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羟基自由基对斯式根管藻、日本星杆藻、裸甲藻和细菌进行杀灭实验,确定杀灭入侵赤潮生物的所需OH^-比值浓度为0.68mg/L。当OH^-比值浓度达到0.68mg/L时,致死多甲藻(Peri.Spp)等10种赤潮生物效率达到99.8%,致死膝沟孢子、多甲藻孢子效率达到100%。试验数据表明,强电离先进氧化OH^-是治理赤潮有效、可行的绿色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H2O浓度对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脱硫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除SO2过程中,H2O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强电场电离、分解H2O,生成的强氧化剂OH·将SO2直接氧化成H2SO4。就H2O浓度对强电离放电脱硫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2O浓度的越高则SO2脱除率越高;改变H2O浓度可以在不同流量下取得相同的脱硫效果;也可以根据H2O浓度来控制等离子体反应时间从而提高脱硫效果;SO2脱除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X55 200400910 羟基游离基杀死压载水中微生物研究/白敏冬…(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海洋与湖沼/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2003,34(5).-484-488 环图P-8 利用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的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电离离解成OH等氧化自由基,溶于海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药剂。羟基致死压载水中入侵的细菌,微藻生物的反应属于游离  相似文献   

4.
强氧化自由基杀灭压载水微生物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强电离电场作用下,H2O、O2分子发生电离、分解电离和电荷交换反应,在分子层次上加工成高浓度羟基溶液。试验是在每小时处理2t压载水的试验系统进行的。把羟基溶液加入压载水输送管道内,仅距加入点4m长度地方取样检测,当压载水的羟基比值浓度达到0 63mg/L时,原生动物、单胞藻、细菌浓度分别从4 4×104/mL、6 0×104/mL、1 9×105/mL均减少到低于检测方法的最低限;剩余羟基药剂分解成H2O、O2等。从试验数据表明,羟基溶液是治理压载水有效、廉价、无残留物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强电离放电方法将气体中大部分O2、N2、H2O等气体分子电离后加工成高浓度的羟基(OH#B)自由基,在120℃、不用外加催化剂、吸收剂条件下,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将SO2直接氧化成H2SO4雾,再用电收雾器加以回收。实验数据表明气体中SO2原始浓度、含水量以及折合电场强度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很大。在SO2原始浓度为792×10-6(v/v),流量为0.1m3/h,含水量为3.6%(v/v),折合电场强度为370Td时,SO2脱除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6.
吴萍  俞志明 《环境科学》2007,28(1):80-86
为了证明吉米奇类表面活性剂三烷基聚氧乙烯基三季铵盐(TPQAC)对粘土改性的有效性,利用UV-1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2种粘土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2 min内基本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模式较好的符合双表面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大,经红外分析发现其可以对粘土进行有效改性.作为一种改性粘土在用于赤潮治理之前,有必要对改性剂本身对赤潮藻的灭杀作用以及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为此选择了3种常见的赤潮藻进行了灭杀实验,并对不同比例的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PQAC用量在2 mg/L时24 h内几乎可以100%的灭杀赤潮藻,粘土与改性剂比例为14左右时对赤潮藻的去除效果最好.同时为了弄清TPQAC在治理赤潮的实际应用中对养殖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选用了黑褐新糠虾为代表性养殖生物,对其48 h急性毒性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且室内模拟研究了改性粘土在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可能对养殖生物造成的影响,实验发现粘土改性剂对黑褐新糠虾48 h半致死浓度为16.7 mg/L,改性粘土在去除赤潮藻的同时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的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气态)电离、离解生成羟基自由基(.OH)等氧活性粒子,溶于部分压载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溶液,再注入到输运压载水的主管路中,实现在输送压载水的过程中快速致死海洋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在10 t.h-1的船舶压载水处理实验系统中,进行了.OH致死浮游生物和细菌的实验,.OH浓度为0.65mg.L-1时,致死率达100%,达到《国际公约》压载水排放标准.同时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进行.OH致死生物形态学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OH严重地损害了细胞壁、细胞膜、胞内物质等的重要组成和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8.
