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确定其最佳间歇时间,为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SBBR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串联运行的方式,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一级滤柱)曝气时间与停曝气时间比为2h/1h、3h/2h和4h/3h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曝气与停曝气间歇时间在3h/2h运行时,除磷效果好,TP去除率为86.9%,出水TP平均浓度为0.92mg/L,COD去除率为88.42%,出水平均浓度30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采用SBBR-BAF工艺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且系统在间歇时间为3h/2h下运行时,处理污水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水脱氮除磷工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及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微污染水的治理研究问题,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微污染水的处理要求。"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脱氮滤池-双层除磷滤池"工艺,是一种投资小处理率高的生物处理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微污染水脱氮除磷问题,使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3.
研究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确定其最佳曝气量,为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串联运行的方式,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一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0.85L/(s·m2),1.27L/(s·m2),1.70L/(s·m2),2.12L/(s·m2)下运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为0.43L/(s·m2),0.85L/(s·m2),1.27L/(s·m2)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一级滤柱曝气量在1.70L/(s·m2)~2.12L/(s·m2)之间运行时,除磷效果好,出水TP含量在2.5mg/L以下,二级滤柱曝气量为0.85L/(s·m2)时,脱氮效果好,出水TN浓度为7.39mg/L,TN去除率达65.28%。采用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常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缺欠的基础上,提出了SBR-SBHBR工艺结合活性污泥外循环技术的生物除磷脱氮运行模式,旨在将除磷脱氮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生物处理过程分别控制在两级反应器中高效完成.叙述了该工艺系统的操作过程、高效除磷脱氮的可行性和工艺的特点.采用该工艺可望解决常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中的泥龄问题、生物释磷与反硝化之间的碳源竞争问题和厌氧区的硝酸盐问题等,使功能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有利的条件下生长,从而提高系统除磷脱氮的效果和稳定性;该工艺也可望解决常规生物除磷系统处理大量富磷污泥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DBP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韩国H2L公司合作开发的脱氮除磷工艺——DBP(Double Biofilm Process)工艺,即双生物膜法,是将A2/O工艺、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变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引进纤毛填料,使这3种工艺优点互补,缺点互避,形成的一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 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和94.5%,对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和82.4%,出水能达到中水回用要求,且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查了A2/O-曝气生物滤池生化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同时,考虑到A2/O工艺的主要功能是除磷及反硝化,而曝气生物滤池则以硝化为目的.因此,通过缩短A2/O的泥龄,可将硝化过程从A2/O中分离出去,让曝气生物滤池完成硝化,实现硝化菌和聚磷菌的分离,并解决了硝化菌和聚磷菌泥龄之间的矛盾.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氮和磷的同步去除.在平均C/N比为4.2,内回流比R为250%的条件下,平均进水COD、TN、TP分别为239.9、57.3和5.1mg·L-1,平均最终出水COD、TN、TP分别为34.1、13.3和0.1mg·L-1,去除率分别为85.8%、76.9%和98.3%.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几乎保持了100%的去除率.序批试验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为40.5%.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机理及其特点,探讨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目前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脱氮除磷工艺机理及其特点,探讨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机理及其特点,探讨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硝化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焦化废水的脱氮进行了实验研究,从曝气生物挂膜、驯化、亚硝酸盐积累影响因子、最大进水氨氮浓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于焦化废水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刘斌  何杰  李学艳 《环境工程》2022,40(3):32-37+138
以黄铁矿为生物滤池的主要填料,对含低浓度NO3--N和PO43--P废水进行同步脱氮除磷处理,探讨其启动过程中污染物转化特性及其功能微生物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 d的运行可实现生物滤池同步脱氮除磷,TN最大去除速率可达到70 g/(m3·d)。HRT控制在6 h以内,可避免NO2--N的大量产生。出水ρ(TP)可降至0.2~0.4 mg/L,HRT对滤池中磷的去除几乎未产生影响。SEM-EDX和磷形态分析表明,废水中磷主要是以铁磷化合物的形式去除。功能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硫自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为Thiobacillus(27.6%)、Sulfurimonas(11.8%)、Thiohalobacter(10.9%)。在有机碳源缺少条件下,该系统是同时从废水去除NO3--N和PO43--P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活性污泥中污泥上浮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上浮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引起污泥上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进水水质方面有 :过量表面活性物质和类脂化合物 ,过低或过高的 pH值冲击 ,碱度过高 ,水温过热 ,酚及其衍生物、醇、醛、某些有机酸、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等致毒性底物的流入等等。工艺运行方面的原因有 :过量曝气 ,污泥缺氧反硝化 ,污泥回流量过大 ,池底积泥腐化以及机械应力等。还有起沫丝状菌的过量生长产生的泡沫和浮渣。控制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 :调节曝气池的DO、pH值 ,采用均质调节池并控制进水水质及液位 ,合理投加营养盐等  相似文献   

