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自治区科技厅开展2015年科技活动周活动的要求,5月18日至24日,围绕"创新创业科技惠民"的主题,新疆环科院结合环保科研工作特色,把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宣传作为重点内容,面向高等院校、社区居民和相关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和科技惠民服务。我院工作人员通过科普讲座,成果展示、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形式,重点开展荒漠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实验室样品测试分析、食品安全及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部署任务的抓手,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国内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由于存在“不愿用”“不易用”“不实用”等问题导致转化率仅为10%左右。同时,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文章结合以5G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发展趋势,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三个导向”要求为原则指导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产品生态友好设计、注重多学科交叉等多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科技转化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前景广阔,挑战重重,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应用创新、技术落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发展和特征,阐释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难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路和建议,包括树立全局性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观,推动环保业务全流程数据管理,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环境管理新业态、以创新精神做好大数据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科技是国之利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离不开强有力的环境科技支撑。本文梳理总结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生态环境科技进展,在分析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趋势和"十四五"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风险防控、智慧监管三大技术体系和完善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能力支撑体系的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创新引领、协同增效和深化改革的原则,并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方法体系、应用示范、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六个方面系统设置重点任务,由此推动科技更好地支撑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依据成果转化法,按照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顶层设计研究,界定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系统提出了技术评估、二次开发、技术交易、产业孵化四环节转化内容,明晰了相关方的职责,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经济、科技飞跃发展的世纪。当人类正沉浸于经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的喜悦中时.往往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环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环境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扼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大胆开拓创新.以体验教育为切入口,以环境教育为载体,以小课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对当前形势下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搞好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对策,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仍处于依赖政府型的发展和完善阶段,然而,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做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舆论氛围,树立坚实的生态观[1],才能使当前环境保护方面的新思想、新问题、新要求得以有效传播。让民众、企业了解实情,增强全民环境危机意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成为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实践者,为推动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营造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工作是面向公众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场馆设计应根据特定的主题创意,创新传播载体,借助数字技术使主题情节贯穿整个场馆,不断满足观众好奇心和求知欲。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2013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2018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营。实践基地内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防科普、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尚存在不足,科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提前部署。我国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为保障我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科技支撑。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技术发展路径。"十四五"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相关脱碳、零碳、负排放技术发展的全局性部署,加快开展研发示范。为了更好地推动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科技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与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乐益矣  曾铮 《四川环境》2023,(1):293-299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改革,多元化局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复杂,生态环境监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当前生态环境监管的背景、“互联网+监管”的背景及系统介绍,重点从环境执法监管、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决策3个方面研究“互联网+监管”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总体上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水平仍不适应林业发展要求,存在诸如相关统计数据缺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创新投入经费少等现象.阐述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与林业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因素,并结合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来,为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国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计划,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科技需求。本文在梳理过去十年国际及发达国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研发布局情况,以及我国相关领域科技研发计划和推进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的主要研发内容及取得的阶段进展,并基于现状与期望分析,辨识有关领域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关于下一步科技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为党的二十大之后科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青海省实施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青海环境》2002,12(1):31-33
青海省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一直缺少直接和系统的生态监测数据,已给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带来困难。文章论述了生态监测的内容、特点和基本要求,提出了青海省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的思路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统筹推进,对比国家近年来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推出的新要求,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还存在企业自行监测能力亟需加强、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有待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测未全要素覆盖等问题。文章结合目前国家生态环境部提出的系列要求,提出了推进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即加快构建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区域管理模式;统一监测技术标准等要求,保障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中国石油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实现全环境要素覆盖,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建设工作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两烟”产业发展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走资源优势与科技创新厢结合的路子,加快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同时,分析了云南花卉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全国113个市、县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试点地区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查处生态破坏案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在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执法体系、建章立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强化生态保护执法力度,总局决定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要求以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为契机,以控制不合理资源开发建设活动为重点,围绕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农村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着力查处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及违法案件,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提出开展漓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首先要正确认识漓江风景性质及生态环境。借鉴漓江历年综合整治经验,必须要编制长远规划,方能整治有序,治之有效。景区建设要正确处理创新与传统保留的关系,创新只能是弥补性的建设;保留是历史人文的亮点恢复性的维修。指出整治漓江是公益性事业,要以政府行为组织为主,以民间组织为辅,同时要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发布的重大意义,纲要首次提出了“生态结构和功能”的新概念、“国家生态安全”的新概念,环保职能的新的科学定义,环境管理框架模式的新理论,新世纪环保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7个方面问题,全面论述了《纲要》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