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庞红璐  游薇  马旭 《四川环境》2023,(3):140-146
为改善濛阳河流域(成都段)水环境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根据实测数据对流域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参照《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对流域主要入河污染物的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濛阳河流域彭州出境断面水质不稳定达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COD、氨氮不稳定达标。流域内COD、氨氮、总磷总入河量分别为805.41t/a、129.96t/a、31.17t/a。按污染源分类,生活污染源对COD、氨氮、总磷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60.60%、48.82%、43.27%,其次是农田面源。按区县分类,濛阳镇和九尺镇对流域污染负荷贡献较大。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治理对策,为濛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提出水环境治理对策,分析国控沙段断面及流域范围内其他断面2015~2020年水质情况,以乡镇为控制单元,计算各单元内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三种污染物入河占比情况,摸清当前沙段断面流域范围内水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国控沙段断面水质不稳定达到Ⅱ类考核目标,其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上游百步交接断面水质对沙段有较大影响。在污染物入河量占比中,总磷农业面源贡献比重最大,各控制单元中平桥镇和白鹤镇占比居前两位,分别为8.87%和7.13%。总磷贡献次重为生活源,赤城街道占比居首位,为7.08%。研究成果可为稳定沙段断面水质、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建立了汤水河流域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控制断面达标法计算得到汤水河水环境容量,根据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进行了后桥头路桥考核断面污染溯源分析,进而制定出近远期水质达标方案,为汤水河乃至秦淮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2020年后桥头路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时,汤水河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97.39t/a、18.50t/a、2.22t/a。后桥头路桥断面污染主要源自于句容市和淳化街道,建议两地协作配合,共同促进汤水河的水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Arc GIS确定蒙溪河流域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蒙溪河流域水质超标情况较严重,主要超标因子为:COD、TN和TP,COD和TP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平水期,TN压力主要集中在枯水期;污染源汇入主要集中在4#-9#点位之间。蒙溪河流域污染物入河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散养和底泥污染。蒙溪河流域达标需削减污染物量:COD为217.755t/a,NH_3-N为24.683t/a,TN为75.710t/a,TP为10.774t/a。  相似文献   

5.
沱江位于长江上游,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濑溪河是沱江左岸一级支流,濑溪河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沱江乃至长江水环境质量。采用污染物来源分析,污染负荷,三段式治理模式等方法,根据泸洲环境监测站例行监测数据,评价濑溪河(泸州段)流域水质在2011~2019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治理模式的方法后,使治理后使濑溪河(泸州段)流域水质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善,主流濑溪河官渡大桥和鹅项井监测断面水质分别由Ⅳ类和Ⅴ类提升到了Ⅲ类和Ⅳ类,污染较严重的支流九曲河水质也由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截止2019年,出河口污染物指标水质情况分别为:BOD5Ⅰ类水质,DO、IMn、TP和NH3-N均为Ⅲ类水质,仅COD为Ⅳ类水质。另外,主要的污染指标(COD、NH3-N、TP)均达到了减排的目的。研究结果可为在具备相似污染物和地理条件的河流采用,三段式治理模式的提出丰富了大型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规划对新时期流域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全过程(污染产生—污染排放—污染入河)机制,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流域水环境变化评估指标体系和框架。以长春市第二松花江流域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一维水动力模型QUAL2K量化了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到国土空间规划近期目标年(2025年),流域水环境状况良好,体现为流域大部分河段COD和NH3-N达标,水环境容量最小为44.96 kg/d和5.10 kg/d。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总量目标、环保设施建设和相关布局的实施将会使COD和NH3-N污染产生量降低52.61%和14.16%;污染排放量降低26.45%和59.09%;水环境容量增加10.68%和57.17%。总体而言,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改善潜力巨大,同时改善潜力因不同区域、污染源、污染物而异。本研究提出的评估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环境水体污染给西门江流域和北部湾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根据2015~2020年西门江监测断面数据,结合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西门江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年西门江水质整体明显改善,水质从劣V类变为Ⅲ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46.1%。BOD5、CODMn、COD、NH3-N、TP分别降低了8.60%、8.94%、43.36%、69.38%、57.14%。NH3-N、TP是影响水质的关键污染指标。生活污水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是西门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汛期以农村面源污染为主,非汛期以生活污水污染为主。西门江水质的大幅度改善与当地政府开展的水污染防治行动密切相关,建议继续加强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主要流域为例,阐明和辨析其河流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为特大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基于2011~2020年成都市河流75个监测断面22项指标的逐月数据,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SOM聚类法,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成都市河流水质状况和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5个监测断面中45个“清洁”,5个“较清洁”,1个“轻污染”,21个“中污染”,无“重污染”;“十二五”期间污染断面比例为~36.9%,“十三五”期间污染断面比例由43.0%大幅度下降至2.7%,说明成都市水环境管理与治理措施卓有成效;610个断面年均数据可分为8组,中下游水质普遍较差且差异大,CODMn、CODCr、BOD5、NH3-N和TP是研究区域主要污染因子。成都市河流水质深受人类活动干扰,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问题是持续改善成都市水环境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泰州靖江市新十圩港大桥省考断面近年来水质出现超标现象,为了控制该断面水质达标,不让超标水汇入长江.基于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建立了靖江市十圩港河流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控制断面达标法、污染影响分担率计算法得到十圩港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与各镇分担率.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从而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各类污染物的削减量;根据各入...  相似文献   

