中国被动式集成房屋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天津市节能低碳产业园院内举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崔源声副所长及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天津大学、节能建筑建材厂商等参加会议。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领导对中国被动式集成房屋体验馆项目建设情况及体验馆项目建设信息进行了专题介绍。会议代表就目前行业形势及如何做好联盟工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24日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作为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的主题为"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会议由中国节能协会与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主持,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王秦平为会议致辞。参加中国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建设成果大会的嘉宾来自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低碳发展领域业界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他  相似文献   

5.
中国2050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夕发布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要履行这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承诺,中国的能源经济系统需要深刻的低碳转型.本文借助于中国一全球能源模型(China in Global Energy Model,C-GEM),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政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评估了转型对中国社会福利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11月28日,就在第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墨西哥的坎昆召开之际,作为中国科技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具体行动,中国首届低碳(能源)创业大赛也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19日,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院士徐匡迪,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第十届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傅志寰,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储祥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等在内的能源界领导人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储祥银、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傅志寰在开幕式上做了开幕致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大会开幕  相似文献   

8.
<正>4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中德能效论坛上提出,今明两年将实现技术节能能力1.5亿吨标准煤,建立节能低碳技术推广机制,定期发布重点能源、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强化节能技术科技支撑。徐绍史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社会能耗仍将呈刚性增长态势,但我国不会放任能源资源的无限制消耗。中国  相似文献   

9.
产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载体,也是能源消耗的集中区域,建设与发展低碳产业园区,对我国整体实现低碳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能源结构、制度建设等四方面的挑战,并相应提出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道路。杭州市确立了环境立市战略,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推行低碳经济,实践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现状、特点,从组织领导、完善政策、建立激励调控机制、完善碳信息、研发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低碳生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重要民生产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了较多的碳排放,分析探讨该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实现行业的节能减碳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数平均Divisia因素分解法(LMDI)建立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并对影响行业碳排放量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2009年间,产业规模的扩大是纺织服装全行业、纺织业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拉动因素,能源强度因素的提高对于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优化对于减少行业碳排放量的效果有限,能源结构调整尚未达到减少行业碳排放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8月18日上午在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大的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低碳时代"已临 近年的"两会","低碳"是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2010年备受关注的政协"一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力挺低碳.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4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方面推出多项措施.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宣传企业在产业共生与节能低碳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新区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由天津泰达低碳促进中心与天津市资源节约与环保杂志社共同开展的《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共生节能低碳优秀案例集》的工作已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2,(12):32-33
18日深圳举行的2012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峰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国未来的能源产业发展将更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创新,而其中的核电产业将以“安全”和“高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低碳经济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能源存量与增量的客观现实和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客观规律角度,论述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低碳经济路径突破困境,以及发达国家拥有低碳经济的诸多优势;考察中国高碳能源结构和高碳排放强度,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出发,中国对低碳经济应持开放积极立场,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广元是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天然屏障,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来,广元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赶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从倡导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等九个方面探索实践。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9):1705-1713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大部分处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震后面临灾后重建、工业化、城镇化的多重任务,地处生态上游的灾区如何实现科学重建?路径的选择非常重要。广元市立足本地能源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率先提出低碳重建的重建模式,从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和低碳产业集群、增强碳汇能力,建设低碳社区、倡导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为主要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地探索了一条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低碳重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提效率、控总量、调结构",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共十九大报告要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本文探讨了"美丽中国"背景下能源低碳转型困境的法律根源,分析了我国现行能源法律制度存在的基本法缺位、单行法缺失、法律规范之间不协调等缺陷,并从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和完善"低碳+能源"法律规范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支持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的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