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科学动态》2012,(3):F0002-F0002
环保部宣传教育司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了《运用绩效管理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在相关部门支持与指导下,经过环境保护部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各界专家的通力合作.本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本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获得了突破,而且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必须按照系统性要求进行,依据生态系统内在的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规律,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是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是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此,2013-2014年,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同开展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课题研究,课题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亲自批示。本刊特刊登此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福州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2011年数据为基准,对生态市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大生态创建推进力度,到2015年,福州市生态市建设19项指标均可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重金属对土壤酶的作用机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影响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关系的因素,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今后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中国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在地理资源所建所70周年、综合科学考察55周年之际,对地理资源所在资源地理和水土资源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资纪念和鼓舞!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MBF)研究策略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微生物絮凝剂正处于理论研究与产业化交织阶段,文章较全面地综述了本领域研究策略和最新技术进展。研究策略体现出特异、高效、价廉、复合和联用等方向;总结了特异、高效产絮单菌株的筛选、廉价替代培养基的选用、产絮条件的优化等改善MBF应用的技术途径,并着重就近年来与微生物絮凝剂复合或联用的强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MBF与传统絮凝剂的复配、MBF与纳米材料的联用、絮凝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自身修养,而且是一把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在当今小学音乐教育方面,应适当加强艺术教育与育人为本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对艺术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当前小学教育阶段方面的音乐教学内容繁多,所以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创新。以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提供了帮助,并研究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地质情况的实时监测,然后利用网络平台将信息发布出去,对可能要出现的灾害提前预防,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本文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了公路建设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只有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对象是灾害信息传递的各要素及其运行规律,这其中既包括静态的传播者、受众和信息,还包括动态的灾害信息生产、传递、反馈等环节。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和文化分析方法。本研究对于扩展和细化传播学研究范围、实现传播学和灾害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探索灾害信息传播的规律,可以为灾害救助提供帮助;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全社会民众灾害频发背景下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编制的《阿拉吾盟沙生资资源植物研究与产业化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12.
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2—2021年中国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研究领域的2 203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对中国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绘制了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相关图表和知识图谱,讨论了近三十年来中国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国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可分为起步探索(1992—2005年)、初步成长(2006—2016年)和繁荣发展(2017—2021年)三个阶段;在研究群体和研究机构上,研究群体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特征,已形成一批学术研究代表,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其次分布于各个高校,但研究机构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交流合作;在研究内容上,主要聚焦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等热点;未来应提升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深度与多元化,并加强实践性研究,加强各学者、研究机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臭氧层的破坏是当今世界十大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简述了氯氟烃(CFGs)对臭氧层的破坏机制,介绍了主要氯氟烃的性质及用途,综述了国内外氯氟烃替代物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鉴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建设过程的多元参与特征,本研究将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与参与机制角度入手,以环保社团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概念辨析开始,层层推进,分析目前中国环保社团的发展现状,归纳指出中国环保社团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就中国环保NGO在“十三五”期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若干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方如康 《环境科学》1989,10(4):82-85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特点和目前对其宏观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环境科学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整体的观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作者认为有:(1)生态学的方法;(2)系统分析法;(3)数学模型法,其中有矩阵法,叠加法,数学模式法等。  相似文献   

16.
《瑜伽双人合作练习在高校体育专业专修教学中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作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一般教改课题,在此期间查阅和收集最新的文献资料,《江西省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教学体系研究》2012年10月被江西教育厅列为"一般教改课题",同时到各兄弟院校及南昌市瑜伽健身会所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在2011年第15期在考试周刊上发表了《南昌市健身会所瑜伽运动现状及发展研究》,研究中发现瑜伽教练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在瑜伽的宣传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将瑜伽之精髓、其作用和目的更好地传给学员,教师是直接的传授者,所以对教师具备的素质要求更高。于是本课题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瑜伽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清洁、高效和安全的核电是我国未来30年内应对能源危机和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的最佳备选能源之一,因此核电成本研究成为众多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引用"社会成本"概念,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归纳国内外已有的核电社会成本研究,指出了核电社会成本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尚需完善的地方,并对核电社会成本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制度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持续、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分析建设情况,总结规律,提出了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以期为普通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紧密,如何统筹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建立社区沟通与参与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社区社会服务水平、弘扬传统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五个方面为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本研究旨在推动自然保护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保护区社区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的安全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这是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事项。现在关于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地方水质破坏特别严重,地下水污染严重,这些都给人民的饮用水带来很多弊端,本论文从不同层面研究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研究,希望能被有关部门重视,使人们都能饮用安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