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E)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布局及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能源效率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2000—2014年由0.564降至0.422,2014—2017年由0.422升至0.440,呈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中国3E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483升至0.672,三大区域差异明显,呈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周边省份发展的时空规律;(3)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各省3E系统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金山银山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由初级协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步向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呈现正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耦合协调度呈现负向影响;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耦合协调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数据,利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了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生活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1)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生活碳排放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人均GDP越过较高的门槛值时,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生活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居民生活能源效率的提升并越过门槛值,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生活碳排放会产生抑制作用。(2)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生活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最后,为抑制生活碳排放,提出如下建议:应当加快经济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协调各地区抑制生活碳排放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地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过程及其协调程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提高,空间城镇化年均发展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又快于生活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最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性特征。(2)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城镇化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多。(3)2003—2005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2006—2012年为轻度协调。  相似文献   

5.
玉环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取与玉环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密切相关的7个一级指标共计26个二级指标,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玉环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环市2010—2019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得分总体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略滞后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例,采用2004—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来揭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中,除个别地区个别年份城镇化综合指数出现回落现象外,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在时间序列角度,协调度体现向上趋向性,没有明显的等级跳跃。(3)新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特点是地域差异很大、北疆水平高于南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地关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两者高度融合,做到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以徐州市大沙河镇为例,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生态镇的建设模式.结果表明,2010年大沙河镇的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为1.584,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为1.182,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88,处于良好协调状态.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沙河生态镇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网络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讨论了BP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及建模条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BP网络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针对水质评价问题,通过在各类水质污染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随机分布样本的方法,组成足够多用于BP网络训练、检验和测试用的样本,建立了辽河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给出了区分不同类别水质的模型分界值样本和模型输出分界值。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3 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是大势所趋。聚焦通过电碳生态圈及数字化平台支撑,用数字化电碳管理减少污水处理厂的间接用电二氧化碳排放,在时间、空间和经济性3个维度上,为污水处理、碳管理、电网3个行业的“水-碳-电”协同减污降碳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与技术支持。针对污水处理厂碳排放及碳减排管理问题,以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从实时碳排放核算管理、日度电碳协同减碳运行管理和绿色电力交易减碳管理3个方面,解析了该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24 h用电功率曲线,探讨了污水处理厂电碳协同的日度减碳运行策略,核算了日度电碳协同减碳运行和绿色电力交易减碳管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实时碳排放核算管理可以核算污水处理厂每日间接用电碳排放量,结合日度电碳协同减碳运行策略和绿色电力交易减碳管理2个减排措施,可为污水处理厂夏季日度减少间接用电碳排放30.63%,为污水处理厂冬季日度减少间接用电碳排放30.71%,每年可为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节约电费十余万元。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碳协同的污水处理厂减碳管理效果较为理想,可为水务行业推进双碳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青岛市重点工业行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涂料制造业、石油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制鞋业、包装印刷业、铁路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开展了调研,探讨了其对二次污染物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并评价了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青岛市各重点工业行业排放VOCs浓度总体较低,石油加工业和化学品制造业VOCs排放浓度占比较大,而金属制品业、铁路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排放的废气VOCs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贡献较高。化学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和汽车制造业排放的废气VOCs的非致癌风险总和略超过了风险阈值1,主要是由芳香烃类引起的,普通人群不会直接接触工业行业排放的废气,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一线工人可能存在一定潜在危害,应加强防护。对工业企业进行VOCs治理,除控制排放总量外,更应该针对行业类型、VOCs来源及组分进行有的放矢的管控。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2—2013年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统计数据,对成渝城市群碳排放进行研究,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并结合趋势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成渝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的碳排放与基于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计算的碳排放动态变化趋于一致,且存在较好相关性;(2)1992—2013年成渝城市群碳排放增加趋势明显,碳排放增加区域面积高达76.26%,分布在成都、重庆主城及周围德阳、璧山等地区,碳排放不变或降低区域零散分布在研究区边缘地带,面积占比23.74%;(3)成渝城市群所有年份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Ⅰ)值均大于0,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且在研究时段Ⅰ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其空间集聚性持续增强;(4)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空间集聚模式主要为高-高集聚型、低-低集聚型,两者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均呈增加模式,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主城以及邻近县域,低-低集聚区域主要零散分布在边缘相对落后地区,表明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分布具有极强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常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的单一、确定性缺点,尝试将动态聚类分析与盲数耦合理论引入水环境富营养化评价领域,建立了改进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型,最后借助克里格插值法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进行空间可视化表征。