Gemini1231双季铵盐选择性抑制赤潮生物生长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藻门的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裸甲藻,黄藻门的赤潮异弯藻,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等典型赤潮生物以及绿藻门的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2种非赤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Gemini1231双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下(0.2~0.5 mg·L-1时),对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湾藻等赤潮生物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该双季铵盐的浓度增至0.5 mg·L-1以上时,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相同浓度范围内,对裸甲藻和所选用的2种非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表现出了抑藻作用的选择性.对各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选择性抑藻作用与不同海洋微藻生物膜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链长度不同的2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大于在高岭土上,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8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黏土上的吸附量都明显小于12碳链的.2种不同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24h灭杀情况表明,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用量为1.5mg/L时,对3种赤潮藻的灭杀率达到90%,而8碳链的达到同样灭杀率需要2.4mg/L.碳链长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赤潮藻的灭杀率也高,改性黏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作用很好的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生态毒性实验发现,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的48h半致死浓度为17.5mg/L,在改性黏土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X55 200502767 烷基糖苷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与灭杀作用的实验/ 龚良玉…(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5,24(1). -1-4 环图X-14 以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0201-01(Prorocen- trum dentatum 0201-01)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材料,研究了烷基糖苷对不同起始密度藻细胞的抑制和灭杀作用。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这两种赤潮生物的生长有  相似文献   

11.
以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仔鱼致死率为指标,进行了赤潮异弯藻鱼毒性源起的探寻.分别就赤潮异弯藻细胞数、种群生长时期、去藻滤液、藻粉提取液的毒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 赤潮异弯藻藻细胞数越高,对黑鲷仔鱼的致死性越大.当藻细胞数达到105 /mL时,5 h内出现明显致死现象.毒性作用主要源于细胞外分泌物质.(2) 不同种群生长期的赤潮异弯藻去藻过滤液对黑鲷仔鱼的毒性存在差异:指数生长期产生的毒性相对较弱,平台期和衰亡期呈现显著的5 h急性致死作用.(3) 用活性炭对平台期和衰亡期的去藻过滤液进行吸附处理,可以使去藻过滤液对黑鲷仔鱼的5 h致死率明显减弱.但24 h致死率仍为100%.(4) 利用冻干藻粉溶液过滤液对黑鲷仔鱼的毒性实验结果发现:冻干藻粉溶液过滤液仍然呈现出与浓度相关的毒性作用特征,滤液对黑鲷仔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相当于每mL溶液中含0.1 mg的干藻粉形成的溶液浓度.赤潮异弯藻的细胞和生长水体中都具有典型的鱼毒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X55 200501500 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曹西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4,25(5).-148-152 环图X-5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实验发现,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应。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3g/L时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率为100%;对赤潮异弯藻有效抑制时的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9g/L。同时结果显示,在有效去除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剂量下,有机改性土对水体中的对虾幼体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存活宰为100%。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4 -5月在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多发区进行了船基围  相似文献   

13.
topendil云um咖nqUec~)赤潮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海水温度急升和盐度的骤降是赤潮发生的刺激因素;由风引起赤潮生物细胞的物理聚集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五角多甲藻对各种营养盐都有明显的需求,而对无机氮的需求则以吸收N03一N为主;赤潮初期拟菱型藻可伴随其迅速繁殖,而到后期则存在明显竞争作用,拟菱型藻细胞的繁殖受到了抑制。图4参22x55以刃双犯8砧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发生次数概率的特点/肖井坤…(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2(X刀,21(l)一21-254·环图X一14 根据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4.
