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模式,分析了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模式,分析了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湖地区历年人口和种群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在环境约束下人口和种群持续增长模型,对区域人口适度规模、畜群最大环境容纳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通过估算得出:青海湖地区牦牛环境容纳量为51.9327万头,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2.9831万头;藏羊环境容纳量为231.203万只,最大可持续产量为57.8007万只。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相关模型以5a为时间段对青海湖地区未来25a的人口和牲畜数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增加草地面积、采取人为措施调节牲畜出栏率、改变草畜生态环境等高原牧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经济、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徐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产生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区域整体角度,在对资源型城市徐州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徐州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自然、经济、社会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舵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4,13(3):455-458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剧增,广东省的农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耕地资源日益缺乏,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仍未遏止,地区性的洪旱灾害频繁,森林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外来物种入侵猖獗,等等。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若干治理对策。认为要使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与人口增长,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加强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农业,改善林分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此外,认为还应加强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工作和科学研究,防止外来物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因地下水长期超量集中开采导致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该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地资源矛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口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是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潜在的巨大威胁。通过分析人口、社会、经济、自然和政策等5个因素与耕地变动的相互关系和驱动作用,提出了保护耕地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因地下水长期超量集中开采导致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城市绿地景观,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等5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工业系统模拟、优化调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妍  田强  尚金城 《生态环境》2010,26(6):1416-1421
工业化是城市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生态工业是实现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有效模式。文章在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玉米、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进行规划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vensim模型进行模拟与优化调控。最后结合灰色系统方法完成系统多种替代方案的多级评价,促进以工业代谢过程为核心的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可对其结构、功能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子系统间的动态作用关系,并得到不同规划方案时变条件下的发展结果。结合灰色聚类评估能够定量地反映系统在不同发展战略下的行为,并确定最优方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现状较好,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环境压力将加大,就此问题提出相应环境影响减缓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黎明  杨琳  李振鹏 《生态环境》2006,15(1):202-206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想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冲击,未来的10~20年间,中国将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将使得中国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研究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组合、结构、功能以及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协调、全盘布局和保留自身特色等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乡村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并在功能上表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天津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能源建设方向等问题,分析了天津市农村能源的现状与特征,从而提出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安宁工业区地处滇中高原中部 ,昆明西南部。区内独特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 ,2 1世纪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也存在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措施 ,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经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流域水环境严重污染的形成,既有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欠帐过多的问题,也有水资源条件差、环境容量较小的问题。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多种多样,既有工业点源,又有农业和农村面源,还有人口迅速膨胀及城镇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污染。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是生态经济问题。因此,解决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仅仅做到治理工业污染源、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则应当在1995 年淮河流域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治理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就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进行综合考虑,从生态经济角度进一步做好全面的水环境规划。在规划中尤其要突出可持续发展,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中解决污染问题,要在工业、农业中普遍实行清洁生产,要注意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注意控制人口增长并提高人口素质,在农村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做好城镇生活污水利用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赵其国 《生态环境》2003,12(3):253-259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生态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内容是农业安全。文章着重提出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指出现代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在总结国家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经验的基础上,列举了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江苏省)存在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安全问题,最后提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和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整理是一项旨在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及利用布局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利国利民的活动。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对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个目标比较重视,也做得比较好;但由于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一目标重视不够,同时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农地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导致土地整理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影响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景观生态规划、建立评价体系等对策,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广东典型区域农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China's Du Jiang Yan Irrigation Project, dating back to 256 BC, is one of the world's earliest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Although it has been benefiting the Sichuan Basin area for over 2000 years, it is facing increasing problems due to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over-exploitation from local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e, sub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arising from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es, and an aging infra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is no longer appropriate for current and future needs of the area. Therefor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is envisioned in which populati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oexist in harmony. Within this framework, major strategies, such as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motion of water conserving irrigation through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s, restructuring of management entities and exploration of new funding sources, are proposed. An evaluation system is also introduc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sustainability and to monitor progress towards a high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天目湖水环境现状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目湖是江苏省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造成了天目湖的水环境的巨大破坏。文章根据对天目湖的全湖周年水质观测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的分析,在阐述天目湖水环境现状、旅游资源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天目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良好的水质是天目湖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首要条件;明确划定天目湖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实施截污工程;恢复植被,控制氮磷的入湖量;养殖业适度发展;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