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保法》是贯彻环保基本国策的基本法,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环保法》已大大落后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形势的发展。本文有的放矢地提出了“选择环保法典方案,着力提升立法层次,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科学确定立法目的,合理确定基本原则。切实体现立法精神”等修改完善的九点具体设想。这对正在进行的《环保法》的修改具有现实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所提交的议案涉及环保、生态、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议案53件,主要集中在环保热点和难点问题上。代表们认为,2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保法》是基于当时的立法背景,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形势,建议加快《环保法》的修改进程。有105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的议案》,建议加快《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进程,注重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做好衔接。代表们还针对可再生能源、大气污染防治及生态补偿等领域存在的法律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1995年以来,已有75件全国人大议案建议修改环保法,若加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提出的建议,数量更多。对同一个议题有这么多议案和建议反复提出,比较罕见,说明修改环保法有很强的现实需要。目前修改《环保法》的工作已经启动,修改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久将予以审议。修改环保法,关系到环境保护的基本架构和总体布局,兹事体大,引起了立法、司法、执法、管理、社会、学术等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深入思考和讨论修改环保法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法》修改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朝飞 《环境保护》2007,(2A):18-23
我国《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颁布实施,至今已达17年之久。近年来,《环境保护法》修改已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02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关于《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建议和提案不断增加,呼声强烈。2004年以来的5年中,“两会”共接到关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建议和提案55件,占环保立法建议和提案总数的近一半;多达4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建议。盛世修法,正当其时。《环境保护法》修改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现基于初步研究,就《环境保护法》修改提出以下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环保法修改     
<正>本期话题《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在颁行23年后于2013年进行了修正。此次环保法修改,有着诸多亮点,例如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补充完善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污染防治等基本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责任,完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制度等。立法机构、环保部门、地方公检法机关、环境法学界等人士均提出了各自主张,此次环保法修改,方向是对的,在环境污染蔓延、环境纠纷频发的当下,环保法当有突破性的作为,否则,我们可能要错失一次宝贵的机会。——网络综合消息  相似文献   

6.
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建议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发生变化、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需要、与现行环境单项法律、法规冲突,立法过于原则和粗略等方面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保护法》亟待修改完善,并提出赋予《环境保护法》基本法律地位、增加环境权和生态保护内容、完善和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及强化法律责任等立法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编制过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关于编制“十五”计划的总体部署,总局从1999年上半年开始,就着手组织了环保“十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在总局党组和“十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过各司(办)多次讨论修改,至2001年初,基本完成了环保“十五”计划(初稿)编制工作。2001年上半年,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总局又对《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初稿进行了修改,并重点编制了项目规划。2001年7月初,将环…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法》在环保领域的法律框架体系中事实上居于基础性、综合『生地位,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当按照基本法的定位,改好环保法。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评价称,这一新环保法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环保法。新环保法的"最有力度"体现在哪些方面?潘岳特别强调了新环保法的三大突破。第一个突破是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保法修改因为将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备受关注,自去年启动以来,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目前基本达成"有限修改"的共识。环保法修改紧锣密鼓。在环保法颁布22年后的201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  相似文献   

11.
汪劲 《环境保护》2014,(23):20-22
环境权益是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基础,2014年新《环保法》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规定取得突破进展,本文结合新《环保法》对环保公众参与的最新规定,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主要领域,公众参与的基本权能与相关义务,指出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公众参与的实现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前,修改《环境保护法》进入了人大审议阶段。作为环保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环境保护法》应该反映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态度和重大取向,其中,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体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的特殊性在于其“基础性”。为中国环保事业和政府履行五味保职能提供法律依据和基本制度安排,是《环偶去》的特殊功能。根据这个特殊性祀特殊功能,可以将《环偶去》定位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法律,简称“环保事业基础法”。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把环保工作简明地概括为“防、治、管”,这是不无道理的。在《环保法》中,“防”是指“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治”是指“限期治理”制度:“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所谓“管”,就是严格执法,做到以上的“防”和“治”,对此,《环保法》中规定有若干具体的措施。如果《环保法》被真正地作为法来遵守与执行的话,那么,从《环保法》公布之日起,新的超标  相似文献   

15.
罗猛  程思莹 《环境保护》2013,(20):56-5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15年,目前已不适应新的环境形势和环保要求,需要对其修改以提升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包括突出重点、强化全面监管、处理好与相关法规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董文茂 《环境》2005,(8):20-21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这部《环保法》被表述为“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一部综合性的基本法,该法对环境保护的所有新问题作出全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本文对新《环保法》有关环评的法律规定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对环评的相关影响。该法除了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保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和环境违法处罚力度,扩展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渠道,同时也对环评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这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大发展,是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8,(5):33
近年来,为满足环保工作的需要.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5部环境法律.并出台了一批有关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而10多年前颁行的作为环保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环境管理执法手段不多、力度不够等问题.不能有效保护公众环境利益。现在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可以确保法律实施之间不出现相互抵触。互相矛盾的情况,也有利于各单行法之间的相互呼应,为环境保护单行法的修改和制定提供基本依据,从而健全环境保护法制。  相似文献   

19.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新《环保法》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这部被称为中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专业领域行政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环保法》还着重加大惩罚力度,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据了解,现行《环境保护法》自1979年试行、1989年正式颁行以来,至今已有25年没有实质修改。此次进行了大改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特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研究员对新《环保法》进行全面解读,以便读者更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新《环保法》。  相似文献   

20.
1 近年来的环保工作情况 1.1 认真执行“环保法”,逐步完善我局“环境管理办法” 依照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认真学习、理解的同时,于1994年制定了“七台河矿务局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通过两年的实践,于1996年又制定了“关于加强矿务局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局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任务及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