10.
流域整治前,排入福建省南安市兰溪流域的CODCr总量1320.319t/a、氨氮总量113.905t/a、磷总量24.231t/a,远高于水环境容量CODCr807.7t/a、氨氮42.5t/a、总磷8.5t/a的理论值。针对流域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水的源解析成果,采取了强化村镇生活污水收集治理,严格整治养殖业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措施,历经两年的整治,兰溪水质已从劣V类基本恢复到Ⅲ类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提高,基础设施管网建设落后,部分城市污水直排入河导致地表水质不达标。以广东省鸦岗国家考核水质断面为例,选取COD、氨氮、总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鸦岗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主要入河污染物的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鸦岗断面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年均值浓度为1.98mg/L,年入河量为4010t,超出Ⅳ类水(1.5mg/L)目标。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源对氨氮的污染贡献率为92%。此外,断面水质还受上游来水水质及感潮河段污染物回荡影响。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鸦岗断面水质达标及区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二干河开太桥断面水质达标为目的,综合考虑整治范围内水体污染来源及水文条件等因素,对影响开太桥控制断面水质的排污口进行概化;根据边界水质条件和设计水文条件建立一维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而确定允许排放量,整治范围内COD、氨氮和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57.5t/a,74.5t/a,5.5t/a。综合考虑整治区域实际,提出二干河开太桥断面水质达标的可行性措施,为环境管理部门作出整治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南充市蓬安县为例,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法、主要污染物水质标识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统计分析了2017~2019年嘉陵江一级支流蓬安数据,综合分析嘉陵江一级支流县域河流水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蓬安县域内嘉陵江一级支流水环境有机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物主要源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高风险因子为CODCr和TP。(2)水质受水期影响大,变化特征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上半年水质优于下半年,1~3月水质最差。(3)蓬安县域内嘉陵江支流年均值评价水质逐年改善,达标率逐年增加,污染程度依次为清溪河河舒河大泥溪长塘河金溪河。就蓬安县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问题剖析,为嘉陵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杞麓湖外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精准治污,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采用现场踏勘、实测、同倍比法对杞麓湖流域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外源污染物一是通过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携带进入;二是雨后通过农业坡面散流区直接汇入;三是通过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排涝排入;四是通过湖面降雨降尘的自然输入,入湖途径呈现出相似性和典型性特征。通过调查核算,2018年杞麓湖入湖河流区、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总计排入杞麓湖的净污染负荷为:CODCr3632.04t、CODMn776.68t、TN921.96t、TP39.70t。以CODCr为例,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入湖河流区每平方千米入湖CODCr分别为52.07、24.09、11.53、7.54t,表明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污染治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优先治理。该研究成果可向承担湖泊保护管理主体责任的政府和部门提供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的治理思路,也为政府在短期内改善杞麓湖富营养化现状和后期保证其得到持续改善提供...  相似文献   

15.
排污口的设置往往会导致附近水域出现水质超标现象,尤其对于城市内河道,涉及群众用水健康及对周边敏感区域的影响,需要对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以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例,采用MIKE21二维水质模型模拟了6种工况下COD、NH3-N两种入河污染物对下游水体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正常排放时COD、NH3-N对下游水体影响较小,水质基本满足排污口所在河段水功能区水质要求,事故排放时,对下游造成10km以上的影响。模拟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排污口排放污水对河道下游水质的影响情况,可为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染物影响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市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1年秦皇岛市农业污染源进行分析并测算各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农业面源COD排放量为38768.27t,NH3-N为7593.71t,TN为15684.63t,TP为7821.18t;昌黎县是秦皇岛市农业面源污染最重的污染区域;农村生活源对COD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种植业对NH3-N、TN和TP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对宜昌市沮漳河流域当阳段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体功能区、水环境容量等分析以及多个断面数据的监测,表明沮漳河流域当阳段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III类水体功能区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NH3-N、BOD5、TP、石油类,主要受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水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为解析我国典型山区小流域的水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选取琼江流域遂宁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针对琼江流域的SWAT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并预测了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相应治污条件下琼江流域遂宁段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琼江流域大安断面逐月流量变化范围为2.82~40.44 m3/s,年均流量为16.20 m3/s,其中8月流量最大;各支流中蟠龙河的流量最大,年均流量达到1.13 m3/s; 2030年琼江干流NH3-N与TP浓度较高,在枯水季节尤其1~2月水质较差,难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干流控制安居城区以上的高滩断面除1月的水质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流经安居城区后,干流萝卜园断面在2月份TP未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至安居城区以下大安断面,水质进一步变差,1~3月份难以满足Ⅲ类水质要求。成果可为我国山区小流域水质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琼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南淝河作为目前巢湖流域污染最重、水质最差的入湖河道,是巢湖流域治污的重点,也是治理的难点。为全面掌握南淝河及汇水流域水环境质量,通过对南淝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南淝河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月~2019年8月南淝河干流水质为劣V类,未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结合流域范围内水污染现状调查,从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河道底泥污染和生态基流匮乏等五个方面分析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控源减排和环境增容两个方面的达标对策,希望能够对推动南淝河水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微生物菌剂与表面活性剂、絮凝剂等的复配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且复配效果良好,但微生物菌剂与化学除磷剂的复配研究较少。以微生物菌剂和除磷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中的Box-Behnken设计实验,研究两种试剂的投加量和水体pH对黑臭废水的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以优化其复配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当清水一号微生物用量为44.77 mg/L、除磷剂用量为100.29 mg/L、pH为7.72时,黑臭水体中NH3-N,TP,COD去除效果最佳,此时,NH3-N去除率为57.96%,TP去除率为98.88%,COD去除率为91.89%。此研究可为复合微生物除磷剂这一新型水处理产品的研制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