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本文是根据国内某电解铝厂项目建设前期论证阶段所做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整理而成。通过对土壤与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表明:①评价区内土壤与农作物环境质量均属清洁类,未受污染,且有一定环境容量。②拟建工程排放的氟化物会对厂址近距离2.0km左右范围内的敏感和中等敏感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可对该类农产品产量产生轻微影响,但不会影响农产品品质。对抗氟性农作物无不利影响。拟建工程不会对周围土壤造成明显影响,评价区土壤仍可保持在清洁水平。③以厂址为中心2.0km范围内的农田应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抗性作物,可避免氟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另外在电解铝厂内及厂外,应营造工业卫生防护林带,可有效减少污染物对外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某铝厂附近农田土壤(0-20cm)为主,采用碱熔法和浸提法对土壤进行预处理,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土壤总氟和水溶态氟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附近表层土壤已受到氟化物污染,针对氟污染土壤提出防治措施,从而减轻土壤氟污染的危害。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溶态氟与总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71),说明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电解铝厂氟污染对周边蔬菜的影响,通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某电解铝厂周边蔬菜的氟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蔬菜的氟含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厂周边蔬菜中氟的含量最高为76.94 mg/kg,最低为19.90 mg/kg,平均含量为42.98 mg/kg,都已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蔬菜中氟污染物最大容许含量,蔬菜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氟污染。不同种类蔬菜中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叶菜类蔬菜氟含量为茄果类蔬菜氟含量的1.5倍,叶菜类蔬菜积累氟的能力比茄果类蔬菜强,更容易受到氟的污染。铝厂周边不同区域的蔬菜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氟污染,主要与铝厂的距离有关,距离铝厂越近,蔬菜受到氟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陕西潼关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矿业活动频繁的陕西潼关农田土壤和主要农作物小麦和玉米中的Hg、Cd、Pb、Cu、Zn和As元素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潼关农田土壤主要受到Hg、Cd、Pb的污染,超标率分别为89.8%,57.1%和12.2%,研究区83.6%的土壤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小麦和玉米样品的调查表明,Hg、Cd、Pb是研究区农作物最主要的污染物,小麦和玉米中3种重金属的超标率分别为39.1%和44.4%,39.1%和33.3%,47.8%和33.3%.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可以看出,样品具有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4.9%、38.8%、12.2%和4.1%,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的农田土壤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东部;具有中等的生态危害的农田土壤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具有强生态危害和很强生态危害的农田土壤分布在南部.小麦和玉米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和玉米中Hg的含量与土壤中Hg的含量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加紧对陕西潼关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白云区人和镇两个砖厂周围大气环境氟污染的调查和农作物、果树氟化物含量的测定分析,发现两砖厂周围的农作物和果树已受到严重的氟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6.
韩伟  王成文  彭敏  王乔林  杨帆  徐仁廷 《环境科学》2021,42(5):2480-2489
土壤及农作物中的重金属超标会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为研究重金属在川南山区土壤与农作物中的富集特征及成因,以四川省南部山区的沐川县北部为研究区,采集了耕作土壤样品1699件,水稻籽实样品30件,玉米籽实样品31件,茶叶样品15件,对应农作物根系土壤样品76件,应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技术,研究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成因、重金属在农作物与根系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耕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算术均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且均存在超过风险筛选值采样点,其中Cd超标点数达770个;耕作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受土壤中的有机质及酸碱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作物中重金属均低于国家标准,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总体表现为:茶叶 > 水稻 > 玉米.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总体特征为含量高和活性低,未对3种农作物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而土壤中CaO、Fe2O3和MgO对玉米和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德阳绵竹市某磷石膏堆场周边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情况,确定治理优先权,对堆场周边土壤、水稻协同采样并测定分析,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磷石膏堆场周边水稻土污染特征、稻米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及食用风险,并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磷石膏堆场周边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均与采样点和尾矿中心距离负相关,距离越近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市区大气环境氟化物的石灰滤纸法监测值与降水氟离子浓度的统计计算及相关分析,得出降水中氟离子与大气中氟化物浓度的变化存在着严格的正相关,对于包头市大氟污染和规律优化监测分案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的氟与砖瓦清洁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中的氟通过人为活动(如砖瓦烧制)向大气排放而造成大气中氟的污染,对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和蚕桑业产生了严重危害.本文论述了土壤中氟的来源、含量、形态及影响土壤固定氟能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把氟固定在砖瓦中的清洁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汞采冶产生的废渣对周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汞采冶造成周边土壤的严重污染,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污染程度迅速降低,并且稻米汞含量与土壤汞含量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兰州某钢厂附近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兰州某钢厂周围土壤进行了磁化率与化学元素分析,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和多元统计发现,表层2cm以内土壤的磁化率显著增高,达到背景值的3.5倍,且频率磁化率相对于深部土壤较低,对比不同位置样点磁化率值,显示钢厂周边土壤受到了钢厂生产排放物的污染.