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解振华EnvironmentallssuesandEnvironmentalPoliciesinChina¥XieZhenhuaAbstract:Thearticlegivesabriefintroductiontoenvir...  相似文献   

2.
3.
近十多年来,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从潜伏状态中暴露出来,表现的非常尖锐.来自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挑战向人们展示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臭氧层耗损、土地退化、森林破坏、气候变暖、酸沉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引起世人关注;而同时,国际贸易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冲破了重重阻力和制约,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货物和服务的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们有理由认为,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际贸易在为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于全球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在各级政府的环境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环境行政执法不力的现象。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从改革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强化环境行政执法手段。健全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加大企业违法成本,降低守法成本。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群众环境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守法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环境监理是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的环境监理工作仍然处于试点、推广阶段,环境监理管理体系尚不完备。本文通过介绍中国环境监理产生的背景、历史发展、概念范畴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环境监理制度的几点建议,希望环境监理能够在中国今后的环保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莆田市的环保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该文拟从大环境入手,分析了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认证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转轨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主体、客体以及政策环境的分析 ,来揭示出转轨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而为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转轨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对转轨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主体、客体以及政策环境的分析,来揭示出转轨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东非和西印度洋的岛屿在海藻、软体动物、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沿海养殖经验和状况.在许多方面,这一地区的沿海水产养殖仍处于发展初期,迫切需要制定旨在提高收入,确保沿海居民对可担负的蛋白质的获得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Lake Victoria is a crucial ecosystem for over 25 million people in Kenya, Uganda, Tanzania, Rwanda and Burundi who live in the basin, and for the greater Nile river system downstream of the lake.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the Lake Victoria basin has been highly extractive for most of the last 60 years, with the 1990s a period of marked decline in food production, economic contraction, rising poverty, increased burden of human disease, and more frequent floods. Lake Victoria itself is becoming eutrophic, with related problems of species extinctions and invasive species. There is evidence of poverty–environment traps: some households and areas appear to be caught in vicious cycles of low income, low investment in soil management, declines in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loss, while other households and areas are able to achieve higher incomes and investments, maintain soil fertility, and conserve soil on their farms.Concepts and approaches from the Mille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 were applied in a study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synergies and traps in two of the river basins that flow into Lake Victoria from Kenya (Yala and Nyando). Hydrologic units are the main geographic unit used in the analysis, with predictions of sediment yield serving as the main measure of regulating services. Provisioning services are evaluated through a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yield and area that combines spatial data from aerial photographs with division-level price and yield estimates.The results illustrate considerable year-to-year variation in land u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two basins. While overall production appears to be relatively stable at the basin level, there have been shifts in the geographic locus of production toward the upper parts of both basins. A spatial overlay of product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asins exhibit tradeoffs, synergies and trap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have multiple uses in rural planning,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poverty traps conceptual framework may help to enrich the interpretative content of the MA approach.