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文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低碳经济的内涵,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愿景。  相似文献   

2.
为助力交通运输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研究基于拓展的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强度等8个变量作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并根据1990-2019年指标数据建立LSTM碳排放模型,在低碳、基准及高碳3种情景下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0-2019年间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低碳、基准及高碳情景下,碳排放达峰时间分别为2033年、2035年及2038年,峰值量分别为1145.64,1218.68,1308.40百万t.中国应积极采取节能降碳措施,优化交通运输业结构,推进清洁能源应用,促进中国交通碳排放向低碳情景发展,助力达峰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低碳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包括低碳交通的概念、低碳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介绍了低碳经济要求提升单种运输方式效率、低碳经济要求优化运输结构和低碳经济要求有效调控运输需求。探讨了集装箱联运能耗分析。包括不同运输方式能耗分析,即公路货运能耗系数、铁路货运能耗系数、内河水运能耗系数、单一运输方式完成全社会运量总能耗、集装箱联运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的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和碳排量结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辽宁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问题是人类价值所在,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符合国际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趋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分析辽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制约因素,重点研究适合"低碳经济"要求的辽宁经济结构低碳化调整的应对策略,指出克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是辽宁经济结构适应"低碳经济"调整的着力点,最后提出辽宁必须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如何激励和约束“低碳经济”主体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将"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10年目标。但是,受"低碳"技术体系、环境资源市场机制、"低碳"制度、"低碳"金融以及"低碳"法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影响,中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低碳经济"主体尚未得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他们在节能减排实践中还存在显著的行为选择偏差。根据不同主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促进和规范各主体的"低碳经济"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国家达成"低碳经济"战略目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世界性难题。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的理论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和问题,通过对二者目标一致性分析以及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厚美 《环境保护》2013,41(2):53-54
低碳经济是为了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以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通过人类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所实现的一场涉及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先后被评为"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和"杰出绿色生态城市".2012年8月,广元市碳足迹计算器系统正式运行;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正式文件,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及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不仅是为了达到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所承诺的减排指标,更为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而环境材料对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综述在阐述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材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系,重点介绍环境材料在建筑业、汽车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低碳经济提出的大环境为背景,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重点分析了清洁生产在低碳经济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并以丹东某硼化工企业为成功案例,论述了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运用清洁生产理念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旨在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减少碳排放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代中国面临石油短缺、空气污染等多重发展困境,要化解这些经济发展的能源和环境"束缚",就必须发展以新能源、减少碳排放等为主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低碳教育的有力支持,杜鹃等所著的《低碳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一部如何开展低碳教育的作品,能为低碳经济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记者:罗书记,我们知道广元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第一个提出低碳重建,请你介绍一下广元低碳发展的主要成效. 罗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我们在重灾市中第一个提出低碳重建,我们着眼"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目标,突出"五个一"基本思路和"三个着力"工作重点,全力推动低碳发展.我市在荣获2009年"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后,2010年又获得"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一是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低碳城镇化的宏观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而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过程,构成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巨大而持续的动力源泉。本文分析了城镇化的低碳挑战和低碳城镇化的宏观内涵,探析了低碳城镇化的宏观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水平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特点以及巨大燃煤量也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决定了中国必须向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可再生能源等途径,削弱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虽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使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的难度较大,但是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活动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使中国向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低碳时代"已临 近年的"两会","低碳"是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2010年备受关注的政协"一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力挺低碳.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4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方面推出多项措施.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3,(23):60
11月28-29日,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熙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涵盖低碳发展、国际合作、碳交易、适应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5个方向,包括华沙会议后的气候谈判与国际合作、中国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与低碳发展示范行动、中国碳交易元年、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建设等11个分论坛。本次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营口市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在加快沿海强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力推低碳经济建设,实施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即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生态城市",打造绿色营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低碳经济中中国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研究,首先介绍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中国物流业成本问题、中国物流业信息化问题、中国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问题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问题,提出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途径是中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物流业设施和技术装备发展和专业物流业人才的发展,为中国发展物流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以气候变暖为契机,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体系。我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指出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低碳生活"的内涵和特征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低碳生活和生态环境文明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打造低碳宜居环境的具体对策,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