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人格权和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但平等就业权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权利保障举步维艰。通过对平等就业权案件进行实证考察,我国应当结合《就业促进法》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从新增“平等就业权纠纷”民事案由、完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和就业歧视责任体系、明确就业歧视的含义与范围、扩大平等就业权的主体等方面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加强平等就业执法工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2.
瑞典长期致力于促进包括就业平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立起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反对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在加强立法活动的基础上,瑞典还注重执法机构的创建和处理机制的完善,工会组织发挥着巨大的力量。为监督这些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贯彻执行,瑞典专门设立了公平专员公署。在瑞典,民众参与反就业歧视的广泛性居世界前列,平等理念深入人心,这都为瑞典成功实施平等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立法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适宜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英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将就业歧视分成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两类,适用不同的证明规则。法律允许雇主提出真实职业资格、公共利益和肯定性行动三种抗辩。一旦证实存在歧视,雇主将被要求消除歧视造成的一切影响。此外,英国设立了平等及人权委员会,使得反就业歧视工作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鉴于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借鉴英国法的相关规定,对就业歧视的概念、分类、判断标准、例外情形、举证责任分配、法律救济以及组织保障等问题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5.
反对就业歧视是澳大利亚反歧视法律中重要的内容。澳大利亚的专门反歧视法律一般对违法歧视行为有具体界定,并规定了法律实施监督机构(即反歧视专员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或反歧视委员会)的设置,并且对有关违法歧视行为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如果当事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受到歧视,他(她)可以选择向有关机构和个人投诉或采取法律诉讼等两条途径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6.
欧盟在坚持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反对就业和职业歧视原则的倡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大量的有关禁止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的法规,包括男女平等待遇、种族平等、就业框架等指令,并不断完善这些法规的实际运用和操作制度,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关于禁止就业和职业歧视的立法和执法程序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就业促进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然而该法并没有规定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这不能不说是种缺憾。因为,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大量不直接损害公民个体平等就业权利,但造成社会公平就业秩序遭受损失或有损失之虞的歧视行为,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百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公平就业秩序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习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能动司法在就业领域的具体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就业歧视之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歧视”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不平等地看待”。作为法律概念,歧视存在于一些法律法规中,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具体法律条文对歧视作出一个文意性的解释。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对于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的歧视对待,部分公民试图运用法律维护相关权益,一些就业歧视案件开始进入司法程序解决。如被法学界称为“宪法诉讼第一案”的四川大学应届毕业生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一案,“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的安徽某学院环境系的张先著诉安徽省芜湖市人事局一案。这两起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法学理论界更多地关注两案对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推进,而对就业歧视本身的讨论远不及对宪法诉讼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的挑战在于既要保障残疾人员的基本生活,也要提供充足的措施以支持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因此,大多数OECD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了从保障到融合的转型,主要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政策。需求政策包括定额就业、反歧视立法、雇主津贴、庇护工作岗位;供给政策包括职业康复、培训项目、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0.
继2002年年底川大学生因身高歧视状告银行引起媒体及法律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呼吁在法律界、企业界和整个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关于就业歧视的讨论众说纷纭。是就业歧视,还是合理选拔员工,要有一个规制,因此,界定就业歧视和合理甄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农民的就业权 《劳动法》第3条规定了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对农民而言.就业权应当意味着农民有权选择农业就业或非农业就业。在选择非农业就业时有权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就业待遇。  相似文献   

12.
促进就业尤其是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试,其中以立法促进长效就业,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促进就业立法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的促进就业立法工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关注,既是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现实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失衡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近二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我提出过制定就业促进法、反就业歧视法等新法来完善劳动法制的建设,更直接提出过修改《劳动法》的议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赋予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针对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特别是乙肝病原携带者就业歧视,国家出台了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不得以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根据《就业促进法》第六十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对违反本法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核实、处理。  相似文献   

15.
劳动就业权,作为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又被称为工作权或狭义的劳动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从行政化的就业方式向市场化的就业方式转变,劳动者就业权的性质、内容和实现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研究这一权利的特点及实现方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科学》2014,(2):63-63
(43)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五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就业的现状和问题,二是就业促进立法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三是对就业立法的几点建议。现将莫荣同志的讲稿发表,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生存权外,还包括:儿童的健康权;姓名权、肖家权、国待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智力成果权;教育权2接受抚养机和继承遗产权;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权;拨款权;司法保护权等。我国(宪法)规定,儿童受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然而,什么是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如何着手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因此抛出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学界和实践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 德国是综合和单项立法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德国除在《联邦社会法典》中列入内容较为综合的《联邦就业促进法》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法律外,还制定了《联邦增加就业岗位法》、《联邦残疾人康复法》和《促进老年工人临时工作法》等相互配套的促进就业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