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华南中部赣浙皖相邻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前人对该区大地构造划分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有的观点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别。通过对赣浙皖相邻区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该区划分为三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即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及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华南中部中元古代末期造山带;其中华南中部中元古代末期造山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乐平-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东乡一龙游混杂岩亚带等五个Ⅱ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所致,构造极为复杂。江南大地构造重新划分为三个1级构造单元:扬子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及华夏板块。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II级构造单元5个(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及丰城一鹰潭一龙游构造混杂岩亚带);各构造单元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沿宜丰一景德镇一歙县发育一条构造花岗岩浆带;而沿赣东北断裂带形成了该区重要的燕山期构造岩浆带及Cu、Au、Ag、Pb、zn及金刚石等成矿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安徽南部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就长江中下游不同成因类型的岩浆岩地质、岩矿、地球化学方面的有关资料作一些补充,估算了成岩压力、温度、氧逸度、水逸度,并对其成因、演化和成岩时所处的构造环境,进行再认识,提供华南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在碰撞前后挤压、拉张交替情况下各型中酸性侵入岩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4.
江南古陆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南古陆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长期活动拼贴而成,构造极为复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也是众说纷纭.通过对江南古陆的变质岩的研究,认为江南古陆大地构造可划分三个Ⅰ级构造地层区:扬子地层区、江南古陆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江南古陆地层区又可进一步划分Ⅱ级构造地层区5个(宜丰-景德镇-歙县构造地层分区、万年构造地层分区、赣东北构造地层分区、怀玉构造地层分区及丰城-鹰潭-龙游构造地层分区);各构造地层分区之间以构造(蛇绿)混杂岩亚带或韧性剪切带相拼接.双桥山群及周潭岩群仅分别分布在扬子地层区修水-祁门分区及华夏地层区北武夷地层分区内,而且是一套史密斯地层.而江南古陆内则发育非史密斯地层.  相似文献   

5.
环太平洋陆缘弧系按其演化历史不同可分为挤压型、盆岭型和裂解型三种。不同类型弧系的不同区段金属成矿分带互有差别,甚至相反,其主要原因在于:1.构造演化历史不同,板块俯冲的势态不同;2.火山岩系列和火山岩组合,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不同;3.地壳厚度和结构、基底杂岩的性质、基底构造特点和基底所赋存时代较老的金属矿化不同。在对比环太平洋成矿带各区段金属成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南Au、Cu找矿的战略目标应在浙中闽西,江南古陆南缘和长江中下游;矽卡岩型Pb-Zn-Ag矿在浙闽沿海火山岩区有一定远景;裂谷式火山构造洼地可成为浅成热液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化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6.
福建古生界至中生界部分地层古地磁研究认为,华南地块的主体部分首先于中奥陶世时期即已拼合,作为一个整体由南纬23.8°向北移动,二叠纪之后越过赤道,继续北移,直至侏罗纪末到达北纬19.6°的位置.而华南地块同扬子地块的拼合是在加里东末期开始的,至少可以认为是在早石炭纪之前两地块就靠近了。这一时期,华南地块和扬子地块的地质构造运动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7.
<正> 一般认为,碱性玄武岩的源区深40—80公里,而金伯利岩的源区为80—250公里。因此,对这两类岩石的研究,可了解地球深达250公里的情况。上地幔中由40公里到250公里这一区段很重要,因它是板块活动和地震形成的关键地区、是大部分岩浆和许多与矿床有关的热液的发源地,同时又是形成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的气体散发地区。 从金伯利岩在全球的分布看(图1),它主要同前寒武纪稳定地块有关。非洲的金伯利岩(图2)没有例外地都出现在西非地块。刚果地块和卡拉哈里地块上。一些金伯利岩虽产于环绕稳定地块的褶皱带中,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所研究的矿区分布在昂农-图林带中。该带位于阿金斯克地块西部的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南亚带。该区有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岩,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出露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地块经历了前寒武纪陆核增生-地块奠基、早古生代边缘裂解-开合拼贴、晚古生代裂谷叠加-板块统一、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地貌定形的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在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形成了六大含矿建造和多种成因类型的金属矿床.周边地区有前苏联中天山、西南天山、秦祁昆、古特提斯四条邻国和邻区的巨型洲际级成矿带通过.从已知的近千处矿床(点)、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的宏观分析和局部重点普查找矿信息来看,塔里木地块周边的金属矿床远景可观,潜力巨大,某些成矿带有可能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后备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10.