利用改进模型对2009年洞庭湖区域的水环境空间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扁山、鹿角富营养化程度相对严重,隶属于富营养化的可信度分别达到了0.5444、0.5318和0.5260。与确定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改进模型更充分地考虑到被观察个体的差异,集成了更全面的样本信息,并可同时计算出了各采样点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区间数与其相对应的可信度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评价模型的可分辨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然后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中的基于松弛变量的度量(SBM)模型对合肥高新区、合肥经济开发区、上海金桥、上海莘庄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合肥市其他8个未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非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生态工业园的环境效率高于非生态工业园,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采用SBM模型进行生态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下的环境效率评价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选取的决策单位数量有限,导致个别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各工业园技术效率差别较大,生态工业园中只有上海金桥生态工业园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1.000,对比非生态工业园,4个生态工业园并没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或技术优势,环境效率变化的驱动力各有差异;生态工业园的单位工业增加值CO2排放量与环境效率变化整体呈反向趋势,这与客观事实相符;鉴于SBM模型中对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要求,无法对较少数量的工业园之间的环境效率进行比较,这是SBM模型的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简单、普适、通用的概率神经网络的室内空气评价模型,在适当设定室内空气各项指标的参照值及指标值的规范变换式基础上,使室内空气同级标准不同指标的规范值差异尽可能小,从而用规范值表示的各指标都可用同一个规范指标"等效"替代。因此,概率神经网络隐层各类模式的基函数中心矢量的各指标分量值与同级标准所有15项指标规范值的均值等同。将基于指标规范值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室内空气的评价实例进行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普适性、通用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005—2016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节能减排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并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陕西省及其他地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实证表明:(1)陕西省各地级市历年的节能减排效率均值均小于1,投入产出结构不甚合理,需协调技术进步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2)陕西省经济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为缓慢增长。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对周围地级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和节能减排效率的耦合度总体上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会使耦合度下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耦合度起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指数与耦合度之间呈倒"U"型分布。建议陕西省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增强西安市对周围地级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转变西安市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以实现节能减排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尹婷婷  彭艳  姚建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7):101-105,110
以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模型为评价方法,根据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对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NRCA模型定量评价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可以较好地处理时空问题和结果不对称问题,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评价方法可行.在生产耗能方面,农业耗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主要有四川、陕西、青海、宁夏;工业耗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主要有四川、重庆、云南、甘肃、宁夏、新疆;建筑业耗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主要集中在除四川以外的西南地区及西北地区的新疆;第三产业耗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在西南地区及西北的甘肃.在生活耗能方面,城镇生活耗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主要集中在重庆、陕西、贵州,其他区域则是农村生活耗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异味污染物的风险管控已成为我国农药化工等行业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为筛查土壤优先控制异味污染物,研究基于土壤中挥发性异味污染物的迁移、暴露过程和危害效应的系统量化与分析,建立了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优先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评价权重,分析了异味污染物优先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3个农药类案例地块进行验证性评价。结果表明,构成地块异味污染物优先度排序指标体系第二层次的4个准则中,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为:危害性、迁移性、防护性与暴露性;第三层次15个要素主客观综合权重范围为0.033 6~0.149 6,其中嗅阈值权重最高。案例地块异味污染物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的优先度评价等级与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异味活度值和健康风险影响评价的等级具有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异味污染地块优先控制异味污染物的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揭示喀斯特城市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本质联系及变化趋势,基于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观山湖区201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观山湖区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0年来水田和旱地呈减少趋势,灌木林地和城镇用地面积增长最大,东部城镇用地逐年向西南方向扩张,耕地转出面积最大,2015—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峰值(0.546%)。(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林地增加不断增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比关系。(3)旱地和其他林地向有林地转移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有林地向旱地、城镇用地转移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驱动因素,2010—2020年观山湖区整体生态效应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义分析了我国新经济开发区水环境规划的特点,提出了规划研究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给出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定量方法,并且确定规划方案中的水环境承载力,以此作为协调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文中以本溪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开发区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并做了供选方案的费用-效益分析和可行性论证,最后,计算分析了各规划方案的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渗滤液浓缩液回灌填埋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渗滤液浓缩液回灌的最优填埋体,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对回灌填埋体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构建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并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评价指标关联系数矩阵,最后根据各评价指标权重及其关联系数矩阵建立综合评价矩阵。采用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垃圾年份分别为1 a、5 a和15 a的回灌填埋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垃圾年份为15 a的回灌填埋体与理想方案的关联度最大,为最优的回灌填埋体,其次为5 a、1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