BDE-47对2种海洋微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2种海洋微藻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试验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 (0.1~2.5μg/L),海水小球藻和赤潮异弯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未受到显著抑制,表明2种微藻PSII反应中心在试验过程中未受到损伤.当BDE-47浓度为2.5μg/L时,海水小球藻的PSII潜在活性(Fv/Fo)、PSII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II)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在96h受到显著抑制,而赤潮异湾藻的3个参数在暴露期间均未受到抑制,表明赤潮异湾藻对BDE-47的耐受性强于海水小球藻.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 Fv/Fo、φPSII、ETR更适合作为指示海洋环境中BDE-47污染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O3/H2O2氧化工艺去除水中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Ma J  Shi F 《环境科学》2002,23(5):67-71
以硝基苯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 ,对比了臭氧化和O3/H2 O2 高级氧化工艺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 .发现与臭氧化相比 ,O3/H2 O2 高级氧化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率 .无论在臭氧化还是在O3/H2 O2 高级氧化工艺中 ,水中硝基苯的降解都主要是由OH·完成的 .通过考察O3/H2 O2 高级氧化工艺去除水中硝基苯的影响因素发现 ,在O3和过H2 O2 投量相同的条件下 ,多次投加O3和催化剂H2 O2 对水中硝基苯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 ;在本次试验条件下 ,O3/H2 O2 高级氧化工艺降解蒸馏水和自来水中硝基苯的最优H2 O2 与O3摩尔比均为 0 5 ,HCO- 3碱度水平 (以CaCO3计 )在低于 1 0 0mg/L范围内对去除硝基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X55 9403264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分析/王寿松(中山大学数学系)…l/海洋与湖沼/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一1994,25(2)一146一151环情P一8 根据1990~1992年期间对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大量研究资料,从气象、海况、化学、生物等4方面筛选出大鹅湾夜光藻赤潮发生环境的22种基本要素,并利用演绎结构模拟(I SM)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整体关联结构图,从6个先后层次_L直观地反映出赤潮发生的全过程,为建立赤潮发生机理的动态数学模型打下基础,且可为研制赤潮预测预报系统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芬顿(Fenton)-混凝法对于印染企业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在化学需氧量(COD)达标前提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芬顿-混凝法适用于该印染废水尾水中COD与苯胺类化合物的综合达标(GB 4287-2012)去除。Fe2+、H2O2加入量对COD和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影响较大:当Fe SO4·7H2O与H2O2加入量分别为750 mg/L与1 m L/L时,30 min内废水中COD去除率达到69.5%,苯胺去除率达到100%,均可达到表二间接排放标准;当Fe SO4·7H2O与H2O2加入量分别为1 000 mg/L与1 m L/L时,30 min内废水中COD去除率能够达到83.9%,苯胺去除率达到100%,均可达到表二直接排放标准。研究还表明,混凝反应阶段p H的回调使用石灰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涛  冻文静  吴霓  江天久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1864-1869
对海洋卡盾藻日本株(Chattonella marina Japan,CMJP)在不同盐度、营养盐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过氧化氢产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浓度峰值出现在CMJP对数生长期(4~8d),以第6d达到最大,为0.97×10-4nmol/cell.在N:P为8:1和16:1的情况下,CMJP生长较快,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末期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密度.CMJP产生的H2O2量与藻类生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反趋势,在藻细胞适宜生长的N:P下,产生的H2O2浓度较小.在N:P为16: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量最低(0.40×10-4nmol/cell),仅是N:P为32:1时(1.17 ×10-4nmol/cell)的1/3,N:P为8: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浓度为0.63 ×10-4nmol/cell. CMJP在盐度为20,25psu时生长较好且藻细胞达到较高密度,在盐度为10,15,30psu时藻密度较低,表明低盐和高盐条件均不利于CMJP的生长.盐度对CMJP过氧化氢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高盐度下单个藻细胞的H2O2产量增加,盐度为30psu时,H202浓度最高(1.1×10-4nmol/cell).  相似文献   

19.
UV/H2O2工艺降解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V/H2O2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结果表明,在原水中EE2浓度约为650μg/L、UV光强154μW/cm2、H2O2投加量5mg/L、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EE2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光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EE2的光降解速率常数随着H2O2投加量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较低的反应液pH值有助于EE2的光降解.UV/H2O2联用工艺对EE2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阴离子HCO3-、NO3-、Cl-、SO42-对EE2光降解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营养物质和环境因素对三种微藻生长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是当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日、美等国家对赤潮生物的生理和生态、赤潮与营养盐的关系、赤潮预报、影响估测及对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我国曾就近海出现的赤潮作过调查,做了赤潮生物的鉴定、赤潮机理和危害的初步探讨。(3·4·7·8) 本文研究了常微量营养物质、温度、盐度、浊度等因素对三种微藻(包括赤潮生物)生长的效应,以及营养物质和主要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