13.
绿色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该系统由布水区、蚯蚓滤床和排水区 3部分组成 ,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污泥堆肥处理等功能。蚯蚓在滤床中起分解和利用污水和污泥中的有机物、清通滤床防止堵塞以及促进含氮有机物硝化 反硝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生态滤池对城镇污水的CODCr、BOD5、SS、氨氮等污染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徐贵达  李冬  刘志诚  陶博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25-5132
反硝化除磷与厌氧氨氧化耦合可进一步降低脱氮除磷所需的碳源,而稳定获取NO2--N是两工艺独立、联合运行的关键.因此,以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接种絮状污泥及少量长期贮存的好氧颗粒污泥,采用两段梯度曝气,并控制停曝时间(3min:3min),即以高频间歇梯度曝气模式,经60d的富集培养,将其诱导成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并分析了此过程中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稳定时期内,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841μm,SVI为31.23ml/g,颗粒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出水NO3--N小于0.1mg/L,TP<0.7mg/L,NO2--N>15mg/L,实现了P的高效去除和NO3--N的积累,并可为后续耦合Anammox提供稳定NO2--N基质.批次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中可利用NO2--N为电子受体的DPAOs占达57.63%,其富集提高了系统除磷能力.高频梯度间歇曝气可实现AOB与DPAOs的高度耦合,但仅以间歇曝气难以实现NOB的抑制,后通过在"氨谷点"前段,加入梯度曝气优化实际限氧曝气点,可强化对NOB的抑制,从而实现良好的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15.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是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初的SBR到各种改良形式,交替活性污泥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迅速发展。传统的交替工艺只能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CAST、MSBR、UNITANK、多箱一体化工艺等通过运行方式组合,既提高了对处理规模的适应性,又能满足除磷脱氮要求。交替活性污泥工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工艺组合优化,提高灵活性,特别是如何在单泥交替系统中解决除磷脱氮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相应配套设备的开发,降低造价,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SBR中芽孢杆菌脱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BR处理炼化废水的实验中验证芽孢杆菌的脱氮作用。结果表明 ,芽孢杆菌有着促硝化作用 ;芽孢杆菌同化作用能够利用氨氮和硝酸盐氮 ;可生物降解部分的相对偏低会影响芽孢杆菌的同化作用 ;芽孢杆菌在接触严格好氧环境的早期阶段先是通过促进硝化作用降解氨氮 ,再通过同化作用脱除氨氮 ;SBR连续周期运行后 ,污泥浓度会相对稳定 ,芽孢杆菌能够很好地适应好氧与厌氧环境 ,并成为污泥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7.
间歇曝气连续进出水一池系统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式间歇曝气系统是一种连续进水出水的一池系统,此系统能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直接利用连续进入的城市污水作脱氮碳源,在反应器中采用较低的污泥负荷率,在较高的COD去除率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step-feeding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influ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aeration flow rates.Biological occunenee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as verified in the aspect of nitrogen mass balance and alkalinit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distinc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DO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and high aeration flow rate.In each experimental run the floc sizes of activated sludge were also measur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lcation could occur with very small size of floc.  相似文献   

19.
硝酸盐电子受体反硝化同时除磷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研究发现AAA SB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并同时发生反硝化脱氮。试验利用“双泥”系统进一步探讨了污水生物反硝化同时除磷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双泥”系统的“双重”吸磷以及内碳源反硝化除磷方式可以使生物处理出水磷酸盐浓度趋近于零,TP≤ 0 2 3mg L、NH3 N≤ 0 5mg L、TN≤ 8mg L、CODCr≤2 5mg L。  相似文献   

20.
李冬  曹思雨  王琪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588-4596
实验选用3个SBR反应器接种污水厂活性污泥,R1采用高表观气速(SGV)连续曝气,R2采用低SGV连续曝气,R3采用低SGV间歇曝气,在低碳氮比的实际生活污水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究不同SGV曝气条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过120d的培养,R1、R2和R3中颗粒粒径分别为(754±78),(812±86),(1183±93)μm,R3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R1和R2.结果表明,应用低SGV间歇曝气策略在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中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性能良好,且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DPAO)占聚磷菌(PAO)比例为24.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