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基于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建立了汤水河流域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控制断面达标法计算得到汤水河水环境容量,根据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进行了后桥头路桥考核断面污染溯源分析,进而制定出近远期水质达标方案,为汤水河乃至秦淮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2020年后桥头路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时,汤水河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97.39t/a、18.50t/a、2.22t/a。后桥头路桥断面污染主要源自于句容市和淳化街道,建议两地协作配合,共同促进汤水河的水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提高,基础设施管网建设落后,部分城市污水直排入河导致地表水质不达标。以广东省鸦岗国家考核水质断面为例,选取COD、氨氮、总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鸦岗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主要入河污染物的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鸦岗断面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年均值浓度为1.98mg/L,年入河量为4010t,超出Ⅳ类水(1.5mg/L)目标。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源对氨氮的污染贡献率为92%。此外,断面水质还受上游来水水质及感潮河段污染物回荡影响。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鸦岗断面水质达标及区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提出水环境治理对策,分析国控沙段断面及流域范围内其他断面2015~2020年水质情况,以乡镇为控制单元,计算各单元内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三种污染物入河占比情况,摸清当前沙段断面流域范围内水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国控沙段断面水质不稳定达到Ⅱ类考核目标,其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上游百步交接断面水质对沙段有较大影响。在污染物入河量占比中,总磷农业面源贡献比重最大,各控制单元中平桥镇和白鹤镇占比居前两位,分别为8.87%和7.13%。总磷贡献次重为生活源,赤城街道占比居首位,为7.08%。研究成果可为稳定沙段断面水质、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Arc GIS确定蒙溪河流域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蒙溪河流域水质超标情况较严重,主要超标因子为:COD、TN和TP,COD和TP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平水期,TN压力主要集中在枯水期;污染源汇入主要集中在4#-9#点位之间。蒙溪河流域污染物入河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散养和底泥污染。蒙溪河流域达标需削减污染物量:COD为217.755t/a,NH_3-N为24.683t/a,TN为75.710t/a,TP为10.774t/a。  相似文献   

5.
罗刚  胡宁  顾静超 《四川环境》2023,(4):156-164
伴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局部区域水环境污染情况愈加严重。为有效诊断句容市城区境内主要水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基于无人机溯源分析和支流入河口监测,以省考断面达标为前提建立一维稳态数学模型最终估算出句容河水环境容量。根据污染源溯源结果及污染物入河消减量,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为句容河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句容河主要污染物来源为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支流污染,为达到三岔断面水质达标时,句容河COD、NH3-N和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220.8t/a、268.3t/a、48.0t/a,由此推断出相较于现状NH3-N和TP的入河量需削减22.6%和64.9%。建议从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强上游河道管控、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生态活水补水机制、加强“排口长制”管理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升句容河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邛海水质变化趋势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邛海流域现状污染源进行调查,邛海流域COD、氨氮、总氮和总磷产生量分别为5892.1t/a、995.6t/a、2888.2t/a和1105.1t/a,污染负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通过2002 ~ 2011年邛海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邛海水质近10年总体保持Ⅱ~Ⅲ类,处于中营养状态,2004~ 2006年水质相对较差,2006年以后水质逐渐好转.总磷、总氮是邛海主要污染因子,海河口是邛海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实现邛海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从产业结构优化、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保育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二干河开太桥断面水质达标为目的,综合考虑整治范围内水体污染来源及水文条件等因素,对影响开太桥控制断面水质的排污口进行概化;根据边界水质条件和设计水文条件建立一维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而确定允许排放量,整治范围内COD、氨氮和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557.5t/a,74.5t/a,5.5t/a。综合考虑整治区域实际,提出二干河开太桥断面水质达标的可行性措施,为环境管理部门作出整治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计算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并分析各污染物的各类型污染源贡献率、各支流贡献率、内源和外源比值等情况。结果表明: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贡献率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入湖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总磷)主要以外源为主,氨氮则以内源污染为主;研究为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流域整治前,排入福建省南安市兰溪流域的CODCr总量1320.319t/a、氨氮总量113.905t/a、磷总量24.231t/a,远高于水环境容量CODCr807.7t/a、氨氮42.5t/a、总磷8.5t/a的理论值。针对流域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水的源解析成果,采取了强化村镇生活污水收集治理,严格整治养殖业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措施,历经两年的整治,兰溪水质已从劣V类基本恢复到Ⅲ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濑溪河流域泸县段水污染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输出系数模型、等标污染负荷等方法,以研究区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濑溪河泸县段水质现状,结合基于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输出系数取值,估算了濑溪河泸县段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并分析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濑溪河泸县段水质现状较差,总磷为全流域首要污染物;濑溪河泸县段COD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工业生产,累计占总入河量的60%;氨氮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64%;总磷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分散畜禽养殖,累计占总入河量的75%。建议进一步加快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完善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安河水质特征,旨在发现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为江安河水污染防治争水责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0月对江安河全段水质进行了统一标准监测,监潮项目有氨氮、总磷、COD、浊度,共4个项目;2012年4月再一次对江安河全段进行监测,并增加测量其水体中几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上游和中游断面均属清洁水质,下游断面属污染水质.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指数均沿流程顺序增高.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氮磷类污染物.上游多为农业灌溉区,中下游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生活源、工业源排放的污水是影响江安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泰州靖江市新十圩港大桥省考断面近年来水质出现超标现象,为了控制该断面水质达标,不让超标水汇入长江.基于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建立了靖江市十圩港河流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控制断面达标法、污染影响分担率计算法得到十圩港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与各镇分担率.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从而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各类污染物的削减量;根据各入...  相似文献   

13.