以洛南-栾川断裂、商丹板块缝合带和勉略板块缝合带为界,从北到南将研究区依次划分为: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岩浆区(简称SC岩区)、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NQ岩区)、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SQ岩区)、西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WQ岩区)。依据各构造岩浆区内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化学成分及出露面积,估算了各构造岩浆区及整个研究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各构造岩浆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由南向北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从早到晚.从西向东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岩浆朝着富硅、富碱方向演化,逐渐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90—2014年中国煤炭运输网络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煤炭资源区域分布特征促成了煤炭运输网络的形成和演化。论文基于1990—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香港、澳门、台湾缺少数据,未包含)的煤炭输出输入矩阵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煤炭运输网络的整体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各网络节点在煤炭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煤炭运输网络密度呈现波动状态,经历1990—2000年的快速提升、2000—2010年的先减速后加速与2010—2014年的缓速增长,局部波动原因与煤炭政策变化、煤炭产能过剩、海外进口增多等相关。2)煤炭网络外向中心势显著大于内向中心势,煤炭调出集中控制在少数省区,而煤炭调入具有普遍需求性。3)基于网络凝聚子群分析,中国煤炭运输网络可以分为东北-华北地区、中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5个子群,各子群之间的网络联系差异较大。4)基于对31个省(市、区)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的分析,煤炭运输网络核心节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山西的网络控制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和陕西影响力近年显著上升甚至超过山西,贵州、河北、湖南、辽宁的控制作用提升成为核心节点,河南、四川、宁夏、山东、江苏、甘肃等核心作用明显跌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城市建筑会导致城市街区内部风速降低并加剧空气污染,因此对城市详细规划进行通风评估十分必要.由于数值模拟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因此以USSM模式为工具,对城市街区详细规划通风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汉堡大学CEDVAL风洞实验数据集对USSM模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表明USSM模式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建筑对近地层风场的影响.通过36组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了建筑密度、排列方式和楼高高低错落对街区通风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通风条件优化的详细规划策略,包括:①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街区,应该依主导风向预留通风道;②相同容积率条件下,分散的建筑布局比集中连片的建筑布局更有利于获得通风条件;③略有错落的建筑布局对于获取更好的通风条件有较大帮助;④较矮的建筑物应布设在上风向,而较高的建筑应布设在下风向.最后,以深圳后海地区详细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实际案例评价分析,证明即使街区内的容积率不变,按照一定原则对方案进行调整,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街区内的通风条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数值模式为工具进行城市街区详细规划的通风评估,是提高城市街区通风能力的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在我国内地各城市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华南锑矿带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收集整理已有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构造 -岩浆活化理论分析了华南锑矿带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表明 ,华南锑矿带存在多期次的成矿作用 ,最早为加里东晚期 ,最晚为喜山期 ;但大规模、爆发性的成矿作用为晚燕山期 ,大约在 1 0 0Ma左右 ;华南锑矿带大规模成矿的构造环境为自治活化区构造 -岩浆活化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退化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中国海湿地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等五个行政区,总面积为15 393.75 km2。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本文在对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的现状、类型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便切实保护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台湾岛基本地质特征出发,通过与大陆东南沿海及邻近地区之间的地质对比,提出关于台湾岛成因的新假说,即台湾岛是在晚中生代随着东南大陆的离散而逐渐分离出去的一个陆块,并经历逆时针旋转,于中新世以后在福建沿海与大陆碰撞拼贴.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将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应用于估算VOC天然源排放的研究,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估算方法.根据方法需要,确定了我国部分树木排放异戊二烯和萜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各植被类型排放各种VOC的标准排放因子,以及各植被类型季节平均的叶生物量密度.应用该方法估算了华南地区满足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拟要求的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夏季典型日的VOC天然源排放总量约1.12×104t,VOC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其中地理分布取决于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日变化规律则依赖于太阳辐射和温度的高低.并讨论了VOC天然源排放估算过程中误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南中国海具有丰富的浅海和热带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红树林分布的中心之一.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面积大约占全球的28%,该区红树植物的多样性为世界最高,共有46种真红树分布于此.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南中国地区红树林资源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虽然南中国海周边国家过去都实施了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然而缺乏区域协调措施大大降低了这些行动的有效性.本文在对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退化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期能在双边或区域的层面上共同协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去扭转南中国海地区红树林生境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区域气候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对2000年春季生物质燃烧排放影响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地区对流层臭氧含量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东南亚和南亚的生物质燃烧不仅影响源区对流层臭氧含量,而且对处于环流下游的中国南部地区也有显著作用;燃烧源区主要影响对流层低层,下游地区则影响对流层中低层.在源区引起的对流层臭氧总浓度增加达2.1×10-1g/m2,对下游的中国南部地区增加量为9.0~12.0×10-2g/m2;源区大气低层1000~900hPa的臭氧含量可增加36×10-9m3/m3 以上,而在中国南部750~700hPa高度上空的增加达15×10-9m3/m3.  相似文献   

19.
皖南江南隆起区出露的前寒武系变质杂岩研究的新资料,进一步揭示了岩石成因、时代、地球化学组成和地壳演化特征。重新厘定了上溪群为古元古代,由一套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层凝灰岩经变质而成,它构成了江南-雪峰隆起高原科马提绿岩的一部分。地球化学组成具原始地幔特征。其上的新元古代蛇绿岩套,是由10亿年左右的一套橄榄-蛇纹岩、辉橄岩、辉长岩、堇青石斜长闪长岩、辉绿岩、细碧角斑岩、硅质-碧玉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组成为亏损地幔,呈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大洋盆生长层。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上述两套岩层性质的确定.证明了元古宙上、下两套绿岩是组成华南基底的主要生长层。由地幔柱活动所引起的两次突变事件形成的火山物质组成了扬子地块的中下地壳。因此,地球系统的演化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物质交替所推动,它强烈的影响气圈、水圈、生物圈,也推动生物的前进演化。鉴于此,皖南元古宙绿岩的新资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正确认识华南的壳-幔演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