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18日,华中某化工厂的72名职工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所在单位每月只发给他们240元最低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夜班补助。 经调查,华中某化工厂系国有企业,年以后,由于产品滞销,企业效益一直不好。此时,当地已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为235元。于是,厂里决定根据最低工资标准,每月发给工人工资240元,其中包括加班费和20元夜班补助。工人们认为,最低工资标准是工资发放的最低线,与加班工资和夜班补助无关。 《劳动法》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是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最快、调整幅度最大的几年。1994年至2004年3月,10年间全国每个省份平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8次左右。2004年4月至2006年底,不到3年里,每个省份平均调整1.9次左右。在调整频率加快的同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也有所加大。2006年底,各省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的平均值在2004年底的基础上年均增幅达到14%,比1994年底至2004年底年均8%的增幅高6个百分点。2006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一般都在30%左右,调整幅度最高的省份达到64%。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发展的特点在于"提低"、兼顾经济成果分享、缩小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目前,最低工资制度实现了保障和分享的功能,但在公平功能上还需再采取其他手段。最低工资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也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就业和企业利润的影响方面。在最低工资制度的宏观管理方面,存在最低工资标准不统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较少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最低工资执行情况的数据难以获取等一些问题。建议到2015年,争取大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占平均工资40%以上;建立地区最低工资调整模型;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宏观管理,综合考虑劳动者和企业的意愿,以其工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状况作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用人单位与职工就工资问题的劳资纠纷日趋增多,一些职工一天工作8小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所得到的工资收入却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一些职工认为,只要按时上、下班,起码能够拿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应该受最低工资制的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在工资分配上未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二是用人单位、职工对最低工资保障的具体规定了解得不够、理解得不深刻。2006年是各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针对在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正确理解最低工资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最低工资法律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用人单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我国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尚存在某些不完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认为,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立法层级,扩大立法参与主体,统一和细化最低工资组成部分标准,明确最低工资调整的周期,以及强化用人单位法律责任和法律监督,以提升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日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下发了《关于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从今年起高温费的发放标准有所调整: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从160元调至200元,全年按4个月计发;非高温场所作业职工的高温费,不再规定具体发放标准,可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方式来...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成为我国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抓手,且呈现出增长提速,调整频率加快,占平均工资比例缓慢回升等特点,各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目前最低工资仍存在标准偏低、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宏观指导,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保证其始终维持在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8.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障在职职工的生活而制定的企业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线。《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对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有明确规定 ,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各自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等综合因素予以确定和调整 ,并报国务院备案。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 ,由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卞某2009年入职某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机械工艺设计工作,双方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为每月2800元。合同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后,因受市场需求影响,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并签发了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在经济补偿金方面,用人单位主张按照合同约定工资2800元计算,卞某主张按照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4200元计算,双方发生争议。卞某于2012年2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仲裁委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于3月12日开庭审理了此案。需要说明的是,当地省政府于2012年2月29日下发了《关于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并于3月1日起执行,将原来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950元调整到了1100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14,(3):63-64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人民团体,中央、部队在京有关单位及各类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对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无锡市自1995年起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因规定不明确,给执法造成困惑;有的对某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故意“走样”,曲解立法本意。本文针对最低工资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最低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全国将普遍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根据这一规定,劳动部1994年10月8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厅...  相似文献   

13.
热线咨询     
工伤伤残津贴允许低于统筹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吗主持人,你好: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扣除本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缴费部分后,实际领取额低于统筹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允许吗?  相似文献   

14.
问:刘某是某配件厂车工,在替同事看管车床时因违章操作造成丝杠顶弯,直接经济损失近3万元。同时刘某右手受伤,被认定为十级伤残。单位对刘某的工伤性质没有疑义,但要求其承担因违章操作而给单位造成的部分经济损失1万元,从工资中逐月扣除,扣除后的工资高于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英国设立了低收入委员会,通过调查和咨询等方式确定其向政府提出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建议,得到政府以及劳资双方的高度认可,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决定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英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机制中,除了有雇主的自愿执行方式外,还设置有负责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的专门机构,劳动者亦可向法院主动提起诉讼来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6.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起源干19世纪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实施了最低工资制度。我国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原劳动部于1993年发布《企业最低工资决定》,开始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如今全国各个省市都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江苏劳动保护》2008,(8):55-55
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三大权益,用人单位不得侵犯:一是停工不能停薪,减工时不能减工资。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二是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三是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根据规定最低工资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科学》2011,(7):46-47
案情简介2008年6月,某饮料公司与刘某等20人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包装车间打包工,并约定工资实行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制,完成基本工作定额即发放基本工资960元,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持平;每超额一件加发2元工资。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 赵先生是某市某公司员工,2006年7月入职,月平均工资4500元。从入职以来,公司均仅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从2006年的810元逐步调整到2012年的1500元,尽管赵先生多次向公司提出,要求按照其全额工资为基数缴纳社会保险,但公司一直不予理会。2012年3月中旬,赵先生以公司未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随后,赵先生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依法为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已刊登在本刊今年第7期,为了帮助各地区、部门及企业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标准,我们特请该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湖北省劳动人事厅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叶保华同志撰写本文,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