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发现,水田微生物对呋喃丹的消失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反复使用呋喃丹这一措施并没能加速该农药从土壤中消失,但经农药重复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含放线菌)和真菌数与空白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2.3倍和4.4倍。  相似文献   

2.
呋喃丹和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淋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柱淋溶试验研究呋喃丹与阿特拉津在河南潮土及2种太湖水稻土中的淋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河南潮土中的淋溶作用比在太湖水稻土中弱。在表土中添加2 mg农药、模拟1次降水200mm条件下,呋喃丹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25—30 cm深处,阿特拉津最大淋溶量峰值可达15—20 cm。表明呋喃丹、阿特拉津2种农药在供试土柱中均表现出较强淋溶特性。土壤和农药性质对淋溶作用均有很大影响。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性越强,土壤中农药越不容易随水下移;土壤大孔隙越多,农药在土壤中淋溶作用也越强,且相邻大孔隙对农药淋溶存在协同作用。土柱中插入4根直形多孔玻璃管后,土壤淋出液中农药量比插入2根的高2.7倍,比不插玻璃管对照高10倍。土柱中插入扭曲(60°)形玻璃管与插入直形玻璃管相比,农药在土壤中持留性增强,淋溶作用减弱。同一土柱中农药水溶性越大,淋溶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呋喃丹、甲基对硫磷和γ—6663种不同类型的农药在水体中和土壤表面的光降解作用。试验表明,3种农药在水体中与土壤表面的光解速率为呋喃丹>甲基对硫磷>γ—666。试验同时表明,同一农药在不同土壤表面的光解速率基本相同,但不同农药在同一种土壤表面的光解速率则相差很大。该研究方法在新农药开发中可为评价农药的光稳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述了上壤对农药吸附与解吸的试验方法,并以呋喃丹、甲基对硫磷、γ—666三种农药,以及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广东红壤等三种类型的土壤进行了农药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农药吸附与解吸的主要土壤因素为有机质的含量;以呋喃丹为例,其吸附常数k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式为y=0.0205+0.4426x(r=0.9349,p<0.05),利用该方程式可预测呋喃丹在其它土壤中的吸附状况。农药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对吸附作用影响很大,其影响程度大于土壤性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涕灭威、呋喃丹和拉索三种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结果表明,经过30cm土柱下渗到收集器中的涕灭威为88.0%,呋喃丹为69.1%,拉索为1.84%;农药在四种土壤中的淋溶速度,砂土>砂壤土>粘壤土>粘土;土壤性质对农药移动的影响比农药自身性质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6.
农药的广泛使用,对非靶生物蜜蜂的威胁不可避免。因此,评价农药对蜜蜂的安全性是新农药开发和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选择甲基对硫磷、呋喃丹和γ—6663种农药为代表,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用接触法和摄入法测试农药对意大利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接触法试验的3种农药毒性为甲基对硫磷>呋喃丹>γ—666;摄入法为甲基对硫磷=呋喃丹>γ—666。 采用Atkins有关农药对蜜蜂评价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对这3种农药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均属高毒类农药。此结果与国外有关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呋喃丹、杀虫双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单一和复合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滤纸接触法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进行染毒,研究20℃时呋喃丹和杀虫双对蚯蚓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试验发现,蚯蚓在这2种农药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杀虫双对蚯蚓的毒性大于呋喃丹,48h时杀虫双和呋喃丹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7.19和54.06μg·cm-2。无论是杀虫双(15.73μg·cm-2)与0~62.90μg·cm-2范围内呋喃丹复合,还是呋喃丹(94.35μg·cm-2)与0~25.16μg·cm-2范围内杀虫双复合,蚯蚓均表现呋喃丹中毒症状;与单一农药相比,复合农药对蚯蚓的致死毒性有高有低,但复合农药剂量变化对蚯蚓死亡率变化的影响小于相应剂量下单一农药对蚯蚓死亡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呋喃丹、甲基对硫磷、γ—666为代表,论述了农药在水体中水解速率的测定方法。试验给果表明,在25℃的中性水溶液中,三种农药的水解半衰期(t_(0.5))γ—666>甲基对硫磷>呋喃丹;水温的升高与碱性的增强均能加速三种供试农药的水解过程,但呋喃丹受溶液pH的影响较为明显,而甲基对硫磷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治理呋喃丹的污染,从受呋喃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呋喃丹的菌株CFDS-1,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AY702969)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地位等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Sphingomonas sp.当接种量为5%时,CFDS-1能在48 h内降解100 mg L-1的呋喃丹,对于高达300 mg L-1的呋喃丹依然有降解效果;CFDS-1对呋喃丹的降解率与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降解呋喃丹的最适pH是8.0~9.0;在20~42℃范围内,温度对CFDS-1降解呋喃丹没有显著影响;该菌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 mL时,对呋喃丹的降解效果最好.土壤实验表明,该菌株同样能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呋喃丹残留.  相似文献   

