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作为重要的基本的公共服务,其均等化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要实现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政府是主导,财政转移支付是主要手段,信息化是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制定积极可行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均等的原则,统筹推进政策制度、服务机构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建设;积极探索以政府提供为主导,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服务模式;重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扩大就业的关键在于扩大就业制度的建设,不仅要建立政府促进就业机制,也需要构筑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理顺扩大就业的社会管理问题。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价值,能够正确引导就业形态良性发展。因此,研究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和作用是扩大就业问题的基本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就业平台,建立民生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平衡关系,需要考虑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这也是衡量社会就业水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公共就业服务具有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角色特征,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把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相结合,坚持公平与效率兼顾、均等化与现代化并重原则。当前,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工作要做到“扩面”与“提能”并重,“扩面”与“提能”有机结合。并且,要把加强面向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放到均等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列入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指出,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在发展任务中提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个体工商户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个体工商户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本质安全,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活跃市场、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促进经济安全、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在推进个体工商户标准化建设中,具体评定标准和办法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创建工作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制订出台符合本地区个体工商户特点的标准化建设评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10,(5):37-37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把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在全市建立起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到去年底,全市62个街道、90个乡镇、45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室),2612个行政村中有1794个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室,并且绝大部分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联网,实现了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8.
公共工程对创造就业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鼓励对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进行劳动密集型投资,以便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城乡建设,维护和发展社区公用设施。创办公益性工作岗位的公用设施,一般是在经济发展缓慢或就业问题严峻时,由国家出资为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长期失业者和青年失业者提供临时就业机会的工程,其中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社区建设、清洁卫生和垦荒绿化等工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论坛”是中国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促进就业的战略和政策。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重点讨论促进就业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就业与消除贫困、促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等问题。论坛举行了7场全体会议.会议主题主要是“全球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国际经验、挑战与对策”,“农村就业挑战”等。大会第二天同时举办了9场分会。主要议题是就业与经济政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劳动力流动与就业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与非正规部门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能力、就业促进中的社会对话、公共就业服务与特殊群体就业保护等问题。为让读者了解这次论坛情况.本期摘要刊登了部分代表的发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11,(11):62-63
人社部发〔2011〕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各副省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为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落实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全国就业信息联网"的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抓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实现了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为促进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太仓市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把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作为重点突破口,进行大胆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3.
就业服务网络化是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e动式就业服务”品牌,通过创新网上就业服务模式、合理利用各类网络媒介等举措,充分利用各类“小、快、灵’的网络媒介有力推动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化和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决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就业方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环境变化,乃至于急剧变化。劳动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和谐稳定问题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西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上,积极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活动,努力打造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规范高效、服务社会、覆盖城乡的能够面向全社会提供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的新平台。据统计,2010年,广西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5.6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5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2.69万人,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低于年度控制数0.8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88.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2%以内。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列入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指出,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立足开拓创新,以制度设计最优化、服务平台基层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切实落实人社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已成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全国已建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实训基地30多个,以院校为基础的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1000多个。公共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在提高我国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构建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成为现代社会提高整体就业水平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向。在我国,特别是以生产服务和部分生活服务为主的服务性行业,不但具有直接拉动就业的优势,而且还具有扩大就业的乘数效应、波及效应,具有改善劳动力供需配对效应和改善民生效应等方面的间接作用。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远远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应对经济增速趋缓,要大力挖掘各类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尤其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行业、鼓励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释放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各种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