污染主要发生在下风向,且在2km以内最强,污染深度在2cm以内.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关性显著表明磁性矿物与重金属有相同的来源,本研究应用磁化率浓集因子S判别污染程度,结果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大致相同,因此S可以作为判断这类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独山县某锑矿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辐射布点取样的原则,布设45个采样点,共采集0~30 cm的土壤样品135件.基于GIS空间分析、内梅罗指数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地形和风向对锑(Sb)在土壤中分布的影响,并对Sb和As在该区域土壤中的含量、空间分布、污染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探究与评估.结果表明,Sb在新、老两厂周边不同深度(0~10、10~20、20~30 cm)土壤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是贵州省背景值的11.90、9.24、4.32和8.13、8.06、4.88倍,且随深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在20~30 cm深度土壤中的含量接近贵州省土壤背景值.而As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体平均值在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39~1.62倍之间.老冶炼厂周边土壤中Sb有效态含量占比均高于新厂区,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As在各层位土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其含量占比高达80%以上.Sb在新、老冶炼厂周边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地形和主导风向影响,在烟囱周边300 m范围内土壤中Sb含量最高,随距离增加呈现缓慢降低特征;同时,土壤中Sb含量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上看,老冶炼厂东北面土壤尚属清洁,其余区域达到轻微污染水平.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周边土壤中As的致癌风险不明显,As和Sb对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资料收集,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深圳市现存24座简易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其特征污染指标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土壤超标污染指标5种,包括镉和砷2种中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分别为2.970和2.141,钒、镍和铅3种轻度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在1.348~1.777之间;地下水超标污染...  相似文献   

14.
工厂的氟污染对蔬菜含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某厂生产氟利昂和氢氟酸等化工产品,排放的废水、废气中含有大量氟化物。该厂排放的废气中氟化氢的量相当于全市氟化氢总排放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乡镇铝厂大气氟污染对区域冬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郑州市某乡镇电解铝厂附近的参气,土壤及冬小麦等生态因素含氟量的分析与研究,表明:(1)铝厂所排放的化物是造成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2)冬小麦各部位器官含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呈负相关;(3)对电解铝生产过程排放的气态氟化物应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孙蕾  彭翔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55-456
以某铝厂环境空气氟化物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监测为实例,总结出了一套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从法律程序、技术路线、质量保证,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对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Al与F的络合作用对土壤吸附Al和F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Al-F络合作用对土壤吸附Al和F的影响以及吸附前的溶液中铝化学形态的差异。提高Al或F的加入量将人别使分配在土壤溶液中的F或Al的数量增加,即Al-F络合作用地使Al和F在土壤固-液间的分配平衡向液相移动,土壤对Al-F络合物吸附程度很小,吸附前,3种不同F/Al比溶液中Al^3 ,AlF^2 的浓度随着F/Al比的增加逐渐降低,AlF2^ ,AlF3^0的浓度则逐渐升高,与土壤作用后,溶液中Al主要与AlF^2 ,AlF2^ 的形式存在,以AlF^2 的数量居多。  相似文献   

18.
耕作历史和种植方式是影响黑河绿洲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耕作时间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惰性有机碳(NOC)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AOC、NOC的增幅存在差异,AOC因性质活泼,对农业活动等措施引起的变化较NOC有较快响应,因此,在耕作的初期(0~5 a),AOC的增幅高于NOC,而20 a的耕地NOC增幅大于AOC,之后达到AOC与NOC的增幅接近(>100 a)的动态发展趋势,表明总有机碳含量积累的过程是AOC与NOC增幅逐渐接近、NOC积累增速的过程。>100 a的耕地,因种植方式不同,剖面上TOC、AOC、NOC含量呈现出:油菜地>普通玉米地>制种玉米地>小麦地。分析发现,绿洲区近年来大面积种植制种玉米引起TOC、AOC、NOC发生改变,增加秸秆或牲畜粪便的归还量是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结皮是黄土高原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目前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仍不明确.在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通过径流小区放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混合结皮(藻+藓)以及藓结皮4 种类型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较裸地显著降低了初始产流时间,三者的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地分别减少89.0%、96.2%和96.0%;而藓结皮则较裸地显著增加了初始产流时间.② 浅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较裸地显著延长了退水持续时间,其退水持续时间分别是裸地小区的2.28和2.13倍;而深色藻结皮的退水持续时间与裸地差异不显著.③ 深色藻结皮和藓结皮的径流流速较裸地分别降低了29.1%和67.3%;藓结皮的径流流速显著低于其他生物结皮小区;各生物结皮小区的径流深与裸地均无显著差异;浅色藻结皮的径流深显著高于深色藻结皮.④ 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较裸地明显改变了坡面产流过程和径流量;浅色藻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显著高于裸地,深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较裸地差异不显著;浅色藻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是深色藻结皮小区的2.44 倍,差异显著;放水时段内,藓结皮小区没有径流流出.以上结果表明,生物结皮是坡面产流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与生物结皮的发育阶段和生物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