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基于熵值法的云南高原浅水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颂  庞燕  侯泽英  许秋瑾  万玲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0):2272-228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加剧.以云南高原浅水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取样结合GIS技术,从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生生物等方面选择12个代表性指标,构建星云湖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对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现状评价及历史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星云湖水生态综合健康指数(CHI)为44.51,综合健康状态一般,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指标对系统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28、0.29、0.27.差异性分析表明,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生生物4类因素层评价指标的健康状况时空差异显著,雨季沉积物指标健康状况较差,水生生物指标健康状况极差,旱季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指标健康状况均较差;在空间上,水质、富营养化指标健康状况在西北湖区相对较差,水生生物指标健康状况在北部及东北湖区相对较差,沉积物指标健康状况在南部湖区及中北部湖区相对较差.相较于2008年,2018年星云湖水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状况好转,但湖区中东部分区域系统综合健康状况略有恶化.研究显示,基于熵值法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星云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围圩养殖区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的41个湖泊湖荡为研究对象,分析筛选了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指标,基于PSR方法评价了湖泊湖荡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选取的养殖面积占比、斑块密度及退圩还湖政策规划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区域的围圩养殖特色,全面表征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里下河腹部地区41个湖泊湖荡中综合指数等级健康的占比4.9%,亚健康的占比87.8%,不健康的占比7.3%.研究结果可为围圩养殖区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圩还湖及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乌梁素海物理化学指标(SD、DO、COD、NH3-N、BOD、TN、TP)数据及生物指标(浮游植物数量、浮游动物数量、底栖动物生物量、水生植物覆盖度、浮游植物叶绿素a)数据等12项指标,利用指标体系法计算乌梁素海生态健康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乌梁素海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总体上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表明其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下降趋势。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乌梁素海近些年来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乌梁素海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湖泊生态安全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64  
以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湖泊内物质循环为基础,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体系、指标和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指标包含外部指标、环境要素状态指标和生态指标,并以滇池为例进行评价.1988年、1994年和2001年,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从0 847下降到0 814和0 787,这说明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下降,且已处在一种稳定的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分类问题、小样本问题和泛化推广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同时,对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的水质及生物群落情况进行了监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白云湖生态系统处于病态状态,不能达到其净化水质的设计作用.建议从提高进水水质、实施湖区截污和丰富生物量3方面改善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与传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所建模型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能够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博斯腾湖大湖湖区近20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支撑博斯腾湖未来保护工作,需认知博斯腾湖近20年的生态健康状况,在对博斯腾湖大湖湖区水质状况调查基础上,适当选取系统评价指标,以1991年水质指标为本底值,运用熵权法建立湖泊生态健康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并对博斯腾湖大湖湖区近20年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1998及2005年的水体综合状况略好于其他年份,属较好水平;而1992、1993、2003及2008年的水体综合状况则低于其他年份,属较差水平.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白洋淀环境管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为基础,阐述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目前应用的白洋淀健康评价指标,对众多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白洋淀系统健康状况,比较并重点讨论了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系统健康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近年来生态学领域的新热点。本文从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指导思想,根据区域分异的因地制宜原则,采用VOR健康指数,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为:健康、警戒、不健康和崩溃4个时期;或很健康、健康、较健康、一般病态和疾病5级。以便将草原生态系统对号人座了解其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人类聚居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面临严重威胁。科学评估湖泊系统健康成为湖泊科学与生态学交叉学科研究热点。以乌伦古湖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架构,从生态完整性角度和社会服务功能角度,构建3级体系21项指标的乌伦古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建立距离协调发展度湖泊健康评价模型,提出基于"协调性最佳状态"的健康评价分级标准。对2017年乌伦古湖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乌伦古湖处于"不健康"和"弱度不协调"状态,生态完整性与社会服务功能2个子系统间协调性不高,社会服务功能发展超过生态承载能力。其中,吉力湖健康状况略优于布伦托海。对乌伦古湖进行生态修复,协调生态完整性与社会服务功能是今后湖泊管理面临的重大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11.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和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健康状态较差;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2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应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此外,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同样采用EHI法评价得出近20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尤其1997年健康状态最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主要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巢湖、鄱阳湖和太湖表层沉积物中As、Cd、Cu、Hg、Zn、Ni、Cd和Pb等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H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三大湖泊整个湖区中Hg和Cd含量的空间变化均较大,且含量均明显高于深层基准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在三大湖泊中均较高,为全区湖泊生态风险危害指数的主要贡献者,湖泊的生态风险性从低到高的排序分别是巢湖、太湖、鄱阳湖,巢湖和太湖的生态环境较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沙漠淡水湖,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及打分计算的方式对红碱淖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水生态健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碱淖水环境质量从1981年至2010年有逐渐恶化的趋势;2010年红碱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59.86,属于中等水平,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值为81.6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并对造成红碱淖水质和生态系统逐步恶化的原因进行解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同时考虑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阐述了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湖泊生态安全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 该方法框架包括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影响评估、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湖泊生态灾变评估,以及在这4项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湖泊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既可作为对湖泊生态安全进行整体综合评估的方法,又反映了湖泊水生态健康、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湖泊生态灾变4个过程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关系,识别影响湖泊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启示我国湖泊管理应由水质管理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其实质是解决好“人湖”关系,实现“人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