10.
假单胞菌AEBL3对土壤中呋喃丹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农药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假单胞菌AEBL3,该菌能够以呋喃丹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生长。使用AEBL3作为生物强化剂对模拟呋喃丹污染的土壤环境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AEBL3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呋喃丹的降解率。降解菌AEBL3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当从土壤表层加菌时,对0-7cm深土层中的呋喃丹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在各种投加方式的比较中,以投加降解菌原液修复效果最好,缓冲液悬浮的菌细胞次之,砂粒混合物的效果最差。16S rRNA的变性梯度电泳(DGGE)结果揭示了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室温下培养土样并采用梯度稀释涂布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呋喃丹对砖红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3大主要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对呋喃丹的反应随其施加质量分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培养初期,5mg·kg-1呋喃丹处理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对最少。而在整个培养周期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能恢复并接近对照水平,但真菌的生长一直受到抑制且呋喃丹质量分数越大其受抑制程度也越大,表明呋喃丹对细菌和放线菌无明显的影响,而抑制真菌的趋势明显。因此,真菌可以被作为海南砖红壤受呋喃丹污染的敏感指示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溴氰菊脂、甲基对硫磷、丙体-六六六和呋喃丹等4种农药对隆线蚤(Daphnis Carinat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水蚤48小时LC_(50)值分别为0,000123,0.013,0.075和0.76ppm。按毒性大小顺序为溴氰菊脂>甲基对硫磷>丙体-六六六>呋喃丹。根据水蚤LC_(50)值和田间用药量得到的投毒系数大小为依据,对以上农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讨论。  相似文献   

13.
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土培养法,通过急性和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林丹和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丹对蚯蚓14d LC50为162.09mg·kg-1,属低等毒性;呋喃丹对蚯蚓14d LC50为3.11mg·kg-1,属中等毒性.2)林丹在急性暴露期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在亚急性暴露期低浓度林丹对蚯蚓生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林丹则显著抑制蚯蚓的生长;呋喃丹在急性和亚急性暴露期对蚯蚓的生长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3)林丹和呋喃丹均可显著抑制蚯蚓的繁殖能力.4)林丹和呋喃丹均可对蚯蚓皮肤结构造成损伤,林丹的损伤程度较严重,呋喃丹相对较弱.5)LC50可以迅速有效地对农药的毒性进行初步判断,而生长抑制率和幼虫孵化数是更加敏感的评估农药对蚯蚓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欧美农药环境降解动力学评估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是评估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基础,农药的降解动力学通常以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现有的环境暴露模型也均需要输入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农药在土壤中50%消失时间(DT50)。但有时一级动力学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农药在环境中,特别是土壤中的降解。因此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使用非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DT50的导则。介绍了欧美降解动力学评估方法,并用多组降解数据比较了2种评估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郜红建  蒋新 《生态环境》2004,13(3):399-402,413
土壤中农药结合残留态的形成,导致其活性暂时降低,但并未从土壤中消失,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又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并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质量。文章论述了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的定义、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老化和释放过程及机制。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主要通过吸附过程、化学反应及物理镶嵌等作用而形成,其形成过程受农药的结构和化学特性、土壤理化性质、环境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老化是化合物和土壤组分紧密结合,减少被普通提取方法提取出来的数量,降低了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同时老化的物质在土壤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又重新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或进行矿化,此过程可以通过物理一化学机制或生物化学作用而发生。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的结合残留态农药又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可能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所吸收,并沿食物链富集和放大或进入水体污染水产品和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文章还分析了土壤结合残留态农药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此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4.化学降解 农药在土壤中的化学降解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它对许多农药的消失起着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的化学转化是以水作为反应介质和反应物,而最常见的过程是水解和氧化。其它过程(如还原和异构化)对某些农药说来也十分重要。 a.水解 农药在水中的化学分解,可以是碱解,也可以是酸解。例如,马拉硫磷和丁烯磷的水解是碱解,而二嗪农的水解是酸解,有学者指出,在存在土壤的情  相似文献   

17.
羟乙基-β-环糊精对农药的增溶与毒性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羟乙基-β-环糊精(HECO)对三种疏水性有机农药(甲基对硫磷、呋喃丹和五氯酚)和增溶作用和对甲基对硫磷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CO的存在使三种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增溶作用于是由于农药与HECD形成包合物而引起的,HECO的存在不影响甲基对硫磷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官厅水库周边土壤中Cu、Zn、Pb、Cr、Cd、N i、As、Co、HCHs和DDTs 10种污染物进行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是该区域最主要的污染物,检测值为(0.68±0.17)mg.kg-1,相当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3.4倍,洋河和桑干河流域的土样已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土壤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并以DDT为主,约占农药残留总量的93%;历史上上游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该区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全部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均≥2,构成重度污染的样点超过65%,说明官厅水库周边土壤存在明显的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9.
降雨中有机氯农药土壤-水界面迁移过程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春艳  邰超  赵同谦  何晓琪 《环境化学》2012,31(12):1953-1959
以人工降雨实验模拟的方法,对有机氯农药在降雨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表层径流中有机氯农药的输出量高于土壤渗流液.土壤径流中有机氯农药浓度的输出呈现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影响着降雨过程中有机氯农药浓度的输出变化趋势.泥炭土径流中有机氯农药的输出量相对较高.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沿土壤剖面的总体变化趋势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其峰值出现在0—5 cm,反映了污染物的转移规律.泥炭土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最低.泥炭土、黄褐土和风沙土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第2次和第3次采样时间,但在30 d后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仍较高,表明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农药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毒死蜱农药在环境中的水解、土壤吸附和土壤消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水体中降解较慢,半衰期为 25.6 d;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该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也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