对宝鸡市东沙河流域7个断面进行采样,分析污染因子特征,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相结合,对东沙河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七个断面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次之。东沙河流域磷、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pH含量缓慢上升。河流域上游水质为Ⅲ类,中下游水质为Ⅴ类。河流上游污染因子为COD、主要污染物为工农业废水。中下游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农业废水溢流量对河流水质的变化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法对岷江流域国控断面的岷江大桥水体进行评价,从污染源分担率、污染物时空变化等方面解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变化。结果表明,水体不达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污染物的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的不达标排放,按各个污染源占比统计,2个主要污染源对于氨氮和总磷的污染分担率分别是42.54%、35.31%;受上游来水、其他补给水源的影响,氨氮浓度集中在1~5月超标严重,在2013年4月份出现峰值,总磷在2011~2014年普遍超标严重,在2014年5月出现峰值,由于"十二五"期间治污力度的加强,2015年氨氮污染趋势得到控制,总磷浓度明显有所降低,MIKE 21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显示只要汇入支流断面均达到要求、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控制单元能满足达标要求;最后从源头减排、区域综合整治、全程监管3个方面构建了使控制单元水体达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对新时期流域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全过程(污染产生—污染排放—污染入河)机制,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流域水环境变化评估指标体系和框架。以长春市第二松花江流域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一维水动力模型QUAL2K量化了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到国土空间规划近期目标年(2025年),流域水环境状况良好,体现为流域大部分河段COD和NH3-N达标,水环境容量最小为44.96 kg/d和5.10 kg/d。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总量目标、环保设施建设和相关布局的实施将会使COD和NH3-N污染产生量降低52.61%和14.16%;污染排放量降低26.45%和59.09%;水环境容量增加10.68%和57.17%。总体而言,国土空间规划对流域水环境改善潜力巨大,同时改善潜力因不同区域、污染源、污染物而异。本研究提出的评估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唐静  姚建  雷蕾  何璠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03-104,136
在分析成都高新南区河流龙爪堰、栏杆堰水质现状的基础上,计算出区域水环境允许纳污量:COD331t/a、氨氮12t/a。目前高新南区水污染物排放现状为:COD464.28t/a、氨氮48.48t/a,已超过允许纳污量,因此必须对高新南区的水污染物进行削减。计算出了南区水污染物削减分配方案,并提出了保证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措施和意义。这为成都高新南区的水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其它中小区域水环境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沂沭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质状况,建立了沂沭河流域河流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该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出流域内各水功能区和各河流的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沂沭河流域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质达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开展茫溪河的污染防治,摸清茫溪河流域污染源贡献比例以及各种污防措施对水质改善效果十分必要。基于SWAT构建了茫溪河流域分布式水文和污染负荷模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了茫溪河近年超标污染物,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茫溪河水质达标场景假设,包括污染源贡献率及生态补水、点源和面源等污染防治措施对水质改善的效果情况。结果表明,茫溪河流域超标项目集中在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污染源中,面源相对于点源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贡献率大些,特别是水土流失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了42.8%和76.1%;生态补水对污染物浓度降低有一定影响,直排源和非直排源污染控制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达标率有所提升。基于SWAT模型的茫溪河水质达标场景分析对于推动水质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饮马河流域长春段水质污染现状和污染负荷演变特征,以饮马河流域长春段的五个国考断面为水质监测点,通过对国考断面水体水质中含有的COD、NH3-N、TP浓度的检测分析,研究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不同水期对污染负荷的影响规律,同时对2020年各考核断面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经估算,在2020年,计算单元总的COD负荷年排放量约为27503.22 t/a,NH3-N负荷年排放量约为2769.39 t/a,TP负荷年排放量约为485.65 t/a;其中,COD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径流,占比约为40.12%,NH3-N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径流,占比约为48.16%,TP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径流,占比约为46.07%。研究结果表明,砖瓦窑桥、刘珍屯、靠山南楼、十三家子大桥等断面水环境中COD、NH3-N、TP年均浓度超过了水质考核标准;不同水期对饮马河大桥断面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小,枯水期对其他断面污染负荷的影响占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陶波  帅闯  周丽萍 《四川环境》2022,(5):166-170
主要目的是研究长宁河翡翠峡断面超标原因,运用GB 3838、相关系数法对翡翠峡断面水质进行评价以及分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15~2018年翡翠峡断面水质不达标,超标原因为总磷长期超标,2019~2020年,总磷超标现象减少,水质转变为达标。总体上,“十三五”期间翡翠峡断面水质有变好的趋势。此外,总磷超标原因为季节性变化特性和周边污染源排放影响。得到宜宾市水污染治理经验为抓住重点污染源排放,关注河流季节性变化,从而为宜宾总磷污染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