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匈奴的谶歌     
“胡”与“羌”,蒙古与藏族,中原与西域,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在祁连山交错一一边界的模糊,暗示着地带的游牧性。只知商旅、不懂驻牧、隔断羌胡的河西走廊,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遮蔽。筑城,通商,采石广l工业,农夫挤走骑士,阏氏盛妆已是不可再追的梦。匈奴古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2.
"胡"与"羌",蒙古与藏族,中原与西域,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在祁连山交错——边界的模糊,暗示着地带的游牧性。只知商旅、不懂驻牧、隔断羌胡的河西走廊,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遮蔽。筑城,通商,采矿,工业,农夫挤走骑士,阏氏盛妆已是不可再追的梦。匈奴古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3.
余达忠 《绿叶》2013,(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余达忠 《绿叶》2013,(Z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正"胡"与"羌",蒙古与藏族,中原与西域,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在祁连山交错——边界的模糊,暗示着地带的游牧性。只知商旅、不懂驻牧、隔断羌胡的河西走廊,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遮蔽。筑城,通商,采矿,工业,农夫挤走骑士,阏氏盛妆已是不可再追的梦。匈奴古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一语成谶?1出兰州几步之遥,挡住西去交通的,是从乌鞘岭开始渐次隆起的、那条黝黑形影勾人哀思的嶙峋山脊。它从古到今,都是一条著名的山。名字古老深奥,叫祁连山。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13,(3):96-96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坐落在微山湖西畔、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的沛县。国内外许多来大屯公司参观学习的客人无不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美花园式的矿山。走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建军的办公室,墙上一张产业布局图赫然入目,煤、电、铝、运、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彰显了中央企业雄厚的实力。大屯公司经过42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100亿元。在经济建  相似文献   

7.
刘书润 《绿叶》2012,(8):116-119
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中华、印度、埃及、两河流域,都是伟大、古老、具有深厚积累的农耕文明,但是由于长期封闭,缺乏活力。而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游牧文明常常异军突起,虽较少积累,但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它较多地继承了原始先民的品质,充分发挥人的本能,勇往直前,把一个个封闭的古老文明激活,并串联起来,推动其前进。假如没有游牧民族的冲击,世界将永远各自封闭,陷入没完没了的重复当中。古代人类最大的冲击波,正是来自打开了东西方  相似文献   

8.
生物动力农耕与园艺倡导代表了什么生物动力农耕及园艺方法(Biody-namic Farming and Gardening Method)是在晚年的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国内大城市高速走廊效应日益显著.以山东济南市东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利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了绕城高速公路走廊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定位.最后,在总结分析结构提升、重点突破、组团布局、集群发展、品牌联动五大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走廊发展所需的人才、科技、投资、资源、基础设施等六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白洁 《环境教育》2014,(7):66-67
正2004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利用教学楼的地下空间,建成了科技走廊。走廊分有5个展室,分别是: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昆虫世界、鸟的天空、海洋世界。展室中总共陈设有动物、鸟类、昆虫标本上百件及图片上百张。植物世界中还摆放有随季节开放的鲜花,海洋世界中的各种鱼类可供师生们欣赏。孩子们来到科技走廊,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技信息。科技走廊就像是一个校外小型自然博物馆,学生们不用走出校门,在浓浓的校园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试论塔里木河流域绿色走廊的保护与恢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绿色走廊的兴旺与衰退直接影响着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绿色走廊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评估,总结出影响绿色走廊衰退的成因,并对它的恢复和发展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哑河 《绿叶》2011,(11):105-110
100多年前,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金(Franklin King)远涉重洋游历中国、日本和高丽,考察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并于1911年出版了一本名叫《四千年农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的书。作者在考察中产生了疑问: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如何成功地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健康,他们没有使用大量的外部资源投入,却养活了这么高密度的人口。为什么美国仅仅耕作几  相似文献   

14.
对于造成生态危机和全球变暖,产业化农业难逃干系。而非产业化的小农耕作不仅是一种好的务农方式,其本身也是重农的、生态的表现,是生物多样性原则、社会公正、民主在小规模土地种植上的表现。中国需要把粮食安全的重心集中于自己所拥有的、古老的农耕文化和耕作方法资源上,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支持生态农业、小户农民和有机农耕在中国的生存和繁荣,呵护乡村文明,因为它们是生态文明之根。  相似文献   

15.
新疆和田河绿色走廊演变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河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中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条绿色走廊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交通意义。绿色走廊的演变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是绿色走廊现代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控制因素。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统筹管理,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燃料能源结构,从而保护绿色走廊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6.
在阐明塔里木河绿色屏障衰败、下游河床断流,河道退缩266km,绿色走廊濒临灭亡的严重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流域的治理上,应把塔里木河干流的治理、恢复下游绿色走廊作为流域治理的首要任务给予优先考虑”的思想,并进而提出了“监控源流,着力治理干流”的指导思想。在治理对策上,提出了“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林、牧、农、副各业综合开发,设立‘塔河干流沿岸经济开发区’,用效益吸引投资,以开发带动治理”的设想。借以使保护塔河绿色屏障,恢复绿色走廊,改善沿岸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目标能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大连的开发区时间,从集聚和引力扩散、制度创新、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产业链式成长、对母城的有机疏散、产业空间优化与重组、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方面探讨了开发区城市化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开发区城市化的3种空间模式,即大型综合经济功能区的飞地型模式、大型高新技术园区的郊区化模式、中小园区组群发展的嵌入与填充模式,提出了优化开发区城市化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生态优越但脆弱。农业历史悠久,但盲目扩大农耕造成生态破坏,威胁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古代农牧业分区发展,农耕灌溉施肥,精耕细作,保护了土地资源。农业中心由黄河流域逐步迁移到长江流域,维持了可持续发展,但经验教训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9.
正3在羌胡之外的汉朝,出了一位奇特之士。后人形容他的伟绩时,用了一个牧人不能理解的词,说他"凿通"了茫茫的西域路。其实是人的知识局限于见闻。汉武麾下的武士谋臣,对西方极地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是天朝正渴望扩张,也正遭受着羌胡的压力。所以他们要穿过混沌,到可能建大功立大业的远方去。而通向那里,先要穿过祁连和沙漠之间的长长夹缝,人们把它叫做河西走廊。走廊是一个外来的路人观念。对于我的那些朋友,对巴达玛、盘山纳里、红  相似文献   

20.
去年九月下旬,我参加了新疆十日游。当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新疆时,便踏上了开往敦煌的特别快车。第二天清晨抵达敦煌,见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河西走廊。想来河西走廊的念头已经很久了,荒漠的浩瀚、祁连山冰雪的纯洁、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