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气氨的排放特征、减排技术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是大气中的碱性活性氮气体,其与酸性前体物反应形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是PM2.5的重要成分,影响着PM2.5重污染事件的发生.为响应我国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总理基金“农业排放状况及强化治理方案”研究目标和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氨减排行动计划,开展了全国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农业氨减排工作,助力区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大气污染治理.我国2018年氨排放为9.90×106 t,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是我国氨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2018年其氨排放量为1.41×106 t),这与观测到的大气氨浓度结果相吻合.农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氨来源,农业源中畜禽养殖业约占50%,种植业约占30%,但在对城市大气氨来源的解析中发现,贡献较大的是非农业源氨.通过模型模拟氨减排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发现,在减排40%的情景下,可削减华北地区大气中50%的硝酸根离子和15%~20%的PM2.5峰值浓度.在整合分析的农业氨减排技术清单中,优化氮肥投入总量是种植业控制氨排放的基础,结合氮肥深施,或通过有机肥、低挥发性氮肥和添加脲酶抑制剂的稳定性氮肥来替换普通氮肥可获得较好的控氨效果;养殖业方面,对猪、鸡、牛等主要畜禽养殖场以低蛋白日粮为基础,通过改善圈舍管理、优化粪尿处理处置、提升有机肥农田施入技术等可实现畜牧养殖的全链条氨减排.结合我国氨排放现状和减排潜力,提出了针对我国的氨减排目标,建议强化大气氨监测并结合溯源技术定量化氨来源,加强重点区域氨减排技术的推广和示范,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苏禄-苏拉威西海,及相邻的印度尼西亚海和南海,位于世界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苏禄-苏拉威西海由3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所包围,该海及其毗连的沿海和陆地生态系养育着大约3300万人口,其中大部分人口的生计主要依赖于该海的可再生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辉 《环境科技》2000,13(2):29-32
南京市因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文章论述了南京市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东太湖围网养鱼后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自1984年以来,东太湖围栏养殖已达到面积633.9ha,年产量2922.9t,年产值2447万元,经济效益和杜会效益十分显著。但其残余饲料和鱼类排泄物造成的年污染量已达氮425t,磷43.2t;累计污染量氮1633.46t,磷165.71t,围栏养殖污染已对水质、表层沉积物和水生植被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层尾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分别增加了83%、8.0%和593%;养殖区内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全湖湖水中TN、NH+4、TP和COD的平均含量分别增长了55%、180%、43%和91%,东岸养殖区内NH+4、TP分别比养殖区外高55%和46%,西岸养殖区NH+4比养殖区外高52%,引起了严重缺氧和鱼病流行。污染引起沉积物肥力的增高,促进了全湖水生植物的生长。但过渡污染已导致西岸1446ha养殖分布区内水生植被的严重退化,丧失了饲草生产能力。必须对东太湖围栏养殖业进行优化调整,限制高污染的围栏养成鱼,发展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以提高渔业利润和削减污染量和其它环境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南四湖是山东省重要的水源地 ,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枢纽 ,具有很重要的区位优势。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四湖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污染。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南四湖出现的种种水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指出要使其发挥本身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要进行水体修复 ,并对修复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衡水市作为"2+26"城市中典型的低GDP、高污染城市,其空气质量排名常年处于74个重点城市的后10位.自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工作开展以来,衡水市开展了大量污染成因研究及污染治理工作,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从空气质量变化、排放源、污染物来源解析及气象条件与排放贡献等方面,梳理了衡水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及治理经验.结果表明:①衡水市的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PM10和PM2.5治理成效明显.2018年衡水市ρ(PM10)和ρ(PM2.5)年均值比2017年分别下降了25.12%和19.73%,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4.84%和51.22%,但O3污染形势逐渐严峻,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由55 d(2013年)增至125 d(2018年).②相比于2016年,衡水市2017年SO2、NOx、CO、PM10、PM2.5、BC、OC、VOC的排放总量均大幅下降.③2013-2018年导致衡水市PM2.5下降的因素中,气象因素占8.0%,排放源因素占92.0%,说明衡水市通过减排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较为显著.④硝酸盐已经取代硫酸盐成为秋冬季颗粒物二次转化中最重要、占比最高的成分.研究显示,衡水市高ρ(PM2.5)主要以本地排放和临近地区输送为主,为有效控制衡水市PM2.5污染的发生与发展,应采取本地排放控制与"2+26"城市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叶春 《上海环境科学》2000,(Z1):112-114
较系统地讨论了湿地的概念,介绍了中国湖泊湿地的分布、功能及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湖泊湿地属于生态交错带,主要功能有调蓄水量;控制沉积和护岸;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是多种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湖泊湿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大量消失;污染日趋严重;肓目引进外来物种导致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清洁生产分析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尚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提出做好清洁生产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四平市区生活饮用水源地,二龙湖正遭受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淤积、底泥污染等问题,不仅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二龙湖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应以水源保护区划为切入点,水资源